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時代先鋒"黃昌富:勇當地下開路先鋒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13: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2日,黃昌富在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徑線工程工地項目部向記者介紹工程情況。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他是技術實力的活招牌。一個只有33人、無活承攬、面臨解散的臨時辦公室,在他手中變為今天擁有700名精兵強將、手握14個重大項目、合同額逾70億元的指揮部。

  他是重大裝備國産化的推動者。他將施工平臺打造為國內製造企業的創新舞臺,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地下工程核心裝備的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約資金數以千萬計。

  他是青年人才的領路人。在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指揮部裏,他先後培養了1200名專業技術人才,已在全國城市軌道、鐵路、水利、石油、電力行業的地下工程中屢建奇功。

  他就是地下工程的開路先鋒、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副總經理兼北京工程指揮長黃昌富。

  樂於學習、精於創新,多次創造施工紀錄

  1月26日,隆冬時節,連接京滬高鐵與津秦客專的重要工程——天津直徑線隧道,成功穿越海河,成為國內首條安全穿越大江大河的超大直徑鐵路盾構隧道。

  穿越海河遭遇眾多世界級難題,曾被國內外專家一致認定是特級風險點。然而,在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黃昌富帶領團隊,對實施方案反復論證,成功開創了鐵路地下工程的新紀元!

  這不是黃昌富帶領團隊創造的第一個全國紀錄,也不是他帶隊攻克的第一個世界級難題。

  面對深圳地鐵孤石群地層,他力排眾議,首次成功引入盾構機挖掘法,創造了當時地鐵盾構施工日掘進28.8米、月成洞540米的全國最高紀錄。

  遭遇北京地鐵砂卵石地層,很多施工單位談之色變,他卻帶隊創造了砂卵石地層一次性掘進1500米不換刀的世界紀錄。

  在廣州地鐵施工中,他帶隊成功穿越11棟高樓的樁基,技壓業內群雄;在北京站與北京西站的鐵路連接線施工中,他再次創新施工工法,成功保證距隧道僅2.17米的樓群結構的穩定……

  “黃昌富能屢次打破前人的紀錄,填補國內外空白,靠的不僅是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是尊重知識、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樣的人才正是當前經濟建設最需要的人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廣發説。

  敢為人先、勤於鑽研,掌握盾構核心技術

  地下工程的核心施工技術是隧道掘進技術。其中最先進的是盾構法,但卻長期被外國施工企業壟斷。

  “盾構法施工代表著我國地下工程發展方向,要敢為人先。”黃昌富説。

  敢為人先要有魄力。2001年,作為首批引入盾構法的項目,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已有兩個標段相繼受挫。外國專家也給“判了死刑”。彼時,中國鐵建向外國購買的兩台盾構機正駛入深圳港,放棄盾構工法,就意味著一個多億的資金打了水漂兒。“咱不能迷信外國專家。我不僅要將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用在自己的工地上,還要在自己的工地上創造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黃昌富一馬當先,立下軍令狀。

  魄力的背後是實力,實力的來源是學習。一台盾構機10多個主要工作系統、2000多個部件,個個都是謎題,而謎底是對一本本英文資料的活學活用。洋專家已回國,國內又沒有現成經驗,黃昌富休息時間跑科研院校、泡圖書館,工作時間研究機械、模擬組裝、了解施工原理及工序,把工地變成了大課堂。

  學習的成果是創新。終於,經過5個月的反復現場試驗,他帶領團隊成功攻克了軟硬混合地層修建地鐵隧道的技術難題,不僅保住了盾構法在深圳的“生命”,也為盾構法在國內推廣起到了示範作用。

  讓黃昌富頗為自豪的是,此後短短兩三年內,他們不僅率先全面掌握了盾構核心技術,還直接促使地鐵盾構工程造價從每延長米8萬多元降至3萬多元。自此後,國內地鐵市場再難覓國外盾構施工企業的蹤影。

  胸懷天下、勇挑重任,倒逼重大裝備國産化

  成功穿越海河,使用的是我國第一台國産大直徑盾構機。很多人不會想到,這臺國産盾構機卻是被黃昌富一點點“逼”出來的。

  由於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施工裝備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純進口的盾構機不僅成本高,而且並不完全適合中國地質特點。

  “我們雖然是施工單位,不能親自去製造盾構機,但是卻可以作為使用終端,通過用戶選擇,倒逼製造企業自主創新,推動從盾構機整機製造、配套設備、消耗材料等整個鏈條的國産化。”黃昌富決定要給國內企業一個崛起的機會。

  一些製造企業技術強,産品好,但是採購方不敢買、不敢用。黃昌富便主動和外商談判,為國內企業贏得施展才華的舞臺。

  2004年,在北京地鐵採購盾構機時,黃昌富經過與盾構機製造商的艱苦談判,將鋼結構部件交給國內廠家生産。“北京地鐵盾構機的採購價比深圳時期降低了1500萬元,而且質量很好。”黃昌富從此將外商壟斷的市場撕開了一條口子。消息一經傳開,其他施工單位為之一振,對國內企業開始有了信心,裝備採購也有了談判砝碼!

  隨著零部件的逐步國産化,黃昌富有了更大的設想,推動盾構機及其配套設備國産化!2008年,黃昌富執掌天津直徑線項目,機遇來了,世界級的技術難題也來了。

  盾構機的泥水處理系統是最關鍵的控制性部件。天津項目地處淤泥地質,要把泥水分離,猶如要把芝麻糊中的芝麻與水分開,難上加難。製造強國的“大佬們”都被邀請來。法國公司分析完土質後,掉頭就走,連説不可能;德國公司拋出4000萬元的“起步費”,卻不保證成功……

  中國企業能行嗎?黃昌富沒有退縮,幾經週折,他找到了宜昌黑旋風公司。一遍遍嘗試,一個個失敗,一次次改進,終於,零排放的泥水分離系統成功問世!6000萬元的採購成本降到了1600萬元,不僅實現了零排放,還節約了300萬元的水費和800萬元的廢土運輸費用……相繼退出的外商連呼不可思議!

  “最令我們激動的是推動了裝備國産化,破解了淤泥分離這個世界級技術難題,使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技術水平上了新臺階!”黃昌富説。

  “推動盾構機産業鏈的國産化進程,不僅是一名工程師的驕傲,更是一名共産黨員的光榮使命。”而立之年就開始擔當項目一把手的黃昌富,從沒有忘記過當年立下軍令狀時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如今,從整機、配套設備到施工耗材,我們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國內設計製造,我無愧於領導和同志的信任。”

  如今,在黃昌富的帶領下,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北京工程指揮部先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1200余人,其中2名北京市勞模、6名全國優秀項目經理、8名全國優秀總工。

  “黃昌富同志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勞模不折不撓、勇於創新、科學拼搏的時代精神。”中國鐵建董事長、黨委書記孟鳳朝説。

  (記者 陸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