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解析我國在決定油價方面定價權不足1%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瞭望》文章:油價:中國離話語權有多遠

  話語權最主要的就是定價權,但中國在這方面基本上無能為力;有專家稱定價權不到1%

  進入2011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盤旋上漲,不斷創出新的高點。4月20日,由於美元持續走弱以及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意外減少,加上投資者依然對中東局勢表示擔憂,國際油價再度飆升,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17美元,收于每桶111.45美元,漲幅近3%,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24.85美元,漲幅超過2%。

  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挂鉤緊密,4月7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年內第二次上調,國內用油首次進入8元上方。由於國際油價依然維持上行之勢,業內專家預計到22個交易日之後即5月上旬,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可能再度打開,屆時國家將面臨年內第三次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中國有句話:“春雨貴如油”。如今人們感受到的不是春雨如何寶貴,而是實實在在的油貴。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201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3.7%。然而,作為需求方,中國在決定石油價格方面基本沒有話語權,不得不為高油價埋鉅額大單。

  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

  IEA(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11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將為8780萬桶,比2010年增加130萬桶,增幅為1.6%。其中,強勁需求“完全來自”經合組織成員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而據國家統計局4月15日公佈的數字,中國2011年3月表觀原油需求同比增11%,至916萬桶/日。在過去10年中,中國需求是推動國際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IEA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原油需求增量佔全球總需求增量的40%。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董雅俊經過測算認為,中國原油需求約佔全球石油總需求的10%。相較中國,全球原油消費第一大國的美國,其每日消費量為1949.8萬桶,佔全球消費總量的22.74%。

  從原油進口方面觀察,中國3月進口原油約510萬桶/日,同比增加3%。1993年,中國首次成為原油凈進口國,當年的對外依存度為6%。隨後,這一數據不斷攀升,直至2008年49%的依存度。2009年,中國首次突破50%警戒線,達到51.3%。

  海關總署1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原油2.39億噸(1噸原油=7.33桶原油),共花費約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4%。另外去年還有0.03億噸的原油出口,即中國去年凈進口2.36億噸。結合去年4.39億噸的表觀消費量推算,中國2010年的對外原油依存度達53.7%,再創新高。

  接受本刊採訪的多位專家指出,由於中國仍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之中,對包括石油在內的常規能源的需求還會增加,高位運行的國際油價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

  誰在主導油價

  據介紹,目前國際市場原油貿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區的基準油價為定價參考,以基準油價在交貨或提單日前後某一段時間的現貨交易或期貨價格加上升貼水作為原油貿易的最終結算價格。具體講,全球石油定價基本以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美國輕質原油)價格、倫敦國際原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新加坡市場上普氏能源諮詢(Platts)評估的石油基準價為主要參考標準。中國能源進口就普遍採用普氏估價,與對方的交易也多通過普氏的交易平臺來進行。

  在當前情況下,受訪專家指出,話語權最主要的就是定價權,但中國在這方面基本上無能為力,定價權可能不到1%。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對本刊記者説,世界石油市場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國際油價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石油定價簡單説就是期貨市場決定現貨。這樣一個機制凸顯出期貨市場的重要性。”

  她對影響國際油價形成的因素進行了分析。

  首先,美國因素。一方面紐約商品交易所就在美國,每天都有大量資金在期貨市場出沒。通常,美國政府一些政策和言論會立即引起國際油價反應。比如美國能源情報署日前公佈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15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意外減少230萬桶,立刻引起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近3%。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宣佈實施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給了油價突破85美元、挺進90美元的動力。另外,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經常會發佈油價預期,同樣影響到油價。另一個是美元。在當前的國際石油交易中,美元壟斷了結算貨幣的地位,美元貶值就會刺激油價上漲。雖然近年來有些國家嘗試建立石油交易所,尋求石油交易非美元化以爭奪定價權,但未能對美元地位形成衝擊。

  在專家看來,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通過發佈消息、調動國際資本、調動國家儲備等手段來影響供求關係,控制現貨、期貨市場價格,從而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按照美國希望的方向浮動。

  其次是供應方。多位受訪專家都指出,最終決定國際油價的仍是基本面因素,即供求關係。並且認為,當前全球石油供需已現“緊平衡”。2010年石油需求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從供應方面來看,歐佩克依然採取減産政策,而非歐佩克的增産潛力不夠,這樣就出現了供應增長小于需求增長的局面,必然促使油價持續上漲。

