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中共的“根”在這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7日,遊客在中共一大會址外參觀。裴鑫 攝

  中國共産黨的“根”在這裡

  ——專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

  “中國共産黨的‘根’在這裡,在上海這間只有18平方米的石庫門廳堂裏。”

  兩鬢染霜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27年來他在此工作的見聞和感悟。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來自各地的10余名代表,聚集在狹小的石庫門廳堂裏,探討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産黨開天闢地的革命與建設之路。

  “從最初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70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産黨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稱“一大會址守門人”的倪興祥感慨萬千。

  參觀人數見證國家發展

  “去年一年58萬參觀人次,今年還可能遇到每天6000至8000人的大客流,一大會址正在創造改革開放以來年參觀人數的新高。”倪興祥掐指計算。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大會址紀念館向全社會開放,迄今累計接待遊客1000多萬人次。近年來,這裡不僅是革命聖地,更是“紅色旅遊”的標誌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學現場等。從入黨宣誓地,到集體婚禮現場,再到紅歌會舞臺,一大會址紀念館正發揮著多樣化的作用。

  “遊客數量和來源,就好像一個標尺。近年來,有民生活越富裕、越安康,黨和群眾的關係越密切,一大會址的參觀者自然就越多了。這是我在這裡‘守門’27年來最深刻的感悟。”他説。

  據倪興祥分析,單從團體觀眾的構成變化,也能感知黨和國家發展的脈搏。曾經有一段時間,參觀者主要來自黨、團、工會組織的集體活動,政治教育的特點很鮮明。但現在的一大會址,在70%的團隊客流中,是自發前來的“紅色旅遊”團,以及家庭團、揹包客等。

  外國遊客越來越多,是近年來一大會址的另一個明顯變化。2010年到訪此地的58萬人次中,有4.2萬人次是外國人。“這是中國國力不斷提高、執政黨魅力不斷增強的結果。”倪興祥説。

  13幅肖像照印證實事求是

  今天,當人們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時,不僅可以看到還原會議現場的一組人物蠟像,還能見到一大13名出席者的照片。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照片的陳列,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倪興祥回憶,改革開放前,紀念館內其實只陳列了8名出席者的照片。

  直至1986年建黨65週年之際,經過批准,13名出席者的照片才全部陳列。倪興祥透露,當時照片的大小,仍有所區別。

  到1999年人民共和國迎來五十華誕時,一大會址紀念館完成了大規模的擴建,此時13名出席者的照片不僅一同陳列,而且照片尺寸大小也完全一致了。

  “13名出席者的照片陳列所經歷的變遷,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斷落實的結果。”倪興祥説。

  “尊重歷史事實是一個基本的態度。這13人無論後來發生了哪些變故,1921年均參加了黨的一大會議,都是黨的創始人,照片均予以陳列,這也是黨史研究更客觀、更進步的表現。”

  倪興祥還介紹説,仔細觀察13幅照片的排列順序,也能切實感受到我黨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既不是按照人員的地位高低,也不是按照姓氏筆畫或拼音排序,而是按照當時各地共産主義小組成立時間的先後,依次排序。”

  因此,今天參觀者看到的照片排序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湖北的董必武、陳潭秋,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山東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東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委派參加會議的包惠僧。

  從石庫門走到“新天地”

  今天,當人們走進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國家一級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譯本,莊嚴地安放在展廳正中央的密封櫃內。一大會址館藏李大釗個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機等文物,環繞《共産黨宣言》四週,逐一陳列。

  在會議原址的廳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繪茶具及電燈等均以原貌陳列,精細到當年使用過的煙缸、火柴盒架及電燈開關,也不例外。

  “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産黨誕生的實物見證,雖然建築不會言語,但它默默注視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尤其是上海這座城市的跨越式發展。”倪興祥説。

  今天,與一大會址僅“一墻之隔”的時尚休閒景點“新天地”,開業已近10年,並逐步成為上海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經典案例。

  倪興祥説,10年前,有西方記者提出質疑,認為這是不是在中共誕生地“搞資本主義”。10年後,這樣的質疑不攻自破,逐步消解。

  他分析道,中國人當然有自己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在“新天地”這樣的休閒娛樂場所,“吃西餐、買西裝、看大片”是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豐富多樣的一種表現,這與中國共産黨人在創黨之初追求國富民強、關心民生幸福的理想,並不對立。

  “今天,當你在一大會址周圍散步,老年人覺得懷舊,青年人追逐時尚,外國人稱呼她‘很中國’,中國人則認為她‘挺洋派’。”倪興祥説,“也是一種與時俱進、一種和諧。”

  2011年春,一大會址啟動了“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例行修護工程,不久即將完工。

  倪興祥説,在這次維修中,石庫門建築將進一步“修舊如舊”。與以往的維修有所不同,此次在材料和工藝上又有了很大進步。他透露,儘管建築已有90多年曆史,但使用先進的墻體材料後,石庫門的磚面質感將更柔和,在防水、防蝕的同時,盡可能接近原貌,呈現歷史滄桑感。

  在專訪結束時,倪興祥反復提及1956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返會址參觀時留下的八字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鉅。

  這句話出自《莊子》,寓意中國共産黨的事業在初創期很簡單,但使命崇高、任務艱巨,要堅持不懈、不斷前進,前途必然光明。(許曉青 肖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