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張周凱:用感恩之心建設新北川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政法綜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在去往臨時辦公地點的路上,張周凱耐心解答前來諮詢安置政策群眾的問題。  本報記者 王建軍攝  

  本報記者趙陽

  北川老縣城,在汶川地震三週年即將到來前,北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周凱來到刻有“2008512”的紀念碑前,獻上了一支黃色的小菊花。

  作為親歷者,他永遠忘不了汶川地震給他腳下這座曾經美麗的城市帶來的可怕的記憶;作為見證者,他更忘不了三年恢復重建中的日日夜夜。

  永遠不能忘卻的記憶

  地震發生的瞬間,張周凱所在的政府大樓未能在地震中倖免。僅僅10秒,這座建築從6層變成了1層,下面5層全部陷入地下。

  從地震中被埋到被救出,張周凱經歷了人生中最黑暗的76個小時。

  讓張周凱更沒有想到的是,“512”汶川大地震在摧毀一座座城鎮的同時,也讓當地的司法系統損失慘重——司法機關人員死傷、大批案卷被毀。

  在被營救的的第二天,張周凱拔掉手上的吊瓶針頭,徒步趕到原北川中學操場的抗震救災指揮部,協助指揮部指揮抗震救災。5月18日,在北川中學的水泥乒乓球桌上,張周凱組織召開了第一次縣政法委會議。“我得儘快把倖存的幹警組織起來。”

  當天的會議,整個北川縣政法系統僅組織起了11個人。

  直到地震半月後,北川政法系統的人員狀況才大致搞清楚。246名政法幹警,只有73名能夠工作,除去遇難者,其餘都在地震中負傷。而這時,北川政法系統已開始下鄉統計災情。

  艱難的恢復重建之路

  在地震後最初的日子裏,搶險救災成為包括張周凱在內的所有倖存下來的幹部最主要的工作。當最初的傷痛和茫然過後,作為北川政法委書記,儘快恢復當地的司法環境成為他的又一項工作重點。

  災區群眾面臨著重新生活的問題,一些利益糾葛漸漸呈現出來,大量的民事關係,如宣告死亡、失蹤,銀行存款、財産繼承、合同履行等,急需通過法律程序依法予以確定。

  2008年5月23日,“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的牌子重新豎立在臨時辦公點。

  2008年5月29日,地震後第17天,北川法院臨時辦公點在帳篷區掛牌。

  隨著災後政法機關陸續恢復辦公,北川的司法環境逐漸恢復。由於地震影響,原有的社會關係被破壞,群眾和管理者都還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災難伴生著無數的法律問題。

  “面對紛繁複雜的災後重建環境,縣委、縣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化解矛盾,北川才會安寧,才能保障災後重建順利進行。”張周凱回憶説。

  2008年10月,北川縣委、縣政府作出決定,把“受災群眾安置、災後重建、社會穩定”三項工作作為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

  地震使北川信訪維穩基層網絡遭受重創,有200余名基層幹部遇難。地震後,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補充了基層幹部,迅速恢復了各村組的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以全縣開展的“依法治理鄉村”和構建“大調解”工作網絡體系為基礎,向基層村組延伸。

  “當時我的最大心願就是,基層組織儘快恢復起來。北川23個鄉鎮都要成立法律事務中心,所有的村都將設信息員。”

  構建矛盾糾紛化解網絡

  三年的時間,張周凱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不僅僅是我,我們所有的幹部都是這麼過的。”

  在張周凱看來,他們之所以這麼拼命地工作,為的就是讓北川老百姓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僅僅過了三年的時間,張周凱的這個願望實現了。

  三年的時間裏,北川成立了縣、鄉(鎮)、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四級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建立了縣協調中心,鄉(鎮)調解中心23個,村(社區)調解室340個,落實了村(居)民小組調解員1761名。縣級各行政部門成立了行政調解組織,縣法院和縣司法局強化了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職能,以此構建了縣鄉黨委政府統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整體聯動的多層次、全覆蓋的矛盾糾紛調解網絡。

  而隨著矛盾糾紛調解網絡的建成,絕大部分的矛盾糾紛在鄉(鎮)、村(社區)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512”特大地震後的三年時間,北川災後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全縣城鄉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失地農民得到妥善安置,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醫院、學校、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一大批涉及受災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解決,社會管理得到加強。

  “雖然目前一些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們有信心帶領全縣各族群眾走出災難陰影,以感恩之心建設美麗的新北川。”張周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