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為黃河做注 為歷史留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安徽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華黃河聖壇全景。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撰文的《黃河金岸賦》。

  通往聖壇的通道設計成金、木、水、火、土五行通道,每條通道擺放十二甲子,共六十甲子。

黃河鼎又稱為司母河鼎。

  夕陽在沒入山腰前,努力將最後一抹余暉漫天匝地地流瀉,於是,大漠、長河與落日共同組成了一幅雄奇壯麗的自然傑作。

  如今,在黃河金岸這幅人們早已諳熟於心的畫卷上,有了點睛之筆──中華黃河聖壇。

  賀蘭山腳下,金沙灣之畔,九曲黃河如書法名家手中的“狼毫”提筆一勾,在這裡瀟灑轉身,一路前行。黃河寬闊的臂彎裏,中華黃河聖壇依山傍水拔地而起,青磚碧瓦、樓牌洞橋,在落日灑下的點點金輝中,與周圍的景致和諧相融,蔚為壯觀。

  踩著厚重的青石板,拾階而上,一步一步,一層一層,仿佛穿越千年歲月。歷史在這裡沉澱,每一個建築、每一個物件、每一筆字畫,都是歷史生動的注腳,是有關黃河的千年傳誦。

  聖壇內的每一件作品都堪稱藝術精品,如同一個個古老而神秘的圖騰,從不同角度詮釋著黃河留給人們的千古之謎和文化脈絡。閱讀中華黃河聖壇,如同閱讀一本厚重的歷史大百科全書,一頁頁翻看,一件件聆聽,每一處都寫滿了精彩,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瀝血濃縮。

  徜徉在處處是文化、步步是經典的歷史長廊中,視通萬里,思接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