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對口援建 推動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2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壓不彎四川人民的脊梁;一場聲勢浩大的對口支援,迸發出災後重建的“中國能量”,推動四川地震災區跨越發展,從悲壯走向豪邁。

  科學重建築起未來之城

  突兀在映秀震源附近的那塊巨大的“飛來石”,依然訴説著3年前那慘烈的一瞬。距它不遠的映秀鎮已獲新生。來自廣東的援建者們説,這裡眼睛看到的是新房,看不到的是藏在一磚一瓦中的科學理念。

  為了高標準重建世人矚目的映秀新城,廣東省邀請了多位設計大師和多家科研院所參與規劃設計,在重建中除最大限度保留當地文化特色外,還充分融入運用防災減災和低碳環保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大量採用隔震橡膠支座、各類輕型建築材料等多種成熟、先進的抗震防震及環保技術,塑造出了既擁有較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又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新映秀。在汶川縣的威州、水磨、三江、臥龍、漩口等13個重點鄉鎮,科學理念融匯重建始終的範例隨處可見。

  投資數十億元、佔地4平方公里、未來居住人口達7萬人的新北川縣城建設是世人矚目的又一焦點。擔任援建任務的山東省從全國各地請來50多家有甲級資質的規劃單位和上千名規劃高手,對北川災後重建進行了全方位規劃設計。為解決北川新縣城可能導致的熱島效應,援建者沒有在最好地段安昌河兩岸建任何房屋,而是建起了寬闊的綠化帶,讓山風順著河谷沒有任何阻礙地吹進縣城。

  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各地對口支援的3860個援建項目已基本竣工,累計投入資金達760多億元。援建者們用前瞻思維、科學方法、先進理念引導城鄉科學佈局、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推廣低碳環保節能理念,實現了城鄉整體佈局優化和環境風貌的提升。

  長效機制謀劃未來發展

  來自全國各地的對口援建者,留下了一件件精心建設的精品佳作,也留下了一把把開啟災區未來發展的鑰匙。

  地處群山環抱中的極重災區青川縣,是災後重建中條件最艱苦、任務最繁重的地區之一。而負責對口支援的浙江省從援建一開始,就把長效機制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絕不讓青川群眾“住別墅,吃紅薯”。他們先後投資數十億元援建了大批基礎設施和農房,還幫助青川打造了兩個總投資達35億多元的工業園,引導實力雄厚的浙江企業落戶,扶持災區建起了100多個“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産業項目,建起蔬菜、水果、養殖、生態旅遊等特色農業産業基地5萬多畝,這些特色産業每年可為農民增收8000萬元以上。

  特大地震幾乎把曾是全國百強縣的綿竹市工業基礎摧毀殆盡。負責對口援建的江蘇省投入鉅額資金幫助綿竹提升産業發展水平。投資30億元佔地5平方公里的江蘇工業園已經破土動工。

  上海為都江堰留下了總投資達80多億元的117個援建項目,也為災區打開了大上海市場的大門。上海市在援建中建成了可惠及6萬農民的10萬畝現代農業聚集區,引導上海企業落戶都江堰,開闢了讓當地特色産品與上海大型超市對接的“綠色通道”。

  據四川省有關部門統計,去年39個重災縣經濟增長幅度已超越震前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東西合作拓展未來空間

  18個對口支援省、市完成援建任務後,從對口支援又轉向對口合作,為東西部合作共贏搭起了一個廣闊平臺。

  作為四川省重要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綿陽市既是“512”地震極重災區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也成為承接對口産業轉移的大舞臺。分別在北川、安縣、江油、平武縣建立的山東工業園、遼寧工業園、河南工業園、河北工業園,已成為這四個省的市場優勢、産業優勢與綿陽市的資源優勢和特色産業優勢相結合“飛地”,目前簽約入園的企業已達100多戶、協議引資近100億元,川魯、川遼、川豫、川冀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和長期合作機制正在形成。

  今年4月,四川省與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簽署 《加強能源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總投資約180億元的四川向家壩灌區工程取水隧洞正式開工,拉開了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大幕,成為四川災後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推進東西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工程。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感慨地説,對口支援集中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有力鋪築了災區持續發展的振興之路,全面開啟了合作共贏發展的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