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裘法祖院士去世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愛黨愛國愛民的傑出院士吳孟超

注:原文發于2008年06月18日

裘老的大兒子(右)攙扶著吳老離開靈堂。記者 張偲 攝

2004年裘法祖獲人民醫學家稱號時,吳孟超(左)到會祝賀。通訊員彭漢明 攝

  87歲院士吳孟超雨中悼恩師

  記者鄒嬋娟 通訊員同濟宣

  從門口到裘老遺像前不足7米,老人卻用了足足兩分鐘。

  昨日下午4時16分,雨罩江城。同濟醫學院裘法祖院士靈堂前。一位老人走下車,滿頭白髮,背微駝,白色襯衣,黑色長褲,老人顧不得天在下雨就奔向前往裘老靈堂的臺階,裘老的長子趕緊撐開傘,扶著老人小心地向上走。

  從門口走到裘老的遺像前不足7米,老人卻用了足足兩分鐘時間,燃上三炷香,鞠三個躬,起身後目光再次聚焦在裘老遺像上,望著裘老,老人一直退後,足足退了五步,再次深深鞠了三個躬,每個鞠躬都是90度,時間5秒。

  老人一直沒有言語,沒有落淚,鞠躬後站立了半分鐘,在門口的弔唁簿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吳孟超”。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裘老的第一批學生。今年87歲的老院士和裘老有著60載的師生情,“既是恩師,又是摯友”,昨日,吳孟超從上海乘坐飛機來漢。

  下樓梯時,老人步子依舊緩慢,表情凝重,直到上車還是沒有説話,只是老人的嘴角明顯在扯動,裘老的女兒在老人身邊一直抹著眼淚,上車後,老人開口説話:“去看看師母。”話未落,淚流滿面。

  記者沒再跟隨——裘夫人依舊不知道“小老頭子”已經離她而去了。裘老的女兒告訴記者,母親的情況還好,但大家神情都很悲傷,不知道是否會影響到其母親。

  吳孟超憶裘法祖 師徒情深,肝膽相照六十載

  2004年11月8日,裘法祖院士90大壽,從醫65週年。那天,裘法祖的一位學生專程到武漢向他祝壽,那位學生83歲,也是一位院士,還有一個稱號: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他就是吳孟超,今年87歲,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享譽國內外的肝膽外科專家,裘老的第一批學生。2005年曾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500萬元大獎。

  一位是中國外科泰斗,一位是肝臟外科之父,他們改變了中國外科的歷史,也共同演繹了一段醫學界的師生佳話,受央視《大家》欄目邀請,裘法祖、吳孟超院士一起聊起了這段肝膽相照60載的師生情。

  個子太矮,畢業後離開裘老

  裘法祖帶著德國太太剛剛回到上海時,受聘于母校上海同濟醫學院擔任外科教授。那時,我國的外科僅限于做闌尾炎等一些小手術,而在德國就擔任了外科主任的裘法祖從頭到腳都能開刀,他還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奠定了今天醫學裏的專科概念。裘法祖回國不久很快名揚上海灘,他的盛名更是在學校廣為傳揚,在眾多學生中,一個從馬來西亞回國的華僑學生更是把他視為心中偶像,他就是當時21歲的吳孟超。

  “我們對老師的印象深,我就覺得他,一個挺帥。第二個,從德國回來,上課的時候講得很有條理,學生聽得很清楚。”據了解,當時裘老講課不用稿子,穿的白大衣、白褲子、白皮鞋,都是從德國帶回來的,很有氣派。吳孟超回憶説,“我們學生裏面大家在一起議論,覺得這個老師,將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都想做外科。”

  吳孟超怎麼也沒想到,後來竟因為自己1米62的身高而失去了留在裘法祖身邊的機會。當時畢業,吳孟超想留校做外科,去求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説,你看你的個子。這時,恰好第二軍醫大學的附屬醫院招聘,吳孟超被那裏錄取了。1952年,裘法祖隨同濟醫學院整體搬至武漢,1954年,第二軍醫大學聘請裘法祖做兼職教授。吳孟超終於有機會跟在老師身邊,他時刻留意老師的每一個動作,他的勤快很快引起裘法祖的注意。

