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2011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2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産投資和進出口增長較快,農業生産形勢向好,工業企業效益改善,居民收入穩定增加,但物價上漲較快。第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DP)9.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居民消費價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0%。

  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堅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交替使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和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4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共2.0個百分點,2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共0.5個百分點。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促進金融機構自我調整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

  總體看,穩健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直接融資佔比顯著上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3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1%,比年初上升0.72個百分點。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1%。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注意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處理好控制貨幣總量和改善結構的關係,處理好促進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貨膨脹的關係。當前,經濟增長和就業形勢較好,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關鍵。

  要切實加強流動性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綜合運用好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配合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合力,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管理通脹預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三農”、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合理調節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的比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産品創新,保持金融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支持企業採取股權、債券等融資方式籌措資金。繼續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

  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2011年第一季度,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行,金融運行總體穩健,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一、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

  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5.0%,增速比上年末低6.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為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上年末低1.9個百分點。第一季度現金凈投放257億元,同比少投放575億元。

  總體看,貨幣供應量增長呈回落態勢。在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利率等多項貨幣政策工具的綜合作用下,穩健貨幣政策成效逐步顯現。其中,前2個月M2同比增速分別逐月下降2.5個和1.5個百分點,3月份則略微回升0.9個百分點。3月末M2增速出現一定上升,主要是金融機構受考核要求強化的影響,季末時點存款增加突出。

  3月末,基礎貨幣餘額為19.3萬億元,同比增長29.0%,比年初增加1.0萬億元。3月末,貨幣乘數為3.94,比上年末高0.02,貨幣擴張能力仍然較強。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1.5%。其中,農村信用社為3.7%。

  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有所放緩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76.8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0萬億元,同比多增776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9.0%,增速比上年末低1.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0萬億元,同比多增545億元。其中,存款季末明顯衝高,主要受商業銀行將理財産品到期日集中安排在季末、第三方存管資金回流、季末財政集中撥款等因素的影響。外幣存款餘額為2369億美元,同比增長9.4%,比年初增加112億美元,同比多增65億美元。

  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佈看,住戶存款增長加快,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速放緩。3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餘額為32.8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7萬億元,同比多增6621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餘額為28.2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末低4.9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844億元,同比少增9511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增速1月末回落至12.1%,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此後增速逐步提升,企業資金仍保持穩步適度增長。3月末,財政存款餘額為3.0萬億元,同比增長20.1%,比年初增加3460億元,同比多增987億元。

  三、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向常態回歸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52.6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末低2.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4萬億元,同比少增4008億元。

  人民幣貸款增長放緩。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49.5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從部門分佈看,住戶貸款逐步走低,非金融企業貸款增速相對平穩。3月末,住戶貸款同比增長28.3%,比上年末低9.3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557億元,同比少增166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放緩,比年初增加2810億元,同比少增2015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增長14.6%,比上年末低0.7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5萬億元,同比少增189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9830億元,同比少增7965億元。票據融資比年初減少2622億元,同比少減3621億元。分機構看,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貸款同比少增較多,全國性中小型銀行及區域性中小型銀行貸款同比多增。

  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加大,“三農”信貸支持保持較強力度。第一季度我國銀行業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新增9114億元,3月末餘額同比增長24.8%,增速比大型企業貸款同比增速高21.6個百分點。其中,小企業貸款第一季度新增4979億元,3月末餘額同比增長48.7%,保持較強的信貸投入力度。3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村鎮銀行和財務公司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12.7萬億元,第一季度新增7709億元,佔當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為32%。

  外幣貸款平穩增長。3月末,金融機構外幣貸款餘額為4775億美元,同比增長17.2%,比年初增加270億美元,同比少增18億美元。從投向看,支持進出口的貿易融資增加96億美元,在全部外幣貸款中增量佔比為36%;支持“走出去”的境外貸款與中長期貸款增加82億美元,在全部外幣貸款中增量佔比為30%。

