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上市、院線等成電影關鍵詞 數量增加分量加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1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電影關鍵詞

  提到中國電影,如果你還是只關注導演、明星、票房這幾個關鍵詞,那顯然有點OUT了。這幾天,記者在全程報道北京國際電影季期間發現,無論是在開幕式的紅毯上、知名導演論壇上,還是各大國際電影節主席的口中,合拍、上市、院線、3D等一個個與産業相關的新鮮關鍵詞頻繁出現,而提到這些詞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興奮”二字。

  關鍵詞 上市

  2009年10月,華誼兄弟成功在股市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內地上市的電影企業。華誼成功上市之後,公司的電影年産量將由原先的3部增加到6部,長期制約公司發展的資金問題得到徹底改觀。也正是借著上市帶來的雄厚資本,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在電影季上的發言顯得底氣十足,“我覺得只要項目好,中國電影界的錢是滿天飛。我們公司剛開始上市的第二天,董事會開會説公司上市帶來的效應是,將有兩百億進入中國電影行業,這是當時完全拍腦門説的數字,我相信不止這個數字。”

  在華誼兄弟的成功示範下,多家影視公司開始跟風,樂視網成為國內首家進入A股的網絡視頻網站,搜房網和優酷網先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博納影業也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回憶説,“我記得我在路演的時候,差不多有18天的時間,在全世界各個城市,面對很多的基金經理,很多的資本市場的投資人,跟他們傳達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前景。”

  據悉,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光線影業和萬達院線4家公司都計劃在今年上市。同時,海潤影視、小馬奔騰、西影集團等其他10家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未來3年內,中國上市的影視企業或將超過20家。業內人士表示,影視企業上市的潮流將使中國電影更加“不差錢”,但同時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小影視公司的生存也將面臨重大挑戰。

  關鍵詞 授信

  簡單地説,授信是指銀行向客戶直接提供資金支持,或對客戶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證的行為。2006年,華誼兄弟的《集結號》首次從招商銀行獲得5000萬的無擔保授信貸款時,內地銀行參與電影融資還被認為是個案。可時隔幾年,商業銀行進入文化産業融資領域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投資文化産業甚至成為銀行信貸投放的新偏好。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電影季電影洽商活動中,光線傳媒的電影《四大名捕》獲得了北京銀行1.2億元人民幣的授信。在北京文化創意金融市場中,北京銀行文化創意企業貸款佔金融機構發放總額的90%以上,這類貸款也被形象地稱為“創意貸”。五年來,北京銀行先後為文化創意産業的1300個項目授信,發放貸款200億元,其中,影視行業就佔到了35%至40%。“根據文化企業的不同情況,我們制定了針對其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的不同方案。”北京銀行副行長許寧躍談到對文化創意産業的研究,已經頗有心得。“我們負責這部分的項目經理都專門深造過文化創意産業課程,既是金融專家,也是影視行家。”

  不過,和金融業的“好學”相比,急需資金的電影人反倒有些摸不著頭腦,一面對數字、報表和專業的金融名字,這些藝術家們就抓了瞎。這也不免讓金融家們對原本就風險極大的影視行業多加幾分小心,針對文化企業資産“看得見、摸不著”的特徵,各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正在不斷摸索。“在中國,文化創意貸款還處在起步摸索階段,銀行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積累經驗。我們也呼籲國家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法律法規來進行規範,控制風險。”許寧躍表示。

  關鍵詞 電影股票

  這裡説的“電影股票”並不是指上市電影公司的股票,而是一種最新的電影融資方式,即電影版權投資信託計劃,通俗地説,就是把電影當做股票賣。

  在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上,大型古裝動作懸疑片《大唐玄機圖》就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深圳世紀領軍影業投資的《大唐玄機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權益共享”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模式就是以電影版權所蘊含的未來預期收益為基礎保障,由交易所或交易商進行收益權份額的定向轉讓,從而募集到電影拍攝及製作的資金,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理財産品,“通俗地説,就是把電影産品像股票一樣賣出去。電影資産包上市後,普通觀眾也可以在交易所開個戶,用萬元或者千元投資我們的電影。”製片人李菲表示。

  據悉,為《大唐玄機圖》嫁接的金融交易平臺是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根據文化部等九部委下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對於運作比較成熟、未來現金流比較穩定的文化産業項目,可以以優質文化資産的未來現金流、收益權等為基礎,探索開展文化産業項目的資産證券化試點。”這正是《大唐玄機圖》的政策依據。

  “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資産交易所為平臺的權益融資模式可以讓電影製作方和觀眾實現經濟上的‘雙贏’,投資電影可以成為普通電影觀眾的理財手段,既看了電影又能賺錢。”李菲説,“這樣全新的融資模式的誕生,讓電影製作方、投資方、觀眾歷史性地達成了一致。”讓觀眾成為電影股東,這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想法正在一步步付諸實施。

  關鍵詞 合拍

  2010年,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一共受理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項目92部,比2009年增長30%左右,拍攝完成42部,比2009年增加近50%。另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大陸市場票房排行榜前十名影片中有八部是合拍影片。分析這些數據不難發現,合拍片雖然在中國電影市場還屬少數,但影響力卻不容小視。

