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要論述摘編(五):論黨的群眾工作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五、關於群眾工作主要任務

    領導農民的土地鬥爭,分土地給農民;提高農民的勞動熱情,增加農業生産;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頁  

    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使他們從這些事情出發,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爭的任務,擁護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國去,接受我們的政治號召,為革命的勝利鬥爭到底。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頁  

    無産階級、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的廣大群眾,有待於我們宣傳、鼓動和組織的工作。資産階級抗日派的和我們建立同盟,也還待我們的進一步工作。把黨的方針變為群眾的方針,還須要我們長期堅持的、百折不撓的、艱苦卓絕的、耐心而不怕麻煩的努力。

    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1937年5月8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279頁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我們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予人民呢?就目前陜甘寧邊區的條件説來,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産,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

    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選)》(1942年12月),《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頁  

    群眾生産,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幹部們應時刻注意的。

    毛澤東:《為中直軍直生産展覽會的題詞》(1943年11月),《解放日報》1943年11月24日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們黨的領導下,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這是黨的七次代表大會的方針,我們要為這個方針奮鬥。

    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1945年10月17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2頁 

    最重要的是充分發動群眾,使我黨與人民密切結合起來。只要廣大人民的力量增加到我們方面,就會使敵我力量發生有利於我的變化,建立鞏固根據地,使敵人無法戰勝我們。

    毛澤東:《對東北局關於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的修改意見》(1946年7月11日),《毛澤東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152頁  

    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頁  

    什麼是我們指導根據地群眾運動應掌握的規律呢?第一是發動群眾,在發動群眾中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第二是在發動群眾之後,立即注意整理與健全群眾組織生活;第三是在發動與組織群眾中注意群眾的政治教育,在發動與組織任務完成之後,應將重心轉入教育群眾,把群眾運動提高到民主政治和武裝鬥爭的階段,使群眾形成一個自為的階級力量,去參加統一戰線,去參加群眾性的遊擊戰爭,以鞏固既得的政治經濟權利;第四是把群眾的經濟鬥爭政治鬥爭約束于統一戰線範圍之內。

    鄧小平:《根據地建設與群眾運動》(1943年2月20日),《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頁  

    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對我們的事業就愈有利。幹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闖將。沒有這樣一大批闖將,我們就無法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況,就無法趕上更談不到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希望各級黨委和每個黨支部,都來鼓勵、支持黨員和群眾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都來做促進群眾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工作。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4頁  

    現在群眾中需要解決的思想問題很多,黨內需要解決的思想問題也很多。我們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鬆。這項工作,各級黨委要做,各級領導幹部要做,每個黨員都要做。要做得有針對性、細緻深入和為群眾所樂於接受。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凡是需要動員群眾做的,每個黨員,特別是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必須首先從自己做起。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頁  

    要大力加強黨的組織、黨員同群眾的聯絡,要把國家的形勢和困難、黨的工作和政策經常真實地告訴群眾。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頁  

    一定要努力幫助群眾解決一切能夠解決的困難。暫時無法解決的困難,要耐心懇切地向群眾解釋清楚。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頁  

    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體察群眾意願,關心群眾疾苦,聽取群眾批評,精減會議和文件,辦實事,求實效,把黨的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和群眾路線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頁  

    領導幹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有重要領導責任。所謂領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到群眾之中,為群眾所掌握,從而實現對群眾的領導。而離開對群眾艱苦細緻的思想工作、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就不可能把群眾真正動員和組織起來,實現對群眾的領導也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江澤民:《領導幹部要在思想、作風建設中作出表率》(1998年6月2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頁

    對群眾提出和反映的問題,必須滿腔熱情地加以處理,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絕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粗暴地對待群眾,激化矛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虛功”,而是要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開展工作,把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切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

    江澤民:《“三講”教育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新探索》(1999年6月28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66頁  

    深化改革必然會帶來利益關係的調整。要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調整國民經濟結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關係千家萬戶的利益,要向群眾講清楚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引導他們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

    江澤民:《目前形勢和經濟工作》(1999年11月15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頁  

    要充分重視並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著重解決好改革中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防止局部問題擴大為全局問題,防止矛盾激化。現在,一些地方的基層群眾工作削弱了,許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實際上沒人管,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基層、車間班組、街道社區,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要求,體察群眾情緒。對涉及群眾利益的事,要一件一件去落實。

    江澤民:《目前形勢和經濟工作》(1999年11月15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頁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出發,從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更好地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服務。

    江澤民:2002年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的講話,《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581—582頁  

    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尤其要關心那些生産和生活遇到困難的群眾,深入到貧困地區、困難企業中去,深入到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中去,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謀利益,帶領群眾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錦濤:《堅持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2002年12月6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頁  

    必須看到,我們的事業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也在發展。實現群眾的願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要細心體察群眾願望和利益要求的變化,使我們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群眾利益,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體現群眾的利益。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和幫助群眾正確認識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自身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

    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3年7月28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405頁  

    越是矛盾突出,越是問題複雜,越要耐心細緻地做好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工作,引導群眾正確分析形勢,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正確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實現自身利益的途徑,自覺為改革發展穩定貢獻力量。要在群眾中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教育,深入進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教育,深入開展國情教育,深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別要加強民主法制教育,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和幫助群眾學會運用正確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胡錦濤:《做好當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2004年9月19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頁  

    在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的今天,許多利益關係和社會矛盾往往匯集在基層,這就要求基層幹部不斷提高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深入了解和善於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尤其要注意解決好在土地徵用、城鎮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産過程中維護群眾利益的問題。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産生活,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要當作大事來對待,凡是群眾提出的意見都要真心實意地去聽取。

    胡錦濤:《要重視、關心和愛護廣大基層幹部》(2004年10月2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頁  

    要深入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量工作同黨的群眾工作有密切聯絡,要求我們把聯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做得更好。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都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帶著深厚的感情做群眾工作,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05年2月19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717頁

    要適應我國利益格局變化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客觀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正義,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抓緊完善利益協調機制,以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係、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社會穩定等為著力點,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五週年暨總結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6月3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532—533頁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探索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積極解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收費、收入分配、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庫區移民、企業改制、安全生産、環境污染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努力避免因為決策失誤和工作不當引起群眾不滿,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

    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06年10月11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89頁 

    要按照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加快構建覆蓋全體居民的終身教育體系、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保障體系、住房保障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在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胡錦濤:《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0年9月6日),《人民日報》201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