  四、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少增,直接融資佔比明顯上升

  初步統計,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加4.19萬億元,同比少增3225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少增3524億元;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1474億元,同比少增457億元;委託貸款3204億元,同比多增1684億元;信託貸款增加91億元,同比少增2047億元;銀行承兌匯票增加7611億元,同比少增1471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4551億元,同比多增187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558億元,同比多增309億元。

  從結構特點看,一是貸款融資佔比繼續下降,當季人民幣貸款融資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3.5%,同比低4.1個百分點。二是金融機構表外融資佔比明顯下降。當季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機構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融資佔比分別為7.6%、0.2%和18.2%,合計佔比為26%,同比低2.1個百分點。三是直接融資佔比明顯上升,為2002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佔比分別為10.9%和3.7%,同比分別高4.9個和1.0個百分點。

  專欄 1:社會融資規模

  201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成為宏觀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即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這裡的金融體系是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它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金融機構通過資金運用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全部資金支持,主要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及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和投資性房地産等。二是實體經濟利用規範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通過金融機構信用或服務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籌資及企業債的凈發行等。三是其他融資,主要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産業基金投資等。

  具體到統計指標上,目前社會融資規模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資八項指標。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創新深化,實體經濟還會增加新的融資渠道,如私募股權基金、對衝基金等。未來條件成熟,可將其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快速擴張,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從2002年到2010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由2萬億元擴大到14.27萬億元,年均增長27.8%,比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年均增速高9.4個百分點。2010年社會融資規模與GDP之比為35.9%,比2002年提高19.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金融結構呈現多元發展,金融對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具體表現為,一是2010年企業債融資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分別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8.4%和4.1%,其中企業債融資比2002年上升6.8個百分點。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融資功能顯著增強。2010年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分別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6.3%、7.9%和2.7%,分別比2002年高19.8個、7.0個和2.7個百分點。

  傳統的金融與經濟關係,一般是指銀行體系與實體經濟的關係。較長時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重點監測和分析的指標是M2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金融與經濟關係發生較大變化。金融市場和産品不斷創新,金融結構多元發展,證券、保險類機構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運行産生重大影響的金融變量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與信貸,也包括信託、債券、股票等其他金融資産。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95萬億元,同比少增1.65萬億元,但是實體經濟通過銀行承兌匯票和委託貸款從金融體系新增融資達3.47萬億元,佔社會融資規模的24.2%,同比多增2.33萬億元。宏觀監測迫切需要一個更為合適的、能夠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係的中間指標,即社會融資規模。只有將除貸款外的其他融資,即金融機構表外融資業務如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以及直接融資都納入統計範疇,才能完整、全面地監測和分析整體社會融資狀況,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因過度關注貸款規模而形成的“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

  第一季度,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逐月穩步上升。3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1%,較年初上升0.72個百分點。其

  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10%,比年初上升0.76個百分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6.26%,比年初上升0.77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持續上升,3月份加權平均利率為6.17%,比年初上升0.82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看,執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上升。3月份,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55.82%,比年初上升12.78個百分點;執行基準利率的貸款佔比為30.22%,比年初上升1.06個百分點;執行下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13.96%,比年初下降13.84個百分點。

  受境內資金供求關係變動等因素影響,外幣存款利率總體走高,貸款利率持續上升。3月份,3個月以內大額美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31%,比年初上升0.47個百分點;3個月以內、3(含3個月)-6個月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04%和 3.26%,比年初分別上升0.47個和0.41個百分點。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

  2011年以來,人民幣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徵明顯,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663個基點,升值幅度為1%;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歐元兌9.2681元人民幣、100日元兌7.8883元人民幣,分別較2010年末貶值4.98%和升值3.01%。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1年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6.24%,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8.05%,對日元匯率累計貶值7.38%。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1.2%,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9%;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1年3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3.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0.3%。

