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李稻葵:國內外形勢要求進行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李稻葵(資料圖)

  記者 方燁 實習生 張彬 北京報道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長安講壇第198期日前召開。論壇成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發表題為“後危機時代的改革與開放”的主題演講。李稻葵分析了我國當前面臨的複雜的國內形勢和國際形勢,認為當前國內社會矛盾激化,國際經濟形勢也出現了新變化,所以中國仍然需要進行新的一輪改革開放。一方面利用基層民眾的力量推進國內改革;另一方面,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遊戲規則的制定。而這要求學術界在新改革、新開放的形勢和要求下做好學術研究。

  我國當前社會矛盾突出

  李稻葵認為,我國同時面臨兩方面的挑戰。

  首先是國內因素,我國存在著複雜的、多元化的社會矛盾。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達到了4000美元。在這個階段,社會矛盾主要包括住房、腐敗、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問題。李稻葵認為,有三個原因導致我國的社會矛盾非常突出。

  第一個原因是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在迅速提高。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大學生的毛入學率迅速上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大學生的毛入學率是2%,而現在大約達到25%。這相當於發達國家30年前高等教育的入學率,而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經過了兩三百年的發展才達到這樣的水平。

  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帶來了社會意識的多元化。年輕人的想法很多,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去表達。這也帶來了意見表達的多元化和意見表達渠道的相對暢通,同時這也會使社會爭議加大,導致當前社會幾乎任何事情都存在爭議的局面。

  第二個原因是我國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在過去十年中,我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加速。在這個過程中,凡是在全球勞動分工中相對短缺的要素回報率都在迅速提高,比如資本和技術;而相對過剩的要素,回報率基本上沒有提高,比如普通勞動力。

  2008年前,我國藍領工人的工資都是穩定的,一直沒有提高。同時具有國際技能和外語能力的專業人士的工資會迅速提高。按照同樣的邏輯,在過去20多年間,我國的資本和技術是相對短缺的,所以資本和技術的回報率在不斷提高。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客觀上帶來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矛盾的加劇。

  第三個因素是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這並不是指互聯網産生以後,社會矛盾就加劇了,而是互聯網放大了社會情緒。它雖然使得觀點的交流加快,但是也使得很多觀點交流更加表面化了。

  這有點像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全世界十天的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基本上相當於一年的國際貿易量。這個交易太頻繁了,反而使得外匯市場的價格,或者説匯率的市場價格更加容易波動。國際金融學理論講到,交易太頻繁,交易過多,反而會帶來效率低下。互聯網時代也有這個特點,它交流很快,表面上看效率很高,其實認認真真坐下來思考問題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少了。

  李稻葵認為,這三種原因導致現在的社會矛盾更加多元化、更加激化、更加全面化。就一些重大的社會話題而言,它會迅速形成持久的輿論壓力。

  比如住房問題始終是一個重大話題,也是個非常情緒化的問題。還有匯率問題,以前大家可能都不關心匯率,沒學過經濟學的人可能連匯率的定義、匯率升值和貶值的影響都不怎麼了解。而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網民都可以變成匯率問題的專家。此外還有利率問題、中美關係問題、個人所得稅問題等,這些,都表明當前的社會矛盾在多元化,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度在上升,同時這些社會矛盾也在激化。事實上,社會矛盾的激化也是下一輪改革的推動力。

  國際形勢出現新變化

  第二個挑戰是國際因素。經過了兩年半的金融危機,我國所面臨的國際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依靠吸引外資、依靠出口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李稻葵認為,就目前的經濟領域而言,全世界可以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中國三類。發達國家主要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希臘、西班牙、愛爾蘭等,這部分國家的基本利益還是相同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還包括大量經濟沒有起飛的國家,這部分國家的利益也是基本一致的,都是需要發達國家讓出更多的市場和技術,也希望國際金融、經濟體系更加穩定。

  第三類國家就是中國。中國既具有發展中國家的很多特點,比如人均GDP水平低,同時也具有一些發達國家的特性,比如我國有巨大的生産能力,消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鐵礦石,還有三萬億外匯儲備,可以把英國的股市全買下來,買下美國股市的五分之一。

  中國在全球勞動分工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非常突出,讓全球的經濟體開始真正反思,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麼?西方人的戰略思維在改變,這當然會對中國的政策以及中國的國際環境帶來巨大影響。

  李稻葵説,在2010年1月27、28號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曾説,再過300年,後人回顧今天歷史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對今天的金融危機不屑一顧,但是他們一定會用重墨描寫另一個事實,就是在中國和印度有十幾億人口正在迅速實現現代化的夢想,這部分人實現現代化夢想的進程也一定會對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帶來衝擊。如何重新設計一套全球化的制度,讓夢想實現現代化的人的利益和已經實現現代化的人的利益相符合。

  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巴西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抬高了原材料價格。我國獲得了很多外匯之後,匯率也升值了,大量的外匯通過外貿、投資的形式也涌入巴西。那麼巴西的匯率升值以後,給它的製造業帶來打擊。大量的中國溫州老闆在裏約熱內盧開著各種各樣的商店,全是中國産品,又便宜又好。20年前發生在俄羅斯的事情,今天又發生在巴西。巴西的政治家認為,中國製造的産品重創了巴西製造業,巴西淪為原材料生産地。

  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確實帶來了全球範圍內的擔憂,所以中國在國際上的壓力非常大。中國外貿領域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矛盾,都是中國過去依賴吸引投資和依賴出口帶來的,這個模式若再繼續下去一定會帶來更大的國際矛盾。

  中國的利益是多元化的,不僅要讓沿海和內地的外來工人得到就業,也要讓我國産能能夠被充分利用,以及各種各樣的利益訴求,不能只考慮出口帶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