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人一年節假日115天 休假制度變遷改變生活方式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30日 0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假期越來越多 從“不會休閒”、“盲目休閒”到“學會休閒

  又到“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與休息”從來就是一對“雙生子”,勞動者們辛勤勞動,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休息,實現理想。時光回轉到20年前,大多數中國勞動者的生活軌跡就是兩點一線:單位工作——家中休息。從16年前的雙休日,到12年前的黃金周、再到3年前的小長假,休假制度的變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勞動者們經歷了“不會休閒”、“盲目休閒”再到“學會休閒”的過程。

  文/記者劉曉星

  單休時代:休息忙做飯搞衞生

  “過去一週只有星期天可以休息,大多數時間都留在家裏洗刷刷了。”已經退休的施靜美女士説。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國實行的是星期天休息的“單休”制度。除此以外,元旦放假一天,春節放假三天、“五一”放假一天、“十一”放假兩天。施靜美回憶,幾乎每個周日,丈夫都會帶兒子到公園打球或者溜冰,她則留在家裏打掃衞生、買菜做飯,閒下來再看看電視、讀讀報紙。

  施靜美記得,當時她一家人最愛看的節目就是央視的《正大綜藝》。對於幾乎一年到頭都不離開廣州的人來説,外面的世界是精彩但又遙不可及的。施靜美的兒子有個小學同學父母都是老師,每年暑假同學一家人都出省旅游,兒子便嚷嚷着也要坐火車去旅游,每當這時候,施靜美才會羨慕那些假期多的人。

  從“1+2”到“雙休日”:國人邁入“休閒時代”

  1994年,國家開始試行“1+2”休假制度,即每逢大禮拜休息兩天,而在小禮拜只休息一天。伴隨着“大小禮拜”的出現,許多人開始思考“周末該做點什麼”。吳女士的選擇是“去佛山看老媽”。“大禮拜”周六吃完午飯後,一家人便登上鈴木摩托車,風馳電掣般抵達佛山,周日午飯後再返回廣州。

  到了1995年3月,我國開始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雙休日”工時制,休假制度進一步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國人由此逐步邁入“休閒時代”。對於少部分“時髦”的人來説,他們開始嘗試短途旅游。石先生1995年夏天買了一輛小捷達。在不久後的一個雙休日,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兩日一晚的“自駕游”——和家人開車到深圳野生動物園、錦繡中華等景點游玩。“那次我們吃、住、門票全部加起來大概花了1千元,可謂下了‘血本’。”

  黃金周:帶來旅游購物大井噴

  1999年,國務院公佈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1999年10月1日,人們迎來了第一個長假。它所帶來的是旅游與購物的大井噴,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黃金周”。

  “第一次放長假,我還有點懵,不知道這麼多天該做些什麼。”市民曾琳説,那七天時間她是在看電視、逛街中度過的,到最後竟然覺得有些無聊了。2000年的“十一”黃金周,曾琳與家人去了一趟廈門。“鼓浪嶼到處是人,張張照片都有‘親戚’環繞周圍。”曾琳説。

  後黃金周:彈性休假讓人真正享受閒暇時光

  2008年,我國的公休假制度又一次變革,全年有五個三天的小長假,分別是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節,還有兩個七天長假即春節和國慶節,全年節日總放假天數由原來的十天增至十一天,加上雙休日,人們全年的假日時間達115天,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休假期。

  與此同時,帶薪假期、探親假也為越來越多的單位所重視。“彈性休假”既分流和緩解了“集中式休假”黃金周帶來的資源和空間的緊張,又讓人們的休閒方式日趨多元化。在外企工作的小湯説:“她現在蒐集各種展覽信息,準備五一期間好好去逛一下。假期並不是一定要去旅游,去消費的,只要身心放鬆了,休假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