  第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5564元,最低為6.6349元,58個交易日中38個交易日升值、20個交易日貶值。一季度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20%(133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16%(103點)。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

  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交替使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和貨幣信貸總量調控,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

  靈活安排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加大流動性回收力度。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變化情況,中國人民銀行靈活安排公開市場工具組合與期限結構,搭配央行票據發行和短期正回購操作,進一步提高流動性回收力度。第一季度累計發行央行票據3370億元,開展短期正回購操作8150億元。截至3月末,央行票據餘額約為2.8萬億元。

  發揮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和微調作用,有效熨平季節性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衝擊。針對春節前後銀行體系流動性波動較大的季節性特徵,中國人民銀行靈活安排正回購期限品種,通過不同期限正回購操作到期日與春節前現金投放峰值時點的匹配,有效熨平了季節性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動性波動。

  適度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進一步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與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相配合,結合市場環境變化,中國人民銀

  行適時增強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不僅有助於加強通脹預期管理,而且有利於發揮市場利率調節資金供求關係的作用。截至3月末,3個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據的操作利率分別為2.7944%和3.1992%,分別較上年末上升77.88個和68.77個基點。

  適時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2011年第一季度共開展了二期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期限均為3個月,操作量均為300億元。

  二、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

  在國際收支總體上繼續保持較大順差的背景下,為加強流動性管理,適當調控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繼續發揮存款準備金工具深度凍結銀行體系多餘流動性的功能,分別於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和4月21日4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累計上調2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結合宏觀審慎理念和流動性管理的需要,從2011年起對金融機構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配合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合力。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主要基於社會融資規模、銀行信貸投放與社會經濟主要發展目標的偏離程度及具體金融機構對整體偏離的影響,並考慮具體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穩健狀況及執行國家信貸政策的情況等因素,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回收過多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信貸合理、適度、平穩投放,優化信貸結構。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實施,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一種主動按照宏觀審慎政策要求,從提高資本水平和改善資産質量兩個方面增強風險防範能力的彈性機制,既可體現宏觀調控的要求,達到防範順週期系統性風險積累的目的,又給市場競爭機制的運作保留了空間。

  三、二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

  為穩定通脹預期,抑制貨幣信貸快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于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75%提高到3.25%,累計上調0.5個百分點;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81%提高到6.31%,累計上調0.5個百分點。加上2010年第四季度兩次利率上調的累計效果,金融機構對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利率逐步上升,對於調節貸款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社會資金成本的逐步提升,也有利於引導通脹預期,發揮利率杠桿的調控作用。

  四、引導金融機構著力優化信貸結構,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加強貨幣信貸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強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重點産業調整振興、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大力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産能、促進發展低碳經濟。指導和督促金融機構以完善創新擔保方式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適合服務産業發展特點的信貸産品和服務方式。做好“三農”金融服務,高度重視春耕抗旱和糧食生産的金融支持工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切實把特殊群體就業、助學、救急應災等“民生金融”工程落到實處。繼續做好對國家重點支持區域、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金融服務工作,為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提供金融支持與服務。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放貸管理,積極探索研究拓寬地方政府融資新渠道。

  五、發揮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引導信貸資金投向的作用,促進改善縣域和農村金融服務

  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引導擴大涉農信貸投放。2011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糧食主産區和受災地區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對上述地區共計安排調增支農再貸款額度150億元。其中,對新疆、廣西等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産區調增支農再貸款額度50億元;對河南、山東、河北等受旱災影響嚴重的8個省(區)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100億元。3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餘額791億元,同比增加330億元。支農再貸款的運用對支持春耕抗旱,引導擴大涉農信貸投放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有效發揮再貼現引導資金投向和促進結構調整的作用,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對遼寧等5省(區)安排增加再貼現額度50億元。第一季度,累計辦理再貼現552億元,同比增加351億元,3月末,全國再貼現餘額766億元,同比增加503億元。從投向看,再貼現總量中涉農票據佔32%,中小企業簽發的票據佔89%,較好地發揮了支持擴大“三農”和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

