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寧夏:沿黃經濟區建設與生態移民攻堅互為契機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1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訪寧夏移民局局長吳佔東

  本報記者

  何玲

  作為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全國18個集中連片的特殊貧困地區之一,寧夏“十二五”期間啟動的中南部35萬生態移民工程有著探索新時期共同富裕的創新和示範作用。寧夏移民局局長吳佔東日前就此話題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

  中國經濟時報: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寧夏在不同的扶貧階段搬遷了60多萬貧困人口,剩餘的這35萬應該是難度最大、最貧困的人群。如何理解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寧夏扶貧攻堅的順勢突破和加速推進?

  吳佔東:寧夏的扶貧之路經歷了不同的階段,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實施了吊莊移民、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移民、乾旱地區縣內移民等方式,在組織領導、安置模式、資金整合、項目管理、後續産業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寧夏中南部地區降水量在200—600毫米以下,4.3萬平方公里內的9個縣區,684個行政村共有人口256.3萬人,佔自治區總人口的41%,回族達133萬人,佔寧夏回族總數的59.1%。這個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貧困是一個古老沉重的話題,經濟、人口、生態三大系統惡性循環,生存面臨挑戰,發展更無從談起。

  寧夏中南部地區是涇河、葫蘆河、清水河的發源地,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重要。生態環境問題在這一地區與貧困問題表現為互為制約、互為因果的關係,搬遷對恢復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塞上江南”的沿黃經濟區和“苦甲天下”的寧夏中南部共同構成了寧夏的完整,那就是欠發達仍是基本區情,沿黃經濟區建設與生態移民攻堅互為契機。

  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解決不好,特別是35萬貧困群眾的基本生存發展條件都解決不了,和諧富裕的新寧夏就無從談起,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跨越貧困地區原先的發展軌跡,使貧困群眾獲得更為平等改變境遇的資源,生態移民攻堅,成為我們的唯一選擇。

  中國經濟時報:“十二五”寧夏移民的具體規劃已頒布,與此前的移民扶貧相比,有著怎樣的創新?

  吳佔東:生態移民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在多次調研、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強調要大事多謀、積極穩妥。把生態移民共建與沿黃經濟區結合起來,把生態移民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處理好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的關係,處理好生態移民和全局扶貧開發的關係。

  統籌考慮。舉全區之力,城鄉、山川區域協調發展。35萬人中縣內移民35%,65%移民縣外安置,全區一盤棋,五個市22個縣市區全部承擔移民任務;17個部門出臺扶持政策,整合土地、水利、人力、項目資金資源;城市化、工業化、現代農業、沿黃經濟區四大發展結合。

  創新機制。設立了專職管理領導機構,寧夏移民局服務管理佔寧夏總人口1/6的100萬移民的安置、發展,宗教事務、計劃生育、黨的基層組織也有層層落實。

  責任到位。與各市縣簽訂合同,實現一把手負全責,移民工作納入效能考核、民生計劃考核,創新以獎代補的激勵方式。

  靈活安置。開發土地集中安置、適度集中就近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勞務移民無地安置、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等5種方式,配合戶籍、産業等多項政策扶持,已開工的81個移民安置項目區將起到示範作用,“群眾滿意”是唯一標準。

  遷出的300萬畝土地,全部圍欄封育恢復生態。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將在2020年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並提高年人均1196元的扶貧標準。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吳佔東: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規劃已頒布,貧困群眾的搬遷熱情也空前高漲,但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安置空間困難。土地資源有限,老百姓更傾向於生態移民,希望有一到兩畝土地,勞務移民8.7萬人是個創新。

  資金短缺。54平方米安置房共需3.78萬元,搬遷資金政府全部承擔沒這個能力。政府補2.5萬元,農民需自籌1.28萬元,大部分農民自籌部分只能拿出幾千塊錢,需要逐步想辦法。致富發展資金也需要金融機構支持。

  缺産業帶動。産業開發形成以特色種養、勞務産業並重,需要大企業、産業龍頭搞規模經營帶領農民致富。

  缺知識。移民最有效的增收渠道是打工,迫切需要加強移民培訓,提高他們的生産、生活技能,以適應現代農業、現代産業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要求。

  我們既要看到生態移民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也要重視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用5年的時間將困難群眾搬遷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區域,再用5年時間發展致富,使他們能像城市人一樣生活,享受公共服務;像川區人一樣種地,發展設施農業;像工人一樣工作,農民變成職工,確保2020年寧夏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