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財經觀察:非法食品添加背後的監管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5月1日電(記者羅宇凡、歐甸丘)重慶警方近日查獲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毒奶粉”2.6萬多公斤,三聚氰胺“幽靈”再現,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再加上近期出現的“硫磺生薑”“染色饅頭”“牛肉膏”“毒豆芽”“墨汁粉條”等食品添加安全事件,食品市場安全幾乎讓公眾談“添”色變。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近日出臺了一些列措施強力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為。食品安全關乎百姓健康,為什麼那麼多部門管不住老百姓的一張餐桌?非法食品添加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監管困境?

  非法添加敗壞行業名聲

  白麵饅頭經過添加“檸檬黃”色素,馬上就變成了黃澄澄的“玉米饅頭”,近日,溫州市工商局查處的一批“染色饅頭”,不僅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還可能會對人體肝臟造成損害。而在廣東等地出現的“神奇牛肉膏”,則是將豬肉變出牛肉的味道,偏離了食品添加産品説明上標識的用途,濫用了食品添加劑。“染色饅頭”和“神奇牛肉膏”這兩個特例其實代表了我國主要食品添加違法行為的兩種最典型的問題。

  “一些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敗壞了食品添加劑的名聲,其實正當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老百姓無需‘談添色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目前食品非法添加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把非食品原料當作食品添加劑,如添加檸檬黃、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二是超範圍或超限量使用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發色劑和漂白劑。

  廣東省等地工商局近期對一些批次蜜餞、糖果、飲料、雪糕等食品中的添加劑進行抽檢時,發現部分食品中增味劑(甜蜜素、糖精鈉)、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檸檬黃)含量超過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非法添加背後的監管困境

  “工商、質監、衛生、農業、消協……那麼多部門都有責任管理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為什麼食品添加劑違法使用的問題還會屢屢發生?”不少普通消費者這樣問道。

  廣東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食品添加劑檢測標準滯後使得食品添加劑監管困難。該負責人説:“工商部門一般委託專門檢驗機構來抽檢判定一種食品是否違法添加或是否濫用食品添加劑,但是由於標準只針對已知的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對未列入標準檢測範圍的未知違法添加物質難以檢出,如三聚氰胺曝光之前,乳製品檢測標準中並沒有這一檢測項目。”

  “香精和色素使用很廣泛,但是當前卻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限定它們的用量。”朱毅説,我國目前大小企業生産上千種香料,卻只有40多種國家標準,相關標準缺失導致監管存在盲區。

  來自廣東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監管部門人手相對較少,快速和常規檢測能力不足,被動執法問題非常突出。他説:“以瘦肉精為例,廣東每天都有幾萬頭豬銷售,而監管部門人手不足根本無法去全面檢驗,抽檢比例也比較低,每頭豬的瘦肉精檢驗成本大約是10元,那麼將所有的豬都拿去檢驗的成本將會是天價數字。”

  “很多食品添加問題都是媒體記者先發現,而專業執法人員則渾然不知,更有甚者則對部分違法企業包庇縱容。”朱毅認為,部分執法部門的執法不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監管的威懾力。

  上遊環節上應完善機制

  近日,中央領導同志要求,對違法生産、銷售偽劣産品,嚴重擾亂市場,危及人民群眾利益甚至生命的犯罪行為,務必依法嚴懲,公開審判,營造堅決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社會氛圍。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要求衛生部從嚴審核、制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國家標準,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並公佈復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這將對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朱毅説:“相關標準制定中,應當將健康標準納入更重要的考量指標,比如食鹽,就應該列入食品添加劑中,並對其使用量進行標準限制。此外,制定標準應注重和國際接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明確規定不可在水中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但我國現行標準中,只規定了天然飲用礦泉水不得隨意添加添加劑,其他飲用水的生産均可使用77種可按生産需要適量使用的添加劑,而且沒有設定上限。”

  “如果食品添加劑源頭失控,反而想在其流通、使用環節去控制,不僅加大了檢驗成本,也使得查處使用違禁食品添加劑行為的效果大打折扣。”廣東省消委會秘書長羅衛光説。

  羅衛光認為,應當在食品添加劑的生産和銷售的上遊環節上就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生産、銷售、購買資格進行限制,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銷售者、消費者登記備查,建立嚴格的食品溯源制度。

  一位長期從事豬肉食品行業的人士認為,應加強基層執法,如果能採用“殺一儆百”的執法,改變基層執法人員的工作狀態和精神面貌,可以設想食品安全問題將有大改觀。“如果有監管人員隨時隨地到商場或者大街上抓一個饅頭或者一把豆芽來抽查,又怎麼會所有的食品問題都要靠媒體來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