  認真落實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貸款的

  激勵政策以及農村信用社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激勵約束政策,支持和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堅持審慎穩健經營,擴大涉農信貸投放。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通知,決定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對同時達到比例考核政策和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政策標準的425個縣(市)農村信用社和16個村鎮銀行,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200億元;對達到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標準的農村信用社,在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方面適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考核不達標的農村信用社,採取一定的約束措施。

  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保持較高增長水平

  2011年第一季度,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3603.2億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億元。其中,貨物貿易出口結算金額202.3億元,進口結算金額2853.7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出口結算金額195.9億元,進口結算金額351.3億元。第一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際收付總金額2584.7億元,其中實收392.5億元,實付2192.2億元,收付比為1:5,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與香港地區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佔比最高。截至2011年3月末,境內代理銀行為境外參加銀行共開立800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賬戶餘額858.6億元,戶均餘額10733萬元。

  專欄 2:香港人民幣業務穩步開展

  順應市場需求,依託政策推動和內生動力,香港人民幣業務自2004年起步,歷經個人業務、人民幣債券業務、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到香港金融機構依本地法規自主開辦人民幣業務的發展進程,業務有序推進,發展勢頭良好。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內地與香港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人民幣現鈔在香港流通擴大並形成一定沉澱。2003年,國務院批准香港銀行在港辦理人民幣存款、兌換、銀行卡和匯款四項個人人民幣業務,以滿足兩地居民個人往來和小額旅遊消費需求,但不涉及大額經常項下的交易和人民幣的貸款、投融資等資本項目交易。2003年1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中銀香港)作為香港銀行個人人民幣清算行,並與中銀香港簽署《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內地為香港提供人民幣清算和兌換平盤安排,奠定了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基礎。2004年2月25日,香港銀行正式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

  香港人民幣業務開辦後穩步有序發展,資金清算渠道暢通,人民幣存款逐步增加,進而催生人民幣投資和資産管理需求。經國務院批准,2007年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2007年第3號],內地金融機構經批准可以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所籌資金可匯入內地,中國人民銀行相應擴大為香港人民幣業務

  提供清算安排的範圍。2007年7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在港發行首只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50億元。經國務院批准,2009年9月28日財政部在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進一步豐富了香港人民幣投資品種。

  為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國務院于2009年4月8日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4個指定城市先行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境外地域範圍為港澳地區和東盟國家。2009年7月2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試點,香港人民幣業務從個人業務擴大到以人民幣結算和融資為主的公司業務。試點開展以來,與香港地區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一直佔主導地位,人民幣實際收付累計結算量佔總收付金額比例超過三分之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成為香港人民幣資金的主要來源。2011年3月末,香港人民幣存款已達4514億元,約佔同期香港外幣存款的15%。

  為進一步促進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密切兩地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2010年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訂了《補充合作備忘錄》,與中銀香港簽訂修訂後的《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明確香港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可以按照本地法規為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人民幣銀行業務,人民幣資金進出內地需符合內地的有關規定。自此,香港人民幣業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人民幣在港開戶和劃轉不受限制,香港金融機構可自主開發各類人民幣交易産品和資産負債産品,可交割人民幣遠期、人民幣存款證、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産品、人民幣信託投資基金等迅速推出,國際開發機構、境外和跨國金融機構和企業也紛紛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2011年3月末,各類主體在港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約820億元。2011年4月11日,香港首只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匯賢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公開招股。

  香港是內地與世界各經濟體進行經貿往來的重要窗口,在香港建立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發展香港人民幣業務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在“一國兩制”制度下建設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二是為境外主體獲取和運用人民幣提供重要平臺,有利於促進貿易和投資。三是為內地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經驗。四是在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條件下,通過有效管理跨境人民幣流動,有利於防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有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