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四川經驗就是世界經驗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5日 0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專訪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

  核心觀點

  ◎災後重建的文物搶救保護工作不僅成功搶救和保護了文化遺産,還積累了比較系統的災後文物搶救保護經驗,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機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在災後重建進程中,四川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實現了提檔升級。

  ◎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創造的四川經驗,既是中國經驗,又是世界經驗,不僅對中國,對人類文化遺産的災後搶救保護都具有借鑒意義。

  ◎汶川大地震遺址、遺跡的系列保護,是對全人類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貢獻。

  人物名片

  單霽翔

  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都江堰古建築群、桃坪羌寨、梓潼七曲山大廟……從去年開始,災後搶救保護重點工程竣工的捷報相繼傳來。

  截至2011年3月28日,列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中的245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已經完成和即將完成的項目共208項,完工率為84.9%。“三基地一窗口”和地震遺址“一館三地”建設積極推進,北川、映秀、漢旺地震遺址紀念地實現局部開放。

  近3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關心和指導下,四川省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成績,是否達到國家的要求?除了一座座竣工的文物工程,災後重建為四川留下了什麼?災後重建的任務即將全面完成,四川的文物保護工作重心又指向哪?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

  回眸

  文物大搶救:舉全國文保之力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國家文物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成立抗震救災應急保障協調小組和災後文物保護協調小組,研究部署文物系統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5月14日,受單霽翔委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赴重災區都江堰市,調查世界文化遺産“都江堰青城山”二王廟、伏龍觀等古建築的受災情況,查看都江堰市文物局館藏文物受損情況。隨後,單霽翔率隊赴四川考察受災情況並主持召開四川抗震救災現場會。5月 26日,一支由中國頂尖文物保護、建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來到四川,考察文物受損情況並迅速擬定實施方案。國家文物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四川省文物搶救保護修復規劃大綱》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於指導、規範四川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6月20日,全國文物系統支援地震災區文物搶救保護工作會議召開。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等12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攜手部分文物系統科研機構發出倡議,向災區文物單位開展科技援助。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集體倡議,幫助災區博物館修復文物、恢復展覽,確保博物館儘快開館。

  1    

  四川文博人在大災大難面前表現很出色

  記者: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文化遺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在當時的緊急狀態下,國家文物局對災區震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作給予了哪些支持?

  單霽翔:從震後第三天開始,國家文物局領導帶隊多次趕赴災區,直接指揮協調文物保護工作,看望慰問災區文物系統幹部職工。5月2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四川抗震救災現場會,確定了災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4項主要工作:第一,由25位專家組成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專家組,為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第二,組織全國文物保護等專業隊伍對口支援災區震後文物保護工作;第三,會商有關部門加大對災區文物保護的經費支持力度;第四,迅速啟動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程。

  此後,我們又迅速調集全國專業技術力量編制了 《四川省文物搶救保護修復規劃大綱》、《四川“512”大地震災後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搶救保護修復經費需求估算報告》、《四川省文物搶救保護修復規劃》、《四川茂縣羌族博物館重建規劃》等專門規劃,用於指導四川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

  記者: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一大批災後文化遺産搶救和保護工程相繼完工,您對這些工作如何評價?

  單霽翔:列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的245個災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程項目目前已完成208項,不僅為促進四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也對全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給予了巨大鼓舞,更將激勵全國文物系統廣大職工更加努力工作。我覺得,四川文博人在大災大難面前表現很出色!

  汶川大地震是對國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和全國文博戰線工作效率的大檢驗,是對我們文博人工作責任心和危機處置能力的大考試。我們可以自豪地説,危機處置反應迅速,措施得當,應急及時,規劃科學,工程施工總體達到優質。

  2   

  災後重建中,四川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從各方面都實現了上檔升級

  記者:在您看來,與地震前相比,四川省的文物保護工作是否實現上檔升級?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單霽翔:經過不懈努力,我們不僅成功搶救和保護了文化遺産,還積累了比較系統的災後文物搶救保護經驗,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機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可以説,在災後重建進程中,四川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從各方面都實現了上檔升級。

  首先,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文物系統創新文化遺産保護的方式方法。針對都江堰古建築群等災後重點搶救保護工程特點,採取“同步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方法和建立“國家、省、市(縣)”三級聯絡員制度,有效推進工作進程;針對藏羌碉樓和村寨等少數民族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程特點,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經過培訓的當地工匠在專業資質單位的管理下參與搶救保護工程,這種大規模的修繕讓藏羌碉樓和村寨建造技術、傳統工藝得以有效傳承。既對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實現最小干預,又有利於文化遺産世代傳承;既保護了物質文化遺産,又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産。

  此外,在地震前,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們對文物保護更著重于文物本體的保護,而弱化了對文物周邊環境的治理、管理及防護設施的建設。在恢復重建中,我們做到先規劃後實施,避雷、安防、消防等設施設備的建設與維修保護工程同步實施,並通過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廣泛宣傳文物保護理念,同時培養了人才隊伍,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物生存環境,提升了保護管理水平。

  記者:四川在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中,創造了怎樣的經驗?

