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衛生部專家: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出在執行環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2: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別誤讀“食品添加劑”

  《中國經濟週刊》實習記者 李妍|北京報道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樣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這些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因為與人們熟知的食品聯絡在一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食品添加劑已經逐漸成為牟利、違法、傷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詞。

  4月2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下稱《通知》),表示將嚴打食品非法添加行為並對非法食品添加劑開展全面布控,今年年底前,衛生部門將制定並公佈食品復配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

  食品添加劑,將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全面圍剿。

  食品添加劑是替罪羊?

  食品添加劑真的是洪水猛獸,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禍首嗎?

  “不,食品添加劑正在被‘妖魔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對《中國經濟週刊》解釋説,首先,應該為食品添加劑正名。“這些導致毒禍的添加物並非是食品添加劑,人們把違法添加物與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劑成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替罪羊。”

  4月23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佈了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單,其中包括47種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和82種“禁止在飼料、動物飲用水和畜禽水産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和物質”。

  那麼,什麼才是食品添加劑呢?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食品法規委員會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食品添加劑是有意識地少量添加於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觀、風味和組織結構或貯存性質的非營養物質。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其中香料、香精類的最多,達到1800多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漂白劑、膨松劑、著色劑、增味劑、防腐劑、香料等。

  “幾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孫寶國認為,食品添加劑不但對身體沒有壞處,反而是確保食品安全的物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劑不僅能夠改善食品的“品相”和口感,還有利於食品加工,能更適應生産機械化和自動化,最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劑方便食品保存,能夠防止變質。“比如,以前的零打醬油放置時間久了會長毛,很不衛生,但加入防腐劑以後這一問題就不存在了。”

  對於有特殊需要的人群來説,食品添加劑甚至是“救星”。“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就需要無營養甜味劑或低熱能甜味劑,這些食品添加劑實現了無糖食品供應。”孫寶國説。

  其實,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理與藥物一樣,關鍵在於衡量劑量與效應的對應關係。孫寶國表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劑就不能加。例如,衛生部於今年3月1日正式發佈公告,撤銷麵粉增白劑。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學實驗之外,至少有兩個發達國家使用後證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劑,我國才會給予批准(少數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業只有使用國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劑才是合法的行為。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太寬鬆?

  前不久,康師傅方便麵因含有“牛肉膏”成分備受質疑,更加掀起軒然大波的是,廣州市工商局作出了“合法”無處罰的判定。

  “牛肉膏”之所以“合法”是因為“牛肉膏”、“一滴香”、“漂白麵”等都是由多種食品添加劑複合調配組成的添加成分,這些“前所未聞”的復配添加劑沒有被收錄進“明令禁止使用”的法規範圍,關於劑量和合法性在法規上都是空白。

  “拿法規和標準説事兒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衛生部的一位專家對記者説,每當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對食品添加物的爭議最終都會落點在法規和標準上,“這已經是慣性。”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國部分食品的行業檢測標準低於國際公認標準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例如,在前不久的雀巢嬰幼兒産品中可能存在重金屬過量的問題上,按照我國現行標準,確實“在法定範圍內”,但我國的最高限額是美國的百倍。

  根據公開報道,多年以來我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內銷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雖然差距只有九個百分點,卻暴露出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的尷尬,這種“雙重標準”的現實催生了“一流産品出口、二流産品內銷”的説法,“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是否比國外標準松”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困惑之一。

  4月21日,衛生部發佈了《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一致》的公告,公告稱國際上各國的食品標準確實存在差異,但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一致,此外,鼓勵企業根據國際競爭需要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

  公告顯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項目和指標值的符合率超過70%,甚至我國的一些標準是高於國際通行標準的。例如在國外允許使用的萊克多巴胺、過氧化苯甲酰等物質,在我國屬於禁止使用品種。因此,《通知》特別説明:“對不同國家標準的比較,應當全面、客觀,不應僅以個別標準或個別指標進行比較。”

  最大的好消息是,我國食品添加劑標準的出臺終於有了明確的日程表:“2011年年底前衛生部要制定並公佈復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屆時,“牛肉膏”、“一滴香”、“漂白麵”等復配食品添加劑將不再“無法可依”。

  在標準出臺之前,“對暫無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有關企業或行業組織可以依據有關規定提出參照國際組織或相關國家標準指定産品標準的申請。”

  “衛生部已經公佈了第一批違法添加物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名單,以此為起點,到了年末,一定會有更加完善和嚴謹的標準出臺,到時候,所有食品都會經歷一次甚至多次的大清查。”這位專家説道。

  重典治亂與“吹哨法案”

  “我國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規是非常多的,甚至是超乎國際水準的嚴厲。”衛生部的一位專家説,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規,150多部部門規章。據其介紹,2001年和2008年,我國兩次重申禁止使用“瘦肉精”,但至今,美國都是允許使用指定成分的“瘦肉精”的。此外,2007年,我國就率先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11年1月,美國才確立該制度。

