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共更加客觀坦誠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7日 15: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史》不僅充分肯定了陳獨秀在建黨時期的貢獻,以及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上海工人運動中的領導作用,並指出,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固然是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重要原因,但共産國際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陳獨秀在大革命時期所犯的錯誤,已不再使用“投降主義”一詞,而表述為“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或者是“右傾錯誤”。

  對王明的評價也如是。《黨史》既指出他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左傾教條主義”和抗戰時期的“右傾錯誤”,同時也對王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制定“八一宣言”,以及他在東北抗日聯軍問題上的作用給予充分肯定。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認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陳獨秀、王明等的評價,是中共“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在黨內問題上的折射。隨著中共建設思路的變化,對黨內問題的看法當然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一個以抓經濟建設,以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為己任的政黨,是能夠站在整個民族的立場看待問題的。因此,只要對國家和人民做出過貢獻的人,無論後來有怎樣的曲折變化,都會進行客觀呈現。”戴焰軍説。

  這樣的例子,在《黨史》二卷本中多有枚舉。比如關於林彪,《黨史》既對林彪集團妄圖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進行徹底揭露,同時也肯定了他本人在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