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阿里山翻車事故探因 大陸游客質疑台灣公共建設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台灣的公共建設不是比大陸先進嗎?怎麼老出事?”4月27日,台灣阿里山小火車翻車後仍然按旅遊計劃登上阿里山的甘肅遊客反問記者。這次車禍導致大陸游客5死、100多人輕重傷。當時在車上的一共有130位大陸游客(包括領隊),幾乎“全軍覆沒”。

  台灣導遊李旻翻車當日投書檯灣《聯合報》焦慮發問:台灣還有什麼安全景點?他在文章中歷數阿里山、太魯閣、蘇花公路上大陸游客喪命的事故後説:“很多陸客希望來臺一遊,但經常不是遇到天災、就是公共安全問題,台灣還有什麼景點可以讓陸客去的?有了這麼多血淋淋的教訓,有關單位還不警惕嗎?”

CFP供圖

  疑問1

  樹枝能砸翻火車?

  阿里山小火車翻車的消息傳出,當地電視新聞説是因為巨木倒塌砸中一節車廂引起翻車。阿里山森林鐵路歸台灣農業主管部門“農委會”下屬林務局管理,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出面向記者證實就是倒樹惹的禍:“沒有超載”,和新司機上路也沒有關係,“樹木不會故意挑新手駕駛時掉下來。”

  救援尚未結束,就給事故下結論,難免有推諉嫌疑。阿里山所在地嘉義地檢署4月28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宣佈,初步排除機械故障及人為操作失誤,查扣行車記錄器顯示事故發生時時速19公里,沒有超速,客運日報表顯示乘客在150人至200人之間,也沒有超載。

  不是樹斷而是枝裂,而且時速只有19公里,翻車疑雲不僅未得澄清而且更深一層。記者向另一位當時在阿里山採訪、因人多而放棄上車的大陸記者求證,他説:“排隊等車的人很多,車上有人站著。”

  據記者了解,阿里山小火車之所以叫“小火車”,就是因為是100年前日本人為運木材所建,軌窄車小,坡陡彎急,火車進進退退,要“之”字前行,在這樣的火車上站著還叫沒有“管理疏失”?還叫“不超載”?

  如果按照檢察官説的火車上有150位至200位乘客,為什麼重傷、死亡都是大陸游客?如果沒有超載,為什麼大陸游客站著?

  疑問2

  鐵軌能否承擔加挂車廂?

  記者採訪中獲悉,台灣的旅遊景點多頭管理,阿里山歸“林務局”,日月潭歸“水利署”、臺電公司還有風景區管理處,每個景點都有好多單位可以管,但遇到問題也可以推來推去。

  一位台灣導遊告訴我,一直是4節車廂的小火車,因為今年春節發生大陸游客搶搭火車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從今年2月起加挂4節,而這次出事的就是加挂的後4節車廂。雖然也加挂了一個車頭,但為運送木頭而鋪設的鐵軌是否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定度,從來沒人過問。

  資深導遊莫過強向台灣媒體披露:翻落山谷的第六、第七節車廂絕對有人站著!有人站著就會妨礙小火車的平衡,再加上窄軌又加長了車廂,導遊説平常轉彎時都覺著不穩,此時樹枝如果打到車廂,就像那根壓垮駱駝的稻草,樹枝打翻火車似乎在阿里山也解釋得通。

  但這就都怪樹嗎?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今年起限制使用小巴接駁,如果體力不好時間也不夠,只能乘一段小火車,火車不夠用,又不對號入座,又做不到定點停車,遊客即使排隊也不能先來先上,導遊們又往往要求自己的團上同一節車廂,遊客難免拉拉扯扯一片混亂。還有,這次出事大家才發現車廂內窗戶打不開,只要有事根本跑不出去……

  疑問3

  都是意外嗎?

  近些年台灣的旅遊安全事故和遊客量顯得高發和密集。太魯閣落石傷人、蘇花公路整輛旅遊車落入太平洋等惡性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回頭一看,2006年大陸團旅遊車在臺21線翻車6死15傷,2009年在鬧市101大樓附近大陸游客被掉落的起重機吊臂砸中2死4傷,2010年大陸一遊客被太魯閣落石砸死,2011年太魯閣落石再傷大陸游客,2011年10月蘇花高路在颱風中塌方21名大陸游客連車帶人落入太平洋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當時,旅遊安全的問題頗受大家關心。不幸的是,事隔半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車,而且主管單位只説樹不説人,未見深刻反省。

  樹倒可以歸於意外,當然嚴格來説森林鐵路沿線的安全巡查也應該包括樹木特別是老樹。但都是意外嗎?蘇花公路年年一遇風雨就“柔腸寸斷”,當地人都會繞道而行,但大陸游客絡繹于途,颱風來襲,為什麼不封路?這不是一句“大陸游客想趕路”就能開脫責任的。

  記者2003年去太魯閣時,當時大陸游客還未開放赴臺,路上行人寥寥,但路過燕子口景點時,同行的台灣朋友頻頻催促我趕快通行,“這裡會有落石,危險!”個人通行都有危險,那成團的大陸游客豈不隱患隨行?果然即使後來給遊客發了安全帽,仍然有人被落石擊中。

  提醒

  台灣遊需要注意什麼?