  正是由於合拍片市場的前景被廣泛看好,本屆北京國際電影季特別設置了“中歐電影合作之路”論壇,為中外電影人的合作牽線搭橋。論壇現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介紹説,自2004年以來,我國已經與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的電影合作拍攝協議。同時,還有數個中外電影合作協議正在協商中。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圖像中心主席埃裏克迦蘭德則表示,該中心每年有八億歐元左右的預算,可以根據情況向電影的製作方提供製作或者發行方面的資助。

  有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好的項目就成為合拍片的關鍵。在剛剛結束的北京電影洽商活動中,十大項目的簽約總額達到27.9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外合拍片佔到60%,包括《飛虎》、《鼠之道》、《環形使者》等,幾乎都是過億投資的大製作。

  對於合拍片的未來,華誼兄弟公司董事長王中軍和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一致認為,英文片可能是未來合拍片大製作的主流方向,而人才的國際化將使中國電影從中受益。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張恂則指出,文化差異是中外合拍中遇到的最大問題,要想拍出真正的好的合拍片,從劇本創作階段開始,合作雙方的編劇就應該同時介入,才能贏得兩國觀眾,實現共贏。

  關鍵詞

  就缺“好電影”

  在電影這個龐大的産業鏈上,每個環節都暗藏著商機,這也讓不少“圈外人”對電影業躍躍欲試。藝人經紀、衍生産品、動漫遊戲、書籍音像、網絡發行、植入廣告……這一個個與電影緊密相關的關鍵詞正在吸引著各路投資人的眼球,也把電影産業炒得越來越火。

  但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影觀眾仍在高呼:我們不要看爛片!去年中國電影産量526部,票房突破百億大關,但票房過億的國産片只有17部,贏得觀眾口碑的好電影更是屈指可數。作為文化創意産業的龍頭,眾多業內人士都預言,電影産業將進入新的黃金十年,而觀眾們迫切希望的是,這個黃金十年的關鍵詞將是——“好電影”。

  關鍵詞 3D

  世界電影史正因為《阿凡達》的到來而改寫。當一部新片在影院上映時,觀眾關心的除了有沒有明星,還會再追問一句,“有3D版本嗎?”3D技術為觀眾帶來了超越以往的視覺體驗,為電影帶來更多維度的創意,也為産業帶來更多可能。面對勢不可當的3D浪潮,就連柏林電影節也“臣服”了,《夜的故事》、《皮娜》和《被遺忘的夢的洞穴》3部風格各異的3D影片先後亮相柏林,讓人不禁感慨,文藝片的3D時代也將來臨。

  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季上,來自中外的多位著名影人都不約而同地被問到對3D電影的看法。羅伯特明可夫參與執導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曾經成為二維動畫的經典,但他也不得不承認,3D電影正在推動整個電影行業的發展。“當你看到3D電影的時候,尤其3D動畫電影,你會覺得它非常生動、非常形象。但是,3D技術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最重要的是藝術性,是人,這兩點才是電影的核心。”

  事實上,中國電影人抱著“不能缺席”的態度已經在嘗試3D電影,但是效果卻並不能讓觀眾認可,比如《樂火男孩》、《蘇乞兒》的3D技術就被詬病“山寨”,原因就是內容空洞可看性不強。與好萊塢的3D相比,國産3D更像是在為宣傳找噱頭。對於這種現狀,華語導演吳宇森也表示了擔憂,“如果所有大多數電影都太依賴電腦特技的話,不光慢慢失去了我們本身文化的精神,而且會形成跟風搶拍的情況。還沒有研究清楚,還沒有學習得夠,大家就一窩蜂地去拍,這種所謂的3D電影很快就會被觀眾看厭,電影的根本還是要以情動人。”

  雖然國産3D片連連遭遇“滑鐵盧”,但並沒有打消國內電影人的拍攝熱情。由甄子丹、周潤發等主演的3D電影《大鬧天宮》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徐克攜手李連杰的《龍門飛甲》也已經關機……國産3D能否變身《阿凡達》,觀眾們仍需耐心等待。

  關鍵詞 院線

  和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相呼應的是,中國電影院線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各種投資機構都希望從這個龐大的市場分得一杯羹。2010年,北京地區票房佔全國票房總量的12%,比2009年增加3.7億元,增幅為46%,連續第四年居全國城市票房榜首。同時,北京新建影院猛增,2010年共有18家開業,新增銀幕137塊,新增觀影座位2.81萬個。2009年北京人均銀幕數約為4萬人一塊,去年底北京約為3.4萬人一塊銀幕,居全國首位。同時有數據顯示,北京的電影院少於紐約,與東京、巴黎、倫敦持平,人均擁有的電影銀幕數接近巴黎和日本的水平。

  影院建設為何如此火爆?據業內人士透露,電影從製作到最後在市場終端實現票房收入,要經歷製片、發行、院線、影院四個主要環節,而對於票房收入的分配,影院和院線就佔到了50%左右。如此算來,投資影院雖然投入巨大,但收益卻遠遠超過投資拍攝一部電影。

  今年3月,萬達電影院線與IMAX公司簽約結成“緊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3年內擁有超過100個IMAX影廳。同時,萬達院線也將有望上市成為“院線第一股”。就在近日,又傳來了周星馳現身內地考察院線建設的新聞,看來,在沒有好電影可拍的時候,院線絕對是電影人賺錢的好機會。

  本報實習記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