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外來人口政策“由松轉緊” 專家建議建人口緩衝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0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西城區流管辦加挂“新市民之家”牌子,公推選出的“自我管理組長”正在接聽服務熱線,解答轄區外來務工人員的疑問。西城區政府供圖

  每三個北京人,就有一個來自外地,10年來,外來人口在北京人口的比例翻番。這是昨天北京市宣佈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呈現的最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各地年輕人源源涌入北京,另一方面是北京呼聲愈高的資源環境壓力,以及接納、服務外來人口政策的搖擺不定。北京,這個特大城市怎樣完成發展騰飛期對外來人口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目前仍在艱難解題。

  5月1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原東葦路市場擺攤賣牛奶的吳翠玉一家,坐上了開往老家蘇州的火車,告別了生活10年的京城。

  清理群租、清理地下室、限購汽車、限購房子……從去年底至今,北京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讓吳翠玉一家四口作出了“逃離北京”的決定。

  人口控制手段升級

  704.5萬,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外來人口數量,吳翠玉一家是704.5萬中的一分子。

  按照北京人口管控的“加減法”,吳翠玉一家正是被“減掉”的那一部分。

  2005年北京兩會,政協委員張惟英提出“對外地人進京實行準入制度”,引來無數“板磚”。此後,再無人敢提出“人口準入”一詞。

  但五年後,2010年北京兩會,北京突破1800萬人口“紅線”,人口管控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焦點議題。

  不過這一次,調控的手段相對“柔和”,建議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做人口管控的“加減法”,“政府可以通過制訂規劃,決定發展什麼樣的産業來調控人口”,曾多次參與北京人口問題調研的市政協委員、人口專家陸傑華説。

  實質上,這一做法,北京7年前就已試行。自2003年開始,順義區逐步清理整頓小百貨、小食店等“五小”企業;升級改造餐飲、洗浴、美容美發等傳統服務業,同時獎勵雇傭本地人的企業。至去年,其流動人口總量僅相當於其他區縣的1/3乃至於1/2。

  順義區的做法,在去年得到了北京市的肯定,去年下半年來,房山、豐臺等區縣紛紛仿傚。

  百萬流動人口或被擠出

  而今年1月“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則爆出更為成熟的“以業控人”“加減法”規劃。在會上,北京市政府相關領導明確表示,屏蔽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業形態;小百貨等17類業態將提升審批准入門檻,約涉及30萬戶商業主體、100萬流動人口。

  雖然此後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曾回應,“沒有‘低端産業’或者‘低端人群’的説法”;“從來沒想把低端人群擠出去”,“低端産業退出機制是屬於經濟結構轉變的範疇,與人口管理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但低端産業退出,某種程度上還是起到了減少流動人口的效果。去年底,吳翠玉一家賴以生存的半露天式東葦路市場升級改造被拆除。而管莊一帶封閉式市場沒有空余攤位,想擺牛奶攤,她只能租鋪面或進超市,“租金掙不出來,進場費更交不起,沒戲唱了”,她説。

  新政策提高來京門檻

  除了東葦路市場的消失,去年底,吳翠玉租住的地下室被收回,房租一下上升了近1000元。

  這都不是“逃離北京”的主要原因,“兩個兒子大學畢業了,是他們説以後買車買房都有限制,北京不那麼歡迎你”。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短短兩三個月內,北京連續推出三道新政:清理群租和人防地下室;車市限購令;房市限購令。

  雖然每一項都未提及人口管控字樣,但這些政策對外來人口門檻更高。限購汽車和房子,均對流動人口單獨設卡,以“納滿稅五年”為條件。

  “只要控制,針對的肯定就是沒有北京戶口的”,黑龍江籍來京人員劉琪説,2007年大學畢業剛來北京時,只要辦張暫住證,就能買車買房,他覺得自己跟北京人差距不大,但這一年連續出臺的政策,使他感受到壓力,“有處處受限的感覺”。

  劉琪一直關注居住證的新聞,前年起,居住證制度列入北京官方規劃。可一週前,他留意到,北京市政府發佈的“2011年市政府摺子工程”顯示,居住證還在“研究實施”,“看到這個消息,真有點心涼,都研究兩年了,留在北京,會不會有未來?”

  “城市病”加劇調控壓力

  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本市流動人口比重十年翻番,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表示,外來人口是北京人口增長的主因,因此,北京人口管控的實質,就是如何管控流動人口。

  從嚴轉松,再到嚴,他認為,最近10年,北京流動人口管理正在經歷這樣的變化。2004年,持暫住證可以買車上京牌,對流動人口的管控政策,開始鬆動。

  但不斷加劇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以及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迫使官方延緩了腳步,“以車市和房市限購令為例,如果不限購,機動車的增長、房價的上漲趨勢,短期內都無法緩解”。

  從暫住證到納稅年限,毛壽龍認為,這是北京基於現實難題,不得不作出的選擇。變“管理”為“服務”,給流動人口市民待遇,官方確有這樣的美好願望,但“城市資源的承受能力已接近上限,最起碼一段時間內,北京流動人口管理還會用納稅年限這樣的行政剛性政策”。

  人口調控震蕩還將延續

  在離京的火車上,吳翠玉接到了兩個老顧客“送奶上門”的訂貨電話,“不知道我們已經走了,説這回不方便了”。

  感覺到不方便的,不僅僅是吳翠玉的老顧客。春節後開業一個多月,東城區幸福大街一家川菜館,才招到第一個服務員。“全在招服務員,不止我一家。職介所的工作人員説,不讓租地下室,能當服務員的,要麼回了老家,要麼跑到城外面去了”。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等機構公佈的數據證實,今年一季度,“簡單體力勞動人員”用工荒,推銷、展銷人員等10類職業,需求嚴重大於供給,尤其是餐廳服務員、廚工,近12個用工需求,只有一個求職者。

  對此,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白志剛認為,北京正在經歷人口管控的震蕩期,“對於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而言,任何一個政策出臺,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帶來連鎖反應”,由於低端産業退出等産業調整措施正在實施,而車市、房市限購令短期內不會取消,因此,震蕩期還將持續。

  形成人口流入緩衝區

  人口普查顯示,北京核心區(東、西城區)人口密度是拓展區的3.1倍、發展新區24.4倍,白志剛建議,北京應分散中心城區功能,使天通苑、回龍觀等睡城具備衛星城的魅力,以此降低震蕩期的影響,規避流動人口管控帶來的問題,“國際慣例表明,這也應該是北京人口管控的方向”。

  “紐約、倫敦、東京,這些世界城市,也都面臨人口膨脹的難題”,他説,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倫敦政府機關實行過三次機構疏散,“北京可以借鑒倫敦的經驗,有計劃的限制政府和企事業辦事機構在北京市中心區的擴張發展,可以在周邊衛星城區,建立綜合辦公中心,遷移城區辦公人口”。

  他表示,建設大都市圈是世界各國解決人口壓力的重要舉措。以東京的三層都市圈為例,內層是核心區也就是東京市中心;中間層是東京都市圈,包括一都三縣;外層是一都八縣的首都圈,“北京可以利用京津冀優勢,與周邊省市聯合起來,建設北京大都市圈,發展周邊中小城市,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補、佈局合理的區域産業協作體系,形成人口流入北京的緩衝區”。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