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食品安全引關注 官方稱解決非法添加是"牛鼻子"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5日 21: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

  ——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癥結究竟何在?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帶著一系列疑問,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食品安全工作難度大

  問: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究竟怎樣?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

  張勇: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可以概括為,“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仍然不少”。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各級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特別是2009年以來,從部署開展“兩年整頓”到出臺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力度持續加大,成效明顯。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風險隱患,遏制住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高發的勢頭,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沒有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眾的期待相比,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和水平還存在著差距。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法規標準、風險監測、人才隊伍、技術裝備以及企業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薄弱環節,各類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這些,也是我們正在著力改進和加以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密切相關。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食品生産消費大國,但食品産業的規模化、組織化、規範化水平和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完善程度還都較低。食品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數量巨大。種植養殖環節也是小、散問題突出。僅以生豬養殖為例,美國養豬戶數僅有7萬,我國則有6700多萬;美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佔全國的96.6%,我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僅佔全國的31.5% ;美國4家大型肉類企業所佔市場份額超過90%,我國排名在前10位的企業所佔份額不到10%。生産經營者規模偏小、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給食品生産質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

  食品安全事件“燃點”低

  問:據有關部門公佈的情況看,我國2010年蔬菜、畜産品、水産品檢測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卻感嘆“還有什麼敢吃的”?實際的情況與大家的感覺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張勇:首先,食品安全領域的確存在不少問題,新聞媒體、互聯網也多有報道和反映。總體來看,這些報道可以分為兩類,一些是客觀反映存在的問題,如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還有的則是誇大其辭或沒有事實依據,如對聖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問題的報道,最後經核查屬誇大或不實。這樣的一些報道短時期內集中出現,容易産生放大效應,群眾看了以後往往都會信以為真、焦慮擔憂,也自然會有“還有什麼敢吃的”的想法。

  食品安全直接關係人的身體健康,人人關心,“燃點”很低。人們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種信息,對食品安全存在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應當看到,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總體上是有保障的,這樣講絕不是掩蓋矛盾、粉飾太平。全國13億多人口每天消耗200萬噸糧食、蔬菜、肉類等食品,共有食品生産企業40多萬家、食品經營主體323萬家、餐飲單位210萬家、農牧漁民2億多戶,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更是數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雖時有發生,但與如此龐大的食品及生産經營者規模相比,所佔比例是很小的,食品安全形勢總體是穩定的。如果把一些點上的、個別的問題串起來,説成是整體性、普遍性的問題,是不準確、不客觀的。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都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我國國民人均期望壽命值越來越高,已超過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一些地區甚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在相當程度上也要歸功於我國食品保障和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因為如果食品安全狀況很差、大範圍食源性疾病多發頻發,是很難取得這一成就的。

  96%的食品合格還不是全部合格,即使只有1%的問題,我們也要付出100%的努力。檢測出不合格食品的比例雖低,算下來絕對量也不小。因此,對於食品安全工作決不能有任何鬆懈。當前,我們在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各項工作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社會識假辨假、防範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及時澄清不實傳言,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增強人們的信心,引導公眾科學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

  食品安全事件影響個人、社會和國家

  問:食品安全事件帶來了哪些危害?

  張勇: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很多,這裡列舉三個主要的方面。第一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危害,是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出了問題,其危害嚴重性不言而喻。

  第二是對經濟和民生的衝擊。如三鹿事件後,全行業減産停産,數萬名職工下崗,240多萬戶奶農殺牛、倒奶,大量城鄉居民的就業、收入受到影響。2009年我國乳製品進口從2008年的35萬噸猛增到59.7萬噸。國産奶業元氣大傷,至今尚未完全恢復。此後,某品牌進口奶粉一年之內三次漲價,每次漲幅在10%至15%,廣大消費者也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

  第三是對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的影響。接連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響群眾消費信心,嚴重衝擊社會誠信道德體系,甚至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還涉及境外,給我國形象及外貿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食品産業高速發展 安全事件處於多發期

  問:從食品安全立法到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我們對食品安全不可謂不重視,但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多發,其癥結究竟何在?

  張勇:中央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去年成立了由三位國務院領導任正、副主任,21個部門的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並設立了辦事機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以來,多次召開全體會議和全國電視電話會議,組織協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同時加強長效機制建設,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堵塞監管漏洞,促進了食品安全應急處置能力、綜合監管水平以得到較大幅度提高。應該説,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正處於加快健全完善的階段。下一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是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和治理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同時進一步嚴格督促落實各監管部門和地方的責任,統籌推進監管能力建設,構建全程監管格局,促進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但也要清醒看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主要原因有:

  一是食品産業發展很快,但門檻低、分佈散、規模小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完全改變,嚴重制約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食品産業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走了別的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別人在相當長時期內依次遇到、逐步解決的諸多問題,在我們這裡則是短時間內聚集並顯現出來。

  二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夠,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建設滯後。食品行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無序競爭、惡意競爭現象比較普遍,許多企業特別是小作坊等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少數從業人員道德缺失、不講誠信,這些是食品安全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

  三是相對於食品産業的高速發展和食品消費結構的快速轉變,安全監管能力未能及時跟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食品消費總量和種類都迅速增長,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食品安全政策法規、標準體系、風險監測網絡、監管隊伍和技術裝備等建設都亟待加強。

  四是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成本不高,懲戒威懾力度仍需加大。這一問題,在剛剛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得到了改進。對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過去主要是按照後果定罪,現在明確有行為即可定罪,從而加大了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

  以上表明,食品安全問題在現階段較多出現,有其深層次原因,其中有的是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水平密不可分。這些問題雖然複雜,但並非沒有解決之道,是可以通過系統施策、多措並舉逐步加以解決的。一百多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也經歷了由亂到治,從安全事件頻發到基本得到遏制的過程,其中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可資借鑒、為我所用,以促使我們的食品安全水平能夠更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