  裘法祖回憶稱,教本科時對這個學生沒什麼印象,1954年一起工作後印象很深,他晚上都不回去,睡在病人旁邊。“我的一舉一動他都寫下來,非常勤奮、非常刻苦、非常聰明、對病人非常好。”裘老曾連用四個“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門生。

  1954年至1958年,吳孟超從查房、檢查病人到科研、開刀,一直與裘法祖在一起。

  裘老教我如何做好醫生

  4年的貼身學習,讓吳孟超直接接觸了裘氏刀法(以精準見長,手術時不多開一刀,不少縫一針,儘量減少病人的創傷),“後來就學他的方法,基本上到現在,我的手術開刀方法風格都是他教的。”在吳孟超的眼中,裘法祖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他對待病人卻非常耐心負責,他曾親眼看到老師趴在病床邊觀察患者的小便劑量。在他跟隨老師的第一年中發生了一次偶然事件,這讓吳孟超深切地體會到了,僅僅擁有高超的醫術並不算是好醫生,“他常説好醫生是要把病人背過河去。”

  1954年,吳孟超得了慢性闌尾炎,摸起來有一個塊,所有人都懷疑是腫瘤。裘老決定親自給他開刀,打開以後一看就是闌尾腫得比較大一點,他趕緊把吳孟超老伴叫去看,證明不是腫瘤。然後又把標本留下來,等吳孟超清醒後又給他看。

  據了解,重要標本,裘法祖一向是親自送到病人手裏。“有些人説我吹毛求疵,我説這個標本很要緊,我一定要自己送。讓病人看清楚,裏面什麼樣子。”

  老師幫我定了主攻方向

  跟在裘法祖身邊學習了2年之後,吳孟超的手術做得越來越像老師了。1956年當他轉為主治醫生開始獨立工作時,吳孟超想到自己該怎樣發展,裘法祖指點他説,中國的肝膽外科還是一片空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在裘法祖的指點下,吳孟超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翻譯美國人寫的《肝臟外科入門》,快捷地進入了肝膽外科的大門。這本書裘老一直保留著,吳孟超80歲時,裘老將它當禮物送給了吳孟超。

  亦師亦友,堪稱全國模範

  1975年,一個叫陸本海的安徽農民,肚子大得像十月懷胎的孕婦。在無人敢做手術的情況下,吳孟超親自主刀,最後為病人切下了重達18公斤的巨大血管瘤,這個重量至今還保持著世界紀錄,而陸本海一直還活著。當時遠在武漢的裘法祖聽説後專程趕過去向吳孟超學習,“這麼難的手術,我當時也做不了,他遠遠超過了我。我非常自豪,因為希望學生超過我。”而吳孟超説,他遠沒超過老師,“為人方面我還要繼續向他學習,他給別人寫信都要親筆寫啊,寫得清清楚楚,我做不到,我都叫秘書寫了。”從那個時候起,吳孟超和裘法祖已經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了。

  每年春節前後,吳孟超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打電話或寄賀卡,向裘法祖拜年。2000年吳孟超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家”的稱號,吳孟超專程把裘法祖請到主席臺上。最後當介紹“這位是吳孟超的老師”時,全場人就鼓掌,裘法祖激動地説:“驕傲。這是驕傲。光榮啊。”

  吳孟超常常説,他能夠做到今天,都是老師在不停地指導他,“像對兒子一樣對我,我們是無話不談。我有什麼想法會告訴他,他都知道,我們一個禮拜都要通一次電話。我感到非常幸運,遇到一個伯樂,真正的伯樂。”

  談起和吳孟超的情誼,裘法祖説:我們的師生情全國少有,堪稱全國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