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社科院《房地産藍皮書》:消費性需求動能不足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5日 22: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趙建華)中國社科院5日發佈的《房地産藍皮書》表示,經歷了2009、2010年連續快速增長後,今年中國房價進入高位運行狀態。相對高房價,以家庭收入儲蓄為基礎形成的消費性購房需求動能積聚不足。同時,鉅額社會閒置資本,仍存在進入房地産市場的強烈衝動,潛在的投機性、投資性購房需求旺盛。

  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李恩平介紹説,住房市場需求由消費性需求、投資投機性需求組成,消費性需求屬於剛性需求。

  李恩平表示,2009年中國城鎮家庭平均需要33年的儲蓄總和才能購買一套商品住房。房價過高導致60%以上家庭無力購房,消費性需求被驅逐出市場。由剛性需求推動的房價長期上漲動力,已不復存在。同時,相當部分家庭持有多套住房,投資投機現象突出。短期內,住房市場走勢將取決於投機性購房需求。未來城鎮住房市場泡沫風險承受能力將逐步脆弱化。

  對“消費性需求動能積聚不足”這一觀點,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提出了異議。他認為,消費性需求非但不會“動能積聚不足”,相反積存的消費性需求還有待釋放。

  5日社科院發佈的藍皮書介紹説,中國房價以2004年為分水嶺,之前基本穩定,之後快速上漲。土地購置、土地開發與高漲的銷售(2008年除外)不匹配,導致“十一五” (2006年到2010年)期間土地供給偏緊。經濟波動,導致房地産政策波動和短期政策較多。這給房地産企業控制樓盤開發進度和銷售進度提供了機會,降低了住房的有效供給。

  藍皮書表示,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全國城鎮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已從2006年的38.9%增長到2010年的65.9%。高地價可為地方政府帶來高收益。地方政府的逐利行為,使其默認甚至推動地價上漲,成為高地價重要推力。受利益驅動,地方政府徵地熱情不減,並壓低徵地價格,獲取更多土地差價收益,引發一系列社會矛盾甚至衝突。

  藍皮書指出,地價快速上漲,也讓一些房地産企業將“囤地”、“捂地”視為獲取巨大收益的重要手段。地價上漲特別是“地王”的出現,強化了人們對房價上漲預期,造成消費者的追漲和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