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能源“馬甲”下的車市迷局:商用須邁過五道坎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10: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4月21日電(記者周蕊、陸文軍)當今車市第一關鍵詞是什麼?答案是:新能源。

  在油價高漲的壓力下,正在舉辦的上海車展上,國內外汽車廠商無不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展示,旨在為這個無限誘人的未來市場鋪路。

  跳出紙面上的概念,跑出實驗室的模型,走下博覽會的展臺,新能源汽車確實已經漸行漸近。

  但不得不承認,作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全新産品,新能源車身價高昂、使用配套嚴重不足、性能安全問題仍存。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汽車,概念火熱,市場遇冷。要真正走入千家萬戶,新能源汽車還有多少路要走?如何跨過重重門檻,開創汽車業的新能源時代?

  汽車新能源:概念熱火,消費者“冷感”

  事實上,2009年開始,國內已經陸續有不少電動車上市了。在上海車展上,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展示的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較同款傳統汽車節油50%以上,將於2012年實現批量投産。而另一些新能源汽車産品,如純電動汽車,在國內也陸續拿到了“準生證”,開始陸續上路。

  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預測,儘管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幾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在未來的3年-5年,新能源汽車可望達到5%-10%的市場份額。“經過上海世博會上對新能源汽車的展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和認知已經達到了新的水平,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已經是大勢所趨。”

  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最新的調查顯示,85%的消費者會選擇增購或換購混合動力車;對新能源産品的高速發展期,四成的被訪者認為3年-5年內就會有飛速發展,近三成認為在5年-8年。

  儘管多個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較高,但研究顯示,一向對價格頗為敏感的中國消費者只願意為電池動力或者混合動力的汽車支付很少的一筆額外費用。市場研究機構思緯的調查顯示,中國的汽車擁有者願意接受比他們現有汽車高4%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

  與此類似,德勤的報告也顯示,近八成的消費者不願支付比傳統汽車高6700元以上價差的電動汽車,同時,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期待在政府補助後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可以低於13萬元。

  “參觀世博會的時候見過新能源汽車,這種綠色環保型的汽車對我很有吸引力。如果差價在1萬元以內,我肯定選混合動力汽車。付出額外的小小代價,改善我們的環境,我願意的。”從事審計工作的梁潔説,“但是如果價差超過1萬元,我可能還是會選擇傳統汽車。”

  “相對而言,商用車客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較家用汽車客戶不敏感,對不少企業而言,使用環保節能的新能源汽車本身也是對自己品牌的一種提升。”沃爾沃集團中國副總裁蔣嵐説,沃爾沃在技術上已經具備了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量産的能力,在歐洲也已經開始了銷售混合動力卡車的銷售,與上汽合作的綠色能源傳動技術將在今年四季度投産。此前,有關部門宣佈,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領域將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商用須邁過五道坎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價格高、配套難、接觸少、標準缺、技術“虛”的現狀是橫亙在其普及化道路上的五隻“攔路虎”。

  由於尚未開始大規模工廠化生産,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依然高居不下,一般要高於同款型傳統燃料汽車20%。以備受關注的比亞迪F3DM低碳版雙模電動車為例,該車售價16.98萬元,大大高於汽油版F3。“在大規模普及方面,由於許多中國消費者不太可能為電動車支付高價,而企業本身又追求利潤最大化,使得電動車定價難以滿足消費者預期。”德勤中國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合夥人、電動汽車業務領導人侯珀説。

  “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被訪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太過昂貴’,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充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見電池等零部件的配套,以及充電站的佈局已經成為消費者做出汽車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思緯大中華和韓國地區汽車行業董事總經理克勞斯説。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去年5月份,工信部已經公佈了包括《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接口》在內的四項標準,但目前新能源汽車還缺乏系統的行業標準。

  此外,專家表示,儘管現在有不少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可以通過實驗室建造樣車並展示,但在將其商業化的過程中,如何在合理的銷售價格和良好的使用感受中間取得最佳的平衡是擺在不少車企面前的“攔路石”。“電能的轉換效率、電池的容量、充電時間,以及高溫天氣下的應對等,都還需要企業‘摸著石頭過河’。”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明説。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陳關龍則認為,從目前看,新能源汽車依然還是概念階段,還存在著技術限制、成本相對較高等問題。要推廣新能源汽車,還需要解決電池等配套問題。“近幾年,傳統車型還是會佔據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會逐步蠶食市場份額。”

  新能源汽車脫掉概念“馬甲”動真格,還要多遠?

  專家建議,中國汽車業要真正進入新能源時代,政府、企業、消費者“一個都不能少”。其中,政府是主導汽車産業轉型的“主力”,不僅要在資金的方面予以支持,而且需要在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提升宣傳力度、出臺規範標準等多方面引導市場,在新興産業實現“彎道超車”。

  “現在需要的是一個突破目前量少價高困局的‘離心力’,一旦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數量達到一個臨界點,無論是汽車本身還是其配套設施和零件的價格都將會有一個明顯的下降,新能源汽車將銳不可當。”馮曉説。

  陳明建議,要讓新型能源汽車價格“平易近人”,需要政府加大技術和資金扶持力度,提升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還要鼓勵和幫助高校與企業建立産學研合作關係,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商用化。

  馮曉認為,政府不僅要對新能源汽車本身提供扶持,還要對上下游的相關産業予以幫助。“比如,關係到充電式汽車能否成功實現商用的充電站佈局和建設問題,就需要政府部門主導來協調和解決。”

  同時,業內人士建議,除了提供財政補貼外,政府還可以通過減免消費稅、購置稅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優惠,提升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一位證券業汽車分析師認為,新能源汽車現在發展的一個重要機會便是政府在大力提倡,但最終要取得好的發展還需要市場來推動。“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産品成熟度還不夠,技術上也還不夠完善;對於汽車企業而言,發展新能源汽車也只是在進行産品儲備,主要生産廠家並沒有將主要注意力放在這一領域;另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也還不夠好,相關配套設施還沒有形成體系。”

  “汽車購買價格是阻礙消費者使用這類汽車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價格同時還需要延伸到保養費用和服務費用。”專家建議整合産業鏈,以大幅度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保養費用,解決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像上海世博會、車展等都是新能源汽車很好的機會,可以給消費者一個第一手接觸乃至感受新能源汽車的機會,而這樣的體驗將能有效促進其轉化為實際的購買行動。”克勞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