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富人購買力掃遍全球 成奢侈品世界"財神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快速發展的中國可能又要摘得一個新的"世界第一",這次是中國富人們的功勞。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迅速地追趕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面臨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這些奢侈品牌也紛紛為中國"轉舵"。

  外媒嘆中國人一擲千金

  3月份的一天,巴黎香榭麗舍大街LV(路易威登)總店。

  春寒依然料峭,打折季也剛過,但香街的LV總店,這個時尚朝聖者心目中的"麥加",從來都是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三層樓高的總店內,幾位亞裔面孔的導購異常忙碌。來自台灣的linda(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畢業于巴黎一所高等商校奢侈品管理專業,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忙一樁"大買賣",嘴角帶笑,走路生風。

  這個顧客是一個微胖的中國人,看起來不到30歲,一身名牌,背"古馳"斜挎包。"我要一個neverful送女朋友,一個中號speedy,還想給老爸老媽各挑一個合適的,你推薦一下。對了,你們的旅行箱在哪?"

  用略顯生硬的普通話,linda為他介紹了好幾款價位在人民幣一萬以上的包,大多是街市上常見的老花款。幾乎沒有太多挑選,這個一直在玩手裏Iphone4,間或打電話的大男孩隨意地指定了兩個。

  這名男子最後選定了4個包,一條皮帶。結賬時,他輕車熟路地拿出幾本護照。linda耐心為他辦好了退稅單,包裝好,滿面春風地送走了這個"小財神"。整個購物過程不到40分鐘,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幾個包和皮帶的價值合人民幣近5萬元。

  據記者觀察,逛香街LV的人很少有空手出去的,但大多數顧客只買一到兩件商品,試用和考慮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對普通法國人來説,一個包700到800歐元,也不是小數目。

  隨行的法國朋友薩碧娜告訴記者,法國人的平均月收入不到兩千歐元。"買一個LV包,那是對自己的大獎勵,要用很多年的,"她感嘆道,"中國人太有錢了!"

  這種印象不唯薩碧娜獨有。近年來,中國富人在全球屢屢製造"一擲千金"的豪闊印象,外媒對華人在奢侈品名店瘋狂掃貨的報道也並不少見。

  記者在巴黎著名百貨"老佛爺"和巴黎春天百貨看到,由於消費者太多,一些奢侈品店如"LV"、"GUCCI"、"香奈兒"等,不得不在門口拉起護欄,限定人數入內購物。門外排著長龍的,大多是華人面孔。

  英國商家期待"北京鎊"

  中國富人日益增長的奢侈品購買力也被越來越多數據證實。諮詢機構麥肯錫3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市場規模將超過當前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在2009年,這一數字是100億美元。

  去年11月,諮詢公司貝恩發佈的數據則顯示,2009年,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中有56%是在海外消費。英媒體稱,這是因為中國國內對奢侈品徵收高額關稅。

  在英國,媒體把中國買家的錢稱作"北京鎊",這是倣照"英鎊"創造出來的詞,用以形容中國人的有錢。"中國有錢人要買下倫敦!"他們在文章裏驚呼。

  "北京鎊"涉足的産業不僅是奢侈品消費大牌,也包括地産、汽車、紅酒、收藏品等。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買家是倫敦市中心高端房地産市場花錢最多的人,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大陸買家在高端房地産方面的平均開支達650萬英鎊,超過馬來西亞和香港。

  在法國,中國買家也蜂擁向紅酒産業。記者在居住的酒店碰到幾個來自中國的紅酒採購商,其中一個告訴記者,他們這次來法國,就是來考察波爾多市的紅酒酒莊,準備買下其中的一個,用以供應國內市場,因為,他們採購回去的紅酒賣得實在太快了。"與其花時間和精力來找酒莊,四處選酒,不如乾脆自己買下一個來經營,錢不是問題。"

  去年底,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240多瓶拉菲酒莊的葡萄酒,四小時的拍賣,240多瓶酒拍出840萬美元的高價,是先前預計的3倍多。"我們的每一瓶拉菲都會很快賣掉,"這名採購商告訴記者。

  最快明年奪世界第一

  海外消費如火如荼,國內奢侈品消費同樣毫不遜色。"世界奢侈品協會"前不久發佈一份報道顯示,2010年,中國國內的奢侈品消費總金額達107億美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份額的30%。在一家奢侈品珠寶店從事銷售的陸小姐告訴記者,僅她們一家門店,一年的額定營業額就達到9千萬人民幣。

  "世界奢侈品協會"報告認為,由於日本地震等因素,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奢侈品第一大消費市場的時間可能大幅提前到2012年。

  面對誘人的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正特別針對中國消費者,進行市場策略和産品習慣的調整。

  時尚設計師品牌馬克雅克布決定,2012年將在中國新開設兩家門店。BURBERRY則打算將在5年內將中國分店從現在的57家擴展到100家。LV集團也打算進入更多的中國城市。現在,不僅在北京上海能看到高端品牌,在眾多省會城市,如合肥、石家莊,奢侈品分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而愛馬仕在這條路上走得最遠。去年9月,該公司推出了低價中國品牌"上下",將本土設計融入傢具、餐具和服裝之中。其中最熱銷的是一款售價3000元人民幣的銀手鐲。

  中國一本時尚雜誌編輯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廣告要求,她非常煩惱。這雖是業務擴大的好事,但卻令雜誌的可讀性變得越來越差。"也許,我們很快要用兩本雜誌來實現這個目標。"

  "現在,中國只有不到2%的人購買高端品牌",一位業內人士説,"但未來十年,將是奢侈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英國媒體援引數據説,到2020年,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將超過全球總銷售量的44%。

  - 聲音

  奢侈品消費需補"文化課"?

  在認可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同時,西方媒體也評論稱,不少中國消費者可能只是買到了商品,而不是買到了"品味"。他們中的不少人,只是為了通過名牌來證明身份和成就。記者的法國朋友薩碧娜説,"在法國,一個LV可以背很多年,甚至傳給子女",但對於快速消費奢侈品的中國人來説,這是不可想象的。

  "一些消費者並沒有消費時尚的足夠品味,他們購買奢侈品,只是因為雜誌或奢侈品網站告訴他們,這是值得購買的,"香港一家時尚消費機構負責人海倫吳表示。

  英國《衛報》也報道説,中國的富翁越來越多,"這部分人數正快速增長的超富群體,正急切地想展示自己的身份,以及享受一種新的消費品味。"

  報道稱,許多奢侈品的消費者都是企業家、公司高管,他們希望通過名牌來證明自己取得的成就。此外,還有一些是"富二代",以及一些非法、或以非正常途徑致富的人。

  另一方面,中國人對奢侈品的消費也需要補"文化課"。英國媒體援引中國一家時尚雜誌編輯的話説,這本雜誌應該更多一些"教育內容",向讀者介紹這些奢侈品牌背後的西方文化,比如瑪麗奎恩特,比如披頭士,以及他們為何在那個時代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如果不介紹這些,那它們(奢侈品牌)也就只是一堆衣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