  單霽翔:汶川地震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志有關加強災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的批示達140余次;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中有7處涉及文化遺産保護,並將文物的保護修復、地震遺址博物館建設等納入災後恢復重建的全過程。地震發生後,全國文博系統各單位和社會各界在關鍵時刻向四川文化遺産保護及時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在具體工作上,我認為經驗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迅速開展災情調查評估,編制搶救規劃方案。集中全國優秀技術力量,組成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專家組,深入災區進行實地調研,完成了涵蓋整個災區的120余萬字的評估報告和專項規劃。二是迅速組織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對口援助。組織全國優秀的甲級資質勘察設計單位、一級資質施工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三是迅速開展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建章立制工作。為保障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規範有序進行,依據國務院 《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關於四川省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中有關問題的意見》,使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有章可循。四是迅速實施災後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程。

  放眼世界,像汶川大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這樣的系統工程都很少見。面對這樣的災難,我們的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創造的四川經驗,既是中國經驗,又是世界經驗,不僅對中國,對人類文化遺産的災後搶救保護都具有借鑒意義。

  3

  大遺址保護應由部門行為變成國家戰略、由專業行為上升為全民行動

  記者:汶川大地震遺址遺跡保護和地震紀念館的建設現在正在緊張進行,國家文物局對它有怎樣的要求和期待?

  單霽翔:記錄人類災難意義深遠,對地震遺址遺跡進行保護、建設地震紀念館,目的就是留存記憶、銘記歷史。早在2008年5月,我們就提出應該保護一些地震遺址,對於一些不適合人類居住、被地震摧毀的地方,在符合當地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總體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地震遺址公園。這是對災難的記錄,也是為後人研究留下資料。

  可以説,汶川大地震遺址、遺跡的系列保護,是對全人類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貢獻,但同時面臨重大挑戰,因為在世界範圍內,尚無地震後及時對災害遺址、遺跡進行完整保護的先例。我們認為,地震遺址、遺跡的保護和管理應遵循銘記歷史的原則,按照世界文化遺産的標準進行,盡可能保護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對配套的服務設施、陳列設施、紀念設施的規模和體量進行嚴格限制,在展示方式上採取多種形式,突出各類遺跡、遺物特徵,增強公眾與展示內容之間的互動性,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視覺、聽覺、觸覺體驗,從而受到地震科普教育。

  記者:去年底,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簽署共建大遺址保護成都片區的框架協議,將對成都大遺址保護區給予大力支持和指導。請問,對成都大遺址保護區的建設,國家文物局有什麼規劃和期待?

  單霽翔:央(局)地(省)共建大遺址是國家文物局為推進城市文化建設、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出的新型大遺址保護模式。對於成都大遺址保護區,我們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夠通過合作,積極推動成都金沙遺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金沙遺址等“古蜀文化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同時,加快推進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等大遺址考古資料整理基地、文物保護修復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項目建設,努力建成以“成都片區”為中心、輻射西南的大遺址保護示範區和長江上遊生態文化旅遊中心。

  記者:今年底,四川245個災後文物搶救保護項目將基本完工。請問,“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對四川文化遺産事業將有什麼部署?

  單霽翔:“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全面支持四川省的文物博物館各項工作。在遺址保護方面,要按照“本體保護好、環境整治好、社會發展好、生活改善好”的標準,繼續加強四川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創大遺址保護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著力推動大遺址保護由部門行為變成國家戰略、由專業行為上升為全民行動。

  記者手記

  單霽翔又來了

  想要在北京採訪到單霽翔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國家文物局新聞宣傳處的“線報”顯示,他總是在不停地出差,而四川是他最頻繁的出差地之一。就在聯絡專訪期間,單霽翔又悄悄來到四川。

  為做好專訪的準備,我梳理了單霽翔這兩年的足跡。

  2008年5月19日,全國哀悼日當天,單霽翔來四川考察文物受損情況,慰問災區文博職工並於第二天主持召開四川抗震救災現場會。5月29日和6月3日,他又先後兩次來川考察災情;2008年6月30日,都江堰古建築群搶救保護工程啟動,單霽翔來了;2008年7月15日,理縣桃坪羌寨搶救保護工程啟動,單霽翔又來了……幾乎每個重點文物保護修復工程的開工和竣工現場,都有他的身影。2年多的時間,20多次赴川。在他的行程表裏,四川佔據了相當的分量。

  而對於這一次次的奔波,單霽翔説,自己只是為震後文化遺産搶救維修做了一些分內的工作。

  今年5月6日至8日,全國文物系統“512”汶川地震災後搶救保護工作總結大會將在四川召開。單霽翔又來了!

  可以肯定的是,單霽翔還會繼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