  台灣旅行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説:“配安全帽就説明不安全,有1%的安全風險也要慎重評估開放景區。現在應該把知名景點甚至所有的景點都好好來評估一下安全問題。”

  記者認為,台灣旅遊業應該重新評估、設計景區的承載量、車輛安全、旅館床位、交通配套等問題,熱門景點應該考慮對團隊實行客流管理,“就連廁所都應該因新的客流加蓋”。一位旅行社老闆對記者説。否則,即使沒發生安全事故,要住在郊區、站著坐火車、在阿里山公路上堵1個小時、到台北故宮排著長隊進,那台灣也就做倒了自己的旅遊品牌。

  了解天氣狀況 避開颱風

  無論如何,對於大陸人來説,台灣仍然是寶島,是值得此生一遊的地方,特別是個人遊開放在即,相信不少人正躍躍欲試。此時,記者提醒欲遊寶島的遊客,就像去任何一個地方旅遊一樣,一定要把安全意識挂在心頭,行前要多了解台灣的天氣情況,避開颱風,了解一些危險路段的近況,除了蘇花公路,像阿里山公路、從高雄到墾丁必走的南橫公路等也事故多發,如遇風雨要考慮繞行。對於參團的遊客,導遊如提出因安全問題改變行程,也要理解配合。

  購物保留購物憑證

  記者10餘年來在台灣輪換駐點採訪,所遇之人大多禮貌客氣,服務也細緻優質,我只碰到過一次出租車繞路,當我指出時司機也沒辯解,而是説:“那你給多少都好。”一次買減價商品,付款臺明明寫著“減價商品不退換”,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換尺寸,店員馬上找來我要的尺寸,微笑著説:“衣服一定要合適才好。”至於店家漫天要價、鬧市錢包被扒的事情我從未遇到過,這就是台灣自豪的“軟實力”。但是,隨著大量遊客的涌入,已經有玉石店宰大陸客的新聞頻出。所以,在大多數人客氣熱情的氣氛裏,也要有警惕之心,保管好自己的財物,購物保留購物憑證,如買到假貨或價值不符的商品可向台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投訴。

  不可選擇太偏僻民宿

  台灣民宿(家庭旅館)很多,但要慎重選擇,不能單純相信網上資料,或者是聽可靠朋友介紹,或者不選擇太偏僻的地點。個人遊一定要事先多做資料準備,了解得越多越好,不要以為語言相通到時再説,防患于未然總是最聰明的做法。

  希望台灣的旅遊業有效應對大陸游客迅速增長的新局,不能只盯著遊客的數量和去年大陸游客帶來的900多億元新台幣的收入,要知道客流量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作為、不解決,即使用一棵樹抵擋過去,那台灣旅遊業也就失去了明天。

  對於大陸游客來説,此時,也有提升安全意識的必要,切記:寶島也有風雨,出門務必謹慎。

遇難者親屬

  盤點

  台灣遊事故回顧

  蘇花公路事故

  事故:從2002年至今,蘇花公路曾經發生過7次較大的塌方事故。其中2010年10月21日,因暴雨引發大面積坍塌,249名大陸旅客受困,20名遊客失蹤。

  危險性:蘇花公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海,行駛在這條路上,能一覽太平洋壯觀的景色。但是這條路是開鑿在峭壁上的,山體大多以土石結構為主,特別是在雨季很容易發生塌方或滑坡。每逢下大雨,當地就會封路,有當地人士甚至稱蘇花公路為“死亡之路”。

  太魯閣事故

  事故:2010年1月29日,28歲的大陸女遊客王捷在太魯閣遊玩,在交回安全帽走往遊覽車的路上被落石砸中頭部不幸遇難。2月10日,另一名浙江遊客也在太魯閣被落石砸中,所幸沒有大礙。

  危險性:太魯閣很多路段都是臨淵鑿壁而成,隧涵橋梁相連,以當時技術條件鑿出來非常不易。但這裡地處地質活躍帶,雨水較多,長年累月下來花崗岩很容易風化、鬆動。因為加固工作做得不夠,會有一定比例的墜石傷人。遊客進入必須要戴安全帽才能遊玩。

  阿里山斷橋事故

  事故:2007年4月15日,阿里山竹橋斷裂,11名遊客摔傷。今年4月27日,小火車翻車,造成5死100余傷。

  危險性:阿里山是大陸游客必去的景點之一。有兩種上山方法,一是乘大巴抵達山腰,再乘坐接駁小巴上山;第二就是乘坐小火車。坐小火車最有味道,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説比較輕鬆。但是阿里山的植被比較原始,為維護其原始狀態,景區很少刻意地人工維護,就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台北野柳地質公園事故

  事故:2007年8月8日,重慶市第18中學教師廖鑫在野柳地質公園遊覽拍照時被海浪卷走失蹤。

  危險性:野柳公園都是海水沖刷出來的各種形態,一邊怪石嶙峋,一邊海浪驚濤拍岸。但只要不冒險越過紅色警戒線,還是比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