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五一二”地震三週年四川災後重建紀實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青川縣災後重建的鄉村農房散佈在油菜花盛開的田野裏,一派秀麗的田園風光。四川日報記者 尹鋼攝
 
  陽光普照的五月,四川地震災區,萬里山河一片新。

    北川,一座新羌城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碉樓,淡雅素潔的新居,白石兀立的屋頂,高高飄揚的彩旗,絡繹不絕的遊人……那是美麗的訴説、活力的展現、希望的昭示。走過3年,北川,倒下的老城永遠定格,“悲哀”的詞彙寫進歷史,新家園、新生活、新産業如願而至。

    青川,曾經天崩地裂的大山溝,如今滿目青翠綠透心。茶葉、核桃、油橄欖、山珍食用菌……“山地資源”正讓老百姓的腰包快速鼓起來。

    水磨,汶川一個不起眼的鄉鎮,如今“人居共山水一色,經濟與文化齊飛”,近日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災後重建規劃設計最佳範例”稱號,並成為全國4A級景區。

    溫暖的新生,一處處匯聚起來,便是波瀾壯闊、足以載入中華民族復興史冊的偉大工程。

    物質重建、經濟重振、文化重興、社會重構,在祖國的懷抱裏,四川交出了讓人民滿意、讓世界驚嘆的“汶川答卷”,書寫了豪邁走上振興路的壯麗篇章。

    “不怕流血和流汗,重建幹得沒遺憾”

    ——黨和人民意願高度一致,確保重建又好又快

    一幅幅催人奮進的重建畫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生活場景……黨的意願和人民群眾的意願高度統一,災區在祖國的懷抱中重生。重建奇跡,折射出黨的領導力、社會的動員力、群眾的創造力。

    “把群眾安頓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災區建設好”,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民生為先的積極實踐,成為恢復重建中最有效的社會動員。

    在搶險救援的危急關頭,在災後重建的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心繫災區、親臨一線,深入考察,鼓舞民心。

    全國部級領導600多人次、廳級領導9000多人次,腳步叩響災區。

    災區群眾説:“他們來到我們身邊,為我們分憂解難,給我們生活的新希望。”

    “一省幫一重災區,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18個承擔四川援建任務的省市迅速行動,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多次前往災區調研,制定、實施對口支援工作方案。

    來自對口援建省市的20余萬名建設者們,用真情和行動與災區人民並肩作戰。經歷了唐山大地震的河北人,在對口援建中與四川人共擔風雨,把最好的技術、最好的人才送到平武縣;都江堰人看到的,是“沒有你我,只有我們”的上海援建精神;“江蘇和綿竹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是江蘇援建者的行動指南……

    擴大內需的4萬億投資1/4用於恢復重建,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支援災區“決心不變、力度不變、目標不變”。震後,中央政府投入的重建資金約為2200億元,對口省市投入760多億元。

    一個個創新理念指導下的科學舉措,生動展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在重建中新生的強烈願望,喚起了災區人民堅強奮進的內生力、創造力。

    大地震讓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遭受滅頂之災,雙目失明的村黨委書記賈正方帶領村民站在垮塌的大山前發誓:“3年再造新寶山!”

    寶山村隨即打響自救自強的攻堅戰:實地踏勘、調查村民建房意願、確定統規自建點、規劃新産業……在重建領導小組成員的親力親為下,全村建成13個各具特色的聚居點,集“多樣性、相融性、共享性、發展性”于一體。

    寶山村重新站立,起跳摸高。地震中,寶山村經濟損失高達27.8億元,但是,2010年,寶山卻實現了工農業總産值15.15億元,人均收入20058元。

    2009年9月28日,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專程看望賈正方,考察寶山的災後重建工作,稱讚“寶山村人堅強不屈的精神了不起”。

    2008年夏,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村民含淚寫下:“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2010年8月,安縣樂興鎮青龍村村民滿懷豪情寫下“不怕流血和流汗,重建幹得沒遺憾”。這兩條同是寫在農房上的標語,既體現了災區群眾從悲壯到豪邁的心路歷程,更是黨的意願和災區群眾意願高度統一的真實寫照。

    重走災區,無論在汶川、北川、青川,也無論在高山還是平原,處處都能看到敢闖敢幹、你追我趕的重建場景,建設者的激情,像烈焰一樣燃燒,為的是讓重建步伐快些、再快些,早日讓群眾過上幸福新生活。

    ——走進安縣黃土鎮方碑村,“土專家”劉高明正手把手教村民種植大棚蔬菜。村支書李付軍説:“震後群眾最缺錢,村裏想搞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把每家每戶串起來,我想找幾個外出打工的能人回來挑頭,幾個電話打出去,3天人員到齊,一月大棚成排。災後的村民,真是一呼百應,幹事心氣特別足。”

    ——走進汶川縣陽光小區,優美的環境透著安寧與和諧。“這可是老百姓從心窩子裏摳出來的地!”汶川縣縣長張通榮説。震後汶川平地稀缺,政府規劃的安置小區用地上有382座墳塋,開始當地幹部和援建方都捏著一把汗:動祖墳老百姓還不跟你拼命?然而,與政府同心,為重建讓路,早已成為群眾的共識,不到50天,空地就騰出來了。

    “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3年重建,史詩般的篇章,世界性的壯舉。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奇跡承載的是黨和群眾的共同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