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5年超美引爭議 算法不同致“被提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背景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報告中首次預測,“美國時代”已經接近尾聲,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GDP總量將在5年後超越美國,2016年將成為“中國世紀元年”。這則消息如同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在西方各國引發爭議,各國媒體紛紛發出了質疑、焦慮、感嘆等不同的聲音。

  按購買力平價法與按現行名義匯率計算得出的GDP差距有多大?採取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其得出的結果是否準確可信?各種“中國將於XX年超越美國”的報告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心態,會對世界格局産生哪些影響?本週圓桌會議邀請了兩位專家來解讀這一問題。

  計算方法

  購買力平價

  與實際匯率大不同

  根據IMF按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到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將由今年的11.2萬億美元增至18.97萬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8%;美國2016年的GDP總量將由今年的15.2萬億增至18.8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的份額滑落至17.7%。

  陶文釗表示,IMF“中國5年超美國”這一估計“恐怕太冒進了”。他指出,計算一個國家的匯率,一共有30多種方法,購買力平價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不會使用這種方法。因此,陶文釗認為,“如果用購買力平價法來得出中國很快超過美國的結論,我想美國人也不大會接受這種説法。”“這就算是IMF的一家之言吧,聽聽就是了”。

  陳鳳英以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例解釋説,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年均市場匯率約為6.77,而根據PPP所得出的匯率卻是4.066元人民幣就相當於1美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市場匯率的差距可見一斑。這也是為何有些報告稱中國2010年GDP為5.87萬億美元,而有些報告卻稱中國GDP為10萬億美元的原因。

  陳鳳英指出,如果按照市場匯率來計算,那麼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將是11.22萬億美元,美國仍然是18.8萬億美元。照此計算,中國的GDP超過美國要到2020年前後。

  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來評估各國經濟實力,那麼發展中國家的GDP水平都有可能會增加,而發達國家包括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可能都會有所縮水,美國不在其列,因為它本來就是使用美元的國家。

  購買力平價有可信度也有缺陷

  有不少專家認為,用購買力評價法來評估GDP總量並不是一個好方法。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施密特就説,購買力平價法的準確性比較差,跟實際情況差距很大。

  陳鳳英特別指出,我國國家統計局去年11月公佈消息稱,中國2011年將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這意味著,中國將首次以購買力平價(PPP)作為轉換系數換算GDP(國內生産總值),以便於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研究。在此之前,世行所選取的商品代表性不強,而且對比較商品的選擇權在世行,中國比較被動,據此而計算出來的購買力平價也可能不夠準確。而中國全面參與之後,將令這個項目選取的比較商品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

  陳鳳英還指出,根據市場匯率計算出的GDP也不是完全可信的,因為這些都是以美元為基礎來換算的,而美元匯率又是浮動的。因此,按照兩種方法計算出來的數據,其可信度都是有的,但在公平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核心提示

  “用購買力平價和市場匯率分別計算出來的GDP總量差距很大。這也是為何有些報告稱中國2010年GDP為5.87萬億美元,而有些報告卻稱中國GDP為10萬億美元的原因。‘5.87萬億’這個數字更能體現中國的經濟實力,而‘10萬億’則更能體現國內人民的真實的、平均的生活水平。”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鳳英

  “如果用購買力平價法來得出中國很快超過美國的結論,我想美國人也不大會接受這種説法。這就算是IMF的一家之言吧,聽聽就是了。”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陶文釗

  影響因素

  世界經濟環境

  影響中國增長

  陶文釗認為,今後中美經濟如何發展,不僅要看自身的因素,也要考慮到世界經濟的大環境。

  首先,陶文釗指出,美國經濟還在增長,今年要是復蘇情況好的話可能有3%~3.5%的增長,其GDP可以佔到世界的27%左右,而中國GDP總量目前只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多一點,還要有相當一段時間才能趕上美國。

  另外,我國在“十二五”期間有意地要放慢經濟增長速度,轉而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方式,“十二五”期間要把經濟增速調整到年均7%。從主觀願望和政策導向上,不會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而是要改善經濟質量和調整經濟結構。因此不能把過去的10%、11%想當然地作為日後的增長速度參考。

  第三,世界經濟也存在很多複雜情況,都可能對中國經濟産生影響。

  例如,日本今年遭遇大地震和海嘯,日本的經濟肯定大受影響。而作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陶文釗認為,這些世界經濟的因素都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産生影響。考慮到這些,“2016年中國趕超美國”的説法並不太實際。

  中國崛起

  不排除“捧殺”因素

  陳鳳英説,隨著國際力量格局的變化,人們會看重、甚至放大中國力量的崛起。因此,此次報告的曝光不排除有“捧殺”中國的因素。所謂“經濟問題政治化”,美國如今正在全球拉同盟軍,世界對中國可能有一種恐慌情緒。陳鳳英錶示,IMF在這個時候單獨拿PPP計算出來的GDP説事兒,其深層含義可能是要求中國以一個大國身份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陶文釗則認為,這不一定是“捧殺”中國。中國GDP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超越美國,這是有可能的事情,但GDP總量超過美國並不見得綜合國力就一定強過美國,畢竟美國的科技創新、軍事實力等都還是很強的,更何況我們的人均GDP還是人家的幾分之一。陳鳳英也列舉數據稱,到了2016年,中國人均GDP約為13720美元,而美國的人均GDP為57330美元。

  美國反應

  美國當前

  很重視GDP

  陳鳳英認為,美國當前也非常重視GDP。一方面是因為研發、教育、科技、新能源、軍事等各方面的投入都需要錢,沒有GDP就辦不成事,而美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階段性衰退的艱難復蘇當中,本就會比以往更看重GDP。再加上中國增長、崛起的速度超過預期,因此美國對GDP就更加看重了。

  陳鳳英錶示,對於美國來説,這次出臺的報告的確有“警示”的作用,讓美國人知道,美國也會被別的國家追趕。

  名詞解釋

  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産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也就是説,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

  舉例説,在美國買一個漢堡5美元,而同樣的漢堡在中國需要20元人民幣,也就是説在買漢堡的時候,2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和5美元相當,這時候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就是4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