  “我們的問題出在執行環節。”這位專家認為,在前不久的雙匯“瘦肉精”事件中,央視“315”晚會通過暗訪短片揭示了形同虛設的十八道檢驗程序。“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買通,監而不管,是病症所在。”

  4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出席全國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他強調,要以《食品安全法》為準繩,重典治亂,加大懲處力度,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問題,讓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真正起到震懾作用。一旦發現非法添加,要快查快處,第一時間查封問題産品,責令停産停業,並給予嚴厲經濟處罰。對故意添加的,一律吊銷證照、罰沒設備,企業負責人不得再從事相關食品行業。

  這次講話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史上最嚴厲的食品安全重典治亂”。“之前的處罰多以工商部門的罰款為主,一般情況下上限不足5萬元,這對於違法犯罪分子來説,違法成本太低,而僥倖之下的不法利潤太高,所以造成屢禁不止,甚至邊罰邊犯。”

  除了嚴管企業,還要加強監管力量。“監管不力主要體現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有六大部門,部門間分工不明,責權不清,很容易出現模糊地帶。”專家説。

  在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要求,對涉案政府工作人員,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依紀開除公職。對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並依據新出臺的《刑法修正案》,從重從快予以嚴懲。

  最新公佈的《通知》中也再次明確了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的職責,強調將加大食品添加劑的行政問責力度,並提出,2011年年底前,各監管部門按系統對所有食品生産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這個檔案不僅會對生産企業起到自律和約束的作用,也會更加細化各部門的負責範圍和問責機制,避免部門間相互推諉,逃避責任。”專家評價説。

  經濟學家郎鹹平曾建議,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吹哨法案”,用“放權於民”的方式實現合理監管,改變目前政府部門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的矛盾。

  “吹哨法案”是一部告密者保護法案,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內部監督,即每個人本著為社會公眾利益的考慮都可以站出來通過告密的手段揭露貪腐、密謀、不公等內幕,以維持社會公正,告密者將受到法律的保護。

  “每個知曉內情的人都可以站出來揭露、訴訟和檢舉,他們將因此受到保護、免責和獎勵,這樣的話,‘雙匯瘦肉精’一案早就水落石出了。”郎鹹平説道。

  目前,在《通知》中已經可以看到“吹哨法案”的精神體現——設專項資金獎勵舉報人。《通知》明確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項獎勵資金,指定專門部門負責,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生産經營單位內部人員舉報。

  失控的化工系統

  記者走訪了多家火鍋店、麻辣燙攤位和餐飲店,發現非法添加行為並非是有意為之,而是推銷誘導的結果。

  一位火鍋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家火鍋店經營了七八年,一直是“以秘方取勝”,直到2009年,有推銷人員主動上門介紹“一滴香”和“夜夜想”(以罌粟殼為主要成分的非法添加物,能夠完善口感,並使食用者有輕微上癮的表現)。推銷人員聲稱,很多知名火鍋店都是他們的大客戶,這兩種“産品”不僅能夠節約原材料成本,還可以招攬不少回頭客。

  據介紹,一鍋本應該用食用油、多種大料、黨參和枸杞做加香材料的鍋底用三分之一勺“一滴香”就可以達到幾乎同等口感的效果,每個鍋底節省的原材料成本在20元以上,以該店的經營規模來算,一天就能節省500元以上。“夜夜想”更是能起到非常明顯的招攬回頭客的作用,很多客人每月、甚至每個星期都要吃一次。

  “之前誰都不知道還有這個東西,都是推銷員説別的店都在用,才覺得自己不用是不是就吃虧了。”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火鍋底料由於都是以自製調料為主,所以很容易有“貓膩”,監管部門也難以查處取證。“一個鍋底就有上百種調料,不好查。”

  讓人意外的是,這位工作人員透露説,很多違法添加物的原材料都是從化工廠流出來的,一些小作坊根據簡單的化學原理做粗加工後就可以對外銷售了。“他們利潤很高的,這些東西在化工廠裏也不值錢,加工設備都很簡單,查處了換個地方再生産。”

  其實,在雙匯“瘦肉精”事件中就可以發現,鹽酸克倫特羅作為刺激腎上腺素的興奮劑被國家嚴格管制,在原材料環節和成品環節都有成熟的控制辦法,一般人很難接觸到。但是,在加工環節産生的“鹽酸克倫特羅原粉”則可以輕易從化工廠流出,成為製作“瘦肉精”的主要原料,通過簡單的工藝、簡陋的化學反應設備,大量“瘦肉精”就被“生産”出來,流向社會。

  搗毀製造和儲存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成為切斷非法利益鏈條的重要步驟。《通知》中要求對農村、城鄉接合部,縣域接合部等重點區域,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築、出租民房等重點部位組織經常性排查,堅決搗毀地下銷售渠道。

  可是,追根溯源,如果不堵住化工系統的漏洞,任由非法添加物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從各個被忽視的途徑流出,成為不法分子唾手可得的“財富”,而只是著力於排查和搗毀負責加工及儲存的“黑窩點”,怕是治標不治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