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家林業局張建龍:森林增長指標將納入地方考核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被列為了約束性指標,並且,這兩項約束性指標將被納入各級政府的任期目標考核指標,加大考核的力度。

  而在“十一五”期間,僅森林覆蓋率一項被納入約束性指標,但並未分解到各地對地方政府進行責任考核。相比“十一五”,落實到地方政府的責任與約束性明顯增強。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這意味著林業建設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體現了我國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人多林少、保護與利用矛盾十分突出

  《中國經濟週刊》:從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看,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如何?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有多大差距?

  張建龍: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4—2008年)結果表明,全國林地面積30378萬公頃,森林面積19545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37億立方米,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78億噸;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0.36%。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林地供給關繫緊張等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系統整體功能非常脆弱,人多林少、林地保護與利用矛盾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一是林地總量不足,逆轉嚴重。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3,用佔全球4.7%的森林支撐佔全球23%的人口對生態和林産品的基本需求;人均有林地面積0.13公頃,僅為世界人均水平(0.6公頃)的22%,人均森林蓄積量10.15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7。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清查5年間隔期(2004—2008年)內,全國因毀林開墾、自然災害、工程建設等導致林地轉為非林地面積達832萬公頃,其中近85%為毀林開墾。有林地逆轉為非林地的面積為337萬公頃,相當於同期全國造林面積的十分之一,而且毀林開墾等流失的多為蓄積量高的優質 林地。

  二是林地退化明顯,生産力低下。我國大部分林地分佈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土層瘠薄、水肥條件差,生産力低。全國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不到86立方米/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8%;林分平均鬱閉度只有0.56,相當於正常密度的67%;森林年凈生長量3.85立方米/公頃,僅為林業發達國家的一半。現有森林人工純林多、混交林少,單層林多、復層林少,中幼林多、成過熟林少。特別是佔我國林地面積約60%的集體林地,單位面積蓄積量只有53立方米/公頃。

  《中國經濟週刊》:森林覆蓋率“十一五”期間提高多少,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

  張建龍:根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5年間隔期(2004—2008年)內,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了2.15個百分點,達到了20.36%,5年間年均增長了0.43個百分點。這表明已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到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目標。這些年來,為了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我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全面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速生豐産林等系列林業重點工程,重點工程造林規模佔到全國造林總面積的70%以上。在重點工程帶動下,全國每年完成營造林面積都在8000萬畝左右。二是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集體林改,把27億畝集體林地承包到農戶,實現了非公有制林業的大發展。近5年全國新增人工林面積中,個體佔71%左右。三是加大了生態建設及造林綠化的投入。2003—2008年5年間,國家對林業建設總投資規模相當於“九五”期間總投入的1.4倍。特別是人工造林投資補助標準翻了一番,由每畝100元提高到了200元。

  逐步建立森林資源年度監測機制

  《中國經濟週刊》:“十二五”期間,我國森林覆蓋率發展目標是多少?完成這一目標存在哪些壓力?

  張建龍:森林覆蓋率發展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達到 21.66%,比第七次清查的20.36%增長1.3個百分點。應該説,完成“十二五”森林覆蓋率指標面臨著諸多壓力,一是造林綠化的難度越來越大,當前我國宜林地60%分佈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林地需求持續增加,林地保護管理壓力不斷增加;三是森林生態産品短缺,資源保護與木材剛性需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四是需要努力增加林業碳匯,積極應對國際氣候變化。這表明林業工作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林業發展和森林經營的方式,從重視量的增加轉向重視質的提高。

  要確保“十二五”森林覆蓋率增長目標,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強林地保護管理,保障森林資源發展空間。全面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稱《綱要》),強化宏觀調控,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實施佔用徵收林地定額管理,堅持森林面積的佔補平衡,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和非法佔用林地,確保林地面積不減少。二是繼續加大造林綠化步伐。每年必須完成造林面積9000萬畝。三是創新森林資源保護髮展的體制機制。我國林業處於整體轉型期,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依然制約森林資源發展。今後,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管理體制改革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激活經營機制,有效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週刊》:“十二五”森林覆蓋率指標是如何分解到各省的,如何對地方政府進行約束?

  張建龍:在全國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指導下,各省也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各省區的森林覆蓋率發展目標。全國森林覆蓋率增長目標分解到各省區,主要考慮各省區的現有宜林地數量、規劃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積,以及徵佔用林地面積定額等幾方面因素,以各省區 “十二五”森林面積增加量合計,不少於全國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森林面積增加總量為原則分解確定的。

  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兩個約束性指標。為了確保“十二五”規劃森林覆蓋率增長目標實現,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納入各級政府的任期目標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強化各級政府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的責任,確保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同步增長。國家林業局也將逐步建立森林資源的年度監測機制,及時反映森林資源保護髮展成效和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情況,為任期目標考核提供基本依據。

  森林覆蓋率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的任期目標進行考核,將進一步促使各級政府更加重視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從而採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林業發展;同時,也使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森林資源的變化,並對林業工作予以有效的監督,確保森林資源增長。

  《中國經濟週刊》:我們發現,在森林資源保護問題上,國家越來越強調對地方政府的約束性和責任制,在去年出臺的《綱要》中也強調了這一點。

  張建龍:對,這個很重要,實際上根據我國的體制優勢,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要把所涉及到的這些指標和要求落實到各級政府主要領導上,落實責任制非常重要。《綱要》中明確要實現兩大責任指標:第一,森林保有量,這是一個約束性指標,必須實現。第二,徵佔用林地不能突破定額指標。《綱要》已經有明確的要求,並且《國務院關於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批復》中特別強調,把森林保有量、徵佔用林地定額作為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並落實考核體系和考核辦法。如果這些責任真正落實到位了,監測評估到位了,對我們林地的保護利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郭芳I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