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把“中非友好”送進非洲人民的心坎(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23: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專程來到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中心醫院,看望中國援莫醫療隊成員,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況。

  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半個世紀的默默奉獻,半個世紀的執著堅守。

  歷經歲月滄桑,任憑國際風雲變幻,中國援助非洲醫療隊,始終如一地傳承下來。

  4月22日,正在莫桑比克訪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特意抽出時間,來到馬普托中心醫院,看望援莫桑比克醫療隊。

  一組數字,傳遞著無聲的溫暖和力量。我國自1963年向非洲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後,至今向48個非洲國家和地區派出1.8萬名醫療隊員,救助非洲民眾2億多人次。撫今追昔,李長春説:“你們把‘中非友好’送進非洲人民的心坎。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是中非友誼的見證,也是中非友好合作的典範。”

  1.8萬名白衣使者,連成中非關係中一道獨特而卓越的風景,傳承、浸潤著中非兄弟般的深情厚誼……

  非洲人民 道不盡的感謝

  中國“阿米骨”(音,葡語“朋友”),是這支醫療隊在莫桑比克的共同名字。隊員們是從國內醫院選派的骨幹,兩年一換。每逢辭舊迎新時,總會有很多當地民眾聞訊趕來。

  現在在莫的是第十八期醫療隊,共14名隊員。隊長馮仕彥自豪地説,援莫醫療隊累計診治患者130余萬人次,培訓各類醫務人員2000余人,獲得了莫“榮譽勳章”。

  李長春讚賞地説,“援非醫療受益範圍之廣、人數之多、影響之大,在各種援非舉措中是無法替代的。”

  對醫療隊的付出,莫民眾有一筆“明白賬”。醫院15點下班,但中國“阿米骨”總是看完當天最後一個病人,熬到深夜。他們醫術高,認真而耐心,無數患者慕名而來。“你們是一盞燈,帶來光芒”;“你們像大海,很踏實”……樸實的非洲民眾,用生動的比喻,表達著痊癒的喜悅和感謝。

  “你們是白衣天使,也是中非的友好使者,體現了人類的大愛。”聽了醫療隊的故事,李長春感嘆道。

  賈克剛是胸外科主治醫師。他發現中非疾病譜、治療方式的差異後,溝通建立了胸外科疾病治療標準流程。馮仕彥説,醫療隊手外科、燒傷整形及中醫針灸等多項專業填補了莫醫學領域空白。

  李長春説:“通過你們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促進了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展現了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一期又一期醫療隊,一次又一次全力救助,像涓涓細流匯入中非友誼的大海。好兄弟、好朋友、好夥伴,在這兒有著實實在在的名字和身影。

  為什麼援非醫療深入人心?為什麼中非友誼永不褪色?幾天前,李長春關於中非關係的演講給出答案:“關鍵在於我們的友誼真正建立在平等相待的基礎上,是能給雙方帶來切實利益的全天候、全方位、兄弟般的親密關係。”

  祖國人民 沉甸甸的重托

  執著的事業,背後是一群執著的人。

  這是一支免費醫療隊。無論是對莫政府還是民眾,無論是在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時代,始終分文不收。14名隊員,33歲至50歲,正是醫生的黃金年齡,他們選擇在非洲默默奉獻。

  隊員周劍,也是第十六期的隊員,放不下這塊土地,主動申請再次援莫。隊員趙強,在為一名艾滋病患者治療時,手指被手術刀扎破,他在及時吃藥的同時照常加班加點,一個月下來,瘦了8斤。

  工作量大、條件艱苦、職業暴露風險高。李長春説:“援外醫療工作是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事業,很不容易,你們做出了很大貢獻。”

  堅守的力量,源自祖國人民的重托,源自續寫中非友誼的責任。

  “我代表黨和政府對你們表示親切的問候,代表祖國人民對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李長春站起身,面對14名隊員,鞠了一個躬。

  掌聲響徹全場。聽到祖國和人民的關懷,有的人眼窩閃動著淚光。

  李長春説,國內有關部門和駐莫使館要加大對援外醫療隊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關心,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一批電子圖書、電影電視光盤,搬上了會議桌。李長春説,“知道你們思念家鄉,特意準備了這些禮物,豐富你們的業餘文化生活,也解你們的思鄉之情。”

  馮仕彥鄭重拿出醫療隊的禮物——14個隊員的合影,鑲嵌在一個水晶玻璃裏,晶瑩剔透。“咱們也照個全家福。”李長春站起身,信步走到會議室外的走廊,鏡頭定格在這一刻。李長春特意交代,這個鏡頭一定要放進新聞畫面,要讓醫療隊的親友看一看,為他們自豪!

  家人為他們自豪,祖國為他們驕傲,因為他們——把“中非友好”送進非洲人民的心坎,續寫源遠流長的中非深情。

  (本報馬普托4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