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百年清華:玉樹臨風陳岱孫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17: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清華大學百年華誕

  抗戰前夕的陳岱孫。抗戰結束後,陳岱孫參與了清華園的接收恢復工作。劉昀供圖

  ■ 清華緣

  1927年夏,陳岱孫前往清華經濟係任教,襄助梅貽琦校長,使得清華成長為國內一流學府。有學生回憶説陳先生講課深入淺出,口若懸河,且沒有一句廢話。

  老清華大學教授之中,曾有三位單身貴族,享譽士林———金岳霖、葉企孫和陳岱孫。

  其中陳岱孫先生,身材頎長,風度翩翩,處事幹練,玉樹臨風。

  聽過陳先生講課的學生,無不讚不絕口。學生陳維仁這樣回憶,“陳先生講課深入淺出,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且沒有一句廢話,一直到最後一句話講完,恰好下課的鐘聲也響了。”

  遊美返鄉,襄助清華

  陳岱孫1900年農曆閏八月二十七———即孔子誕辰日,出生於福州文儒坊。祖父陳寶璐為光緒十六年進士;伯祖父陳寶琛同治七年進士,乃末代帝師;外祖父和舅父為駐外使節,英語嫻熟。

  深厚的家學淵源,陳岱孫耳濡目染,中學、西學的根基,自然十分紮實。孔子誕辰日出世,似乎預示著陳岱孫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近代福州,既有海洋文化的開闊胸懷,也有船堅炮利的深刻記憶。陳岱孫出生時,正是義和團風起雲涌,鬧得最緊時。而此時,福州“三坊七巷”的前輩———嚴復、陳衍,引進西洋學説,立志經世濟民。兩位鄉賢,對於陳岱孫日後選擇經濟學,自有一番潛移默化的功用。

  1918年,陳岱孫考入清華高等科,經過兩年的埋頭苦讀,與張景鉞、曾昭掄、蕭公權等八十名清華學友,放洋遊美。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度過了兩年“逍遙”生活,進入哈佛大學經濟係,在學校的研討班上,他經常被學友們問得理屈詞窮。經過導師卜洛克先生特別推薦,陳岱孫得以在校圖書館書庫,使用小隔間,發奮苦讀,廢寢忘食。

  1926年3月,博士論文《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通過答辯。1926年4月,陳岱孫橫渡大西洋,遊學歐洲,為了聽一場歌劇,曾專程前往意大利。

  1927年夏,得到母校聘書,前往經濟係任教,開始了一生中難以忘懷的清華歲月。有七年時間,他與好友葉企孫共居北院七號住宅,並與金岳霖、葉企孫同組一個飯糰,朝夕過從。

  陳岱孫再回到清華,正好趕上母校的轉型。

  1928年,他兼任系主任,自1929年,長期擔任法商學院院長,與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工學院院長顧毓秀,教務長潘光旦,襄助梅貽琦校長,團結教授們,同舟共濟,使得清華僅用十年時間,由遊美預備學校成長為國內一流學府。

  不諂笑,樂育才

  陳岱孫在清華任教之初,承擔《財政學》、《經濟學概論》、《經濟學説史》三門課程。他特別厭惡中英文夾雜使用,認為那是一種殖民地心態。所以,除了為一班舊制學友用英語講授外,全部使用漢語授課。

  這對於英語出口成章的陳先生來説,殊非易事!誰能想到,1997年陳先生去世之後,“雙語教學”,日益成為一種時髦,令人感慨良多!

  陳先生與經濟係肖蘧、趙人雋、余肇池、蔡可選先生,戮力同心,兢兢業業,為培育一代經濟學人才,而嘔心瀝血。巫寶三、梁方仲、嚴中平、楊聯升乃個中翹楚。

  陳岱孫秉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的理念,教書育人,心無旁騖。他做不到“脅肩諂笑”。這在盛行“學而優則仕”、喜歡遊走在政學兩界的民國士人的圈子裏,儘管不是特立獨行,但也很不容易。

  由於自身的興趣所在,也由於寬容的學術環境,陳岱孫先生,喜歡述而不作,留下著作不多,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陳岱孫的講義,常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其講課的風度,可謂玉樹臨風,臻于化境。

  西南聯大的學生陳維仁這樣回憶説,陳先生講課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引人入勝。“他走上講臺,先是放下包,轉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寫下所講的題目,然後再轉過身來解開金光閃閃的手錶放在講桌上,便開始講課。如果陳先生講課結束鐘卻沒有響,那一定是鐘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聽陳岱孫講課,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陳岱孫處事幹練,人情練達。其兼任經濟系主任,經濟係是大系。

  學年開始,選課同學擁擠在他辦公桌前,他能不假思索地處理每位同學所選的課,有重修的,有複學的,有需補修課的。陳先生都毫無差錯地處理妥當。

  至於給落難的學生寄送衣服、給以資助,在陳先生看來,實在是太過平常的舉動,不值一提。

  彌留之際,不忘清華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梅貽琦校長知人善任,命陳岱孫接收清華園。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陳岱孫不辱使命,努力恢復清華舊貌,實在有大功於清華。

  隨著院係調整,陳先生離開了清華園,短暫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任教,追隨好友葉企孫、金岳霖、周培源,于1953年來到了毗鄰清華的燕園,擔任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

  晚歲的陳岱孫,由近春園遷徙到燕南園55號,九十五歲依然主持博士生的畢業答辯,回首平生,老先生認為自己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教書。

  1997年7月27日,陳岱孫先生去世。彌留之際,對醫院的護士説:這裡是清華!

 生卒年月:1900年10月-1997年7月

 籍貫:福建省閩侯縣

 執教清華:1927年-1952年

 學術成就:經濟學家,教育家

 詩曰

 今日餘音尚繞梁,廿年無字也蒼涼;

 於今處處炫雙語,可惹先生笑一場?

  □謝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