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共更加客觀坦誠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7日 15: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介紹,最初並非如此陳列。

  1952年,一大會址紀念館建成時,有關出席者的資料,只陳列了6名,後來曾增加到7位。把13人全部陳列出來是在1986年。但照片尺寸大小和陳列順序上也有所選擇:毛澤東等前8位的照片最大,張國燾、劉仁靜、包惠僧次之,陳公博、周佛海照片最小,並排在最後。直到1999年新館擴建,照片才一樣大小,並按照各地共産黨早期組織成立時間先後陳列。

  “將包惠僧放在最後,因為他不是正式代表,而是陳獨秀指定的出席者。”倪興祥説。

  自稱是一大會址“守門人”的倪興祥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7年。“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産黨發展的‘晴雨錶’,從13名出席者在這裡的‘命運變遷’,可以看出中共對待自身歷史的態度。”他説。

  普遍認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出席者陳列順序的變化是中共坦誠開明的一個折射點。時隔8年多相繼出版的《中國共産黨歷史》(簡稱《黨史》)第一卷(1921-1949年)和第二卷(1949-1978年),也以“成就講夠、錯誤講透”的修史態度,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

  “只有真實地呈現歷史原貌,才能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驕説成功,不諱言失敗,這是任何一個成熟開明的大黨應有的風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黨史》兩卷本“著者”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2002年9月,《黨史》第一卷出版之際正逢中共十六大召開。今年1月《黨史》第二卷出版,迎來了中共成立90週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表示,《黨史》兩卷本既充分肯定黨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又客觀分析黨在前進道路上的曲折探索,“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這是撰寫《黨史》的根本目的。

  翻開170多萬字的《黨史》兩卷4冊,陳獨秀、李立三、王明、張國燾、林彪……一些曾被“臉譜化的人物”,在這裡得到了更加客觀的評價。

  曾參與《黨史》第一卷編撰工作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李東朗對記者説:“比較典型的是對陳獨秀評價的變化,對這位在建黨歷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的中共創始人,總體而言評價越來越客觀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