  董雅俊告訴本刊記者,一方面世界上新一輪工業化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巨大,另一方面現在新發現的石油主要在地緣政治敏感區或自然環境惡劣區,包括深海和極地,導致勘探開發成本大幅上升。她認為,從基本面講,即使沒有出現中東北非動蕩,國際油價在供需趨緊、通脹加劇的大背景下也已經漲到每桶80~90美元。

  國家發改委能源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在當前條件下,如果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能源需求繼續上升,油價還會利用各種機會繼續上衝。

  再就是投機方。在石油期貨市場,充斥著大量資金,包括難以估算的投機基金。流動性氾濫在原油期貨投機方面已有明顯體現。比如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2010年以來投機基金一直維持凈多狀態。至當年年底多頭持倉逐漸增加,表明基金對後期油價的看多心態增強。

  中國石油大學孫竹教授對本刊記者説,逐利是資本的本性。在期貨市場,資本匯成一股力量,在市場中顯現出來,就會出現某種結果或者趨勢,比如説,油價的漲跌。

  此外,地緣政治因素,以及世界各國能源政策的調整也在短期或長期內對國際油價帶來影響。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據統計,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石油佔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工業化推進過程中,石油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為保證石油安全,一些國家不惜付出大量經濟、外交資源,甚至動用軍事力量。其中,對於國際石油話語權的爭奪,沒有硝煙和有硝煙的爭奪都十分激烈。

  石油話語權,最主要的就是定價權,對此,周大地直言:“關於定價權的問題,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可能都難有作為。因為我們還處在能源包括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的過程之中,因此處於不利的談判地位。而且沒有替代。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進口需求增長快一點或者慢一點,但不足以對價格變化有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所謂的控制能力。”

  他認為,現在的定價機制決定了國際油價是通過期貨市場試探出來的。由於供應方控制很強,在緊平衡的條件下,上升趨勢恐難改變。

  陳鳳英也認為,儘管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國際石油價格的形成方面卻並未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就目前對油價的影響來看,不僅不是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原因,還在被動接受國際不合理的、不能反映中國實際石油需求的高油價。而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石油價格的形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近幾年來,建立一個本地原油期貨市場以影響國際油價,是中國能源問題專家討論的話題。現實中,原油期貨市場也接近呼之欲出。但是圍繞它的爭論也不少。比如有專家認為市場參與主體過少,以及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等都是制約因素。周大地的看法是,石油期貨市場不能解決價格問題。“通過期貨永遠在試探購買方最大的支付願望和可能。其作用是試探高價,而不是探索低價。期貨搞得越厲害,實際上推高價格的力量就越大。”

  陳鳳英則認為,亞洲是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建立這樣一個石油期貨市場,其他國家也會參與進來,對國際市場肯定會有影響,當然培育市場也需要一個過程。她舉橡膠和期銅的例子説,這些市場已經影響到了紐約和倫敦。另外,她認為是以人民幣還是美元計價的問題,未來也會解決的。

  總之,短期來看中國想要提高在國際石油上的話語權還很難,但面對高油價時代來臨,中國仍可採取措施保障石油供應安全,同時要做好中長期規劃與準備。綜合多方專家意見,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應該從三方面著手:

  首先是增加自己可控的供給。為此,一方面要加大對常規油氣的勘探開發。鼓勵並督促增加探明油氣儲量和産量。另一方面,要加速國內頁巖氣和緻密油等非常規油氣的勘探和開發,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三大公司集中力量搞勘探、抓科研,以期早日摸清家底,實現開採技術的突破。另外,繼續推動原油進口來源多元化,以分散風險。

  其次,從需求的角度出發,控制石油需求總量的增長速度、調整油品需求的結構。中國是人口大國、資源小國,應堅持以“人均能耗顯著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來實現現代化,以比較低的能源彈性系數支撐經濟發展。削弱市場對中國石油需求大幅增長的預期,是平抑油價的一種方法。此外,尋找石油的替代能源,如加快煤化工行業發展,推動甲醇汽油消費等,都可以使中國逐步減少對國際原油的依賴。

  再有,增加戰略儲備。中國政府在3年前啟動了戰略石油儲備程序,但目前的儲量相對於其他國家還比較低。通過加快戰略石油儲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