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年報最賺錢公司雷打不動 最“衰”公司一虧再虧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23: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4月28日電 (證券頻道 王安寧)2010年報披露即將落幕,截至4月28日,兩市超過1900家公司實現盈利,也有逾100家公司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工商銀行、中國石油等“最賺錢公司”年年雷打不動,虧損公司卻是各有各的故事。

  工行大賺1600億 無愧“最賺錢公司”稱號

  截至4月28日,2063家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工商銀行、中國石油和建設銀行毫無懸念地蟬聯A股凈利潤前三甲,工商銀行以1660億元稅後利潤無愧於“最賺錢公司”稱號。

  據wind資訊統計,2010年度凈利潤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人壽、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回顧近幾年來的年報數據,除中國聯通、中國遠洋等一些公司偶爾上榜外,A股前十大“最賺錢公司”幾乎被銀行、煤炭、石油幾大巨頭壟斷,2010年報“前十”席位與2009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和中國銀行今日發佈的一季報顯示,一季度業績均實現穩健增長,凈利潤同比增幅近30%,但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

  華菱鋼鐵巨虧26億元 領銜最“衰”公司

  幾家歡樂幾家愁,一邊是幾大巨頭“日進億金”,一邊是華菱鋼鐵巨虧約26.44億元,成為以披露年報公司中最大衰家。

  華菱鋼鐵將虧損歸因于子公司華菱漣鋼的虧損,由於公司未能妥善處理與海外鐵礦石供應商的長協供應關係,導致今年以來長協礦比例由原來的70%降低至40%。而原管理層預期鐵礦石價格會繼續上漲,又擔心鐵礦石供應難以保證,從現貨市場大肆購買鐵礦石,推高了其成本。

  而在公司近期發佈的業績預告中,預計一季度仍將虧損1.8億元-2億元,每股虧損約0.0616元-0.0663元。較上2010年同期虧損2.75億元略有改善。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超過産品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新項目尚未達效,無縫鋼管毛利率仍處於低位,銀行利率上調導致財務費用支出增加等因素造成公司繼續虧損。

  作為去年“熊股”的領頭羊,華菱鋼鐵業績和股價遭到雙重打擊,其股價去年下跌超過五成,但在今年以來鋼鐵板塊強勁的估值修復行情中,華菱鋼鐵也迎來顯著反彈,截至28日收盤,其今年以來漲幅達18.80%,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天相投資分析師張雷表示,鋻於華菱漣鋼有望快速走出低谷,且公司新增産能進入釋放期,仍看好未來成長潛力。公司當前市凈率1.06倍,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

  京東方A虧損22.68億元緊隨其後 深陷虧損泥潭

  京東方已經不止一次走到退市邊緣。

  京東方A年報凈利潤-22.68億元,緊跟華菱鋼鐵登上A股“賠錢榜”第二位。公司日前發佈的2011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公司仍虧損6.75億元,每股虧損0.06元。同時發佈半年業績預告稱,2011年前6個月虧損在12.5億元至13.5億元。

  京東方在公告中表示,業績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去年液晶面板價格始終處於低位徘徊,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以來,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降;其二,為迅速適應市場變化,抓住平面電腦市場機遇,京東方加大第5代生産線小尺寸改造力度,增加了費用支出;其三,京東方第6代生産線于去年9月試産,11月量産,由於産能處於爬坡期,産生一定虧損。

  中航證券分析師稱,京東方虧損主要由於“供應鏈先天不足,成本高於競爭對手10%左右,而且産品定位陷入紅海,競爭激烈。”“但隨著6代線和8.5代線的投産,導致公司虧損的三大因素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而迎來賺錢拐點。2011-2012年有望迎來賺錢拐點。”

  京東方自2001年上市以來,主營業務屢曝巨虧。資料顯示,公司2006年因連續虧損被戴帽“ST”,險遭退市,2007年受到政府補助實現盈利8.97億元,而2008年公司再次虧損近10億元。

  下一次,不知京東方要如何挺過來。

  公司董事會認為,TFT-LCD 産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行業。宏觀經濟政策的扶持為工地未來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在這個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行業週期性鮮明的競爭性行業,公司仍然處於追趕者的位置,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需要不斷提升産品開發和技術研發能力、優化産品開發流程和組織、深化技術創新,以提升公司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