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身邊的感動:杜文軒 唯願再牽媽媽的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0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杜文軒(右)和媽媽在一起。

  本報記者 馬躍峰攝

  【閱讀提示】

  為挽救生命垂危的媽媽,她成為國內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做骨穿時,為不讓爸媽擔心,她咬著牙、攥著拳,沒有哭一聲,更沒有動一下。“為了救媽媽,我什麼都不怕。”她,一個8歲的小女孩,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北城實驗小學二年級學生,叫杜文軒。

  【鏡頭一】

  一邊是生命垂危的妻子,一邊是只有8歲的女兒,猶豫、徘徊、反復地掂量,杜岩松最終還是帶著女兒的血樣走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回到家後,女兒滿懷期待地問:“爸爸,我的血好不好?”聞言,全家人淚如雨下。“孩子還小,不明白什麼叫配型成功、什麼是骨髓移植。她只知道,只要血好就能救媽媽。”

  2008年7月,杜文軒的媽媽、37歲的李新穎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乏力,最後連上樓的力氣都沒了。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像一片烏雲籠罩了這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醫生説她患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夫妻倆不相信,又去復查,結論依然相同。從此,杜岩松帶著妻子踏上了求醫問藥之路,他們先後到多家醫院治療,效果卻並不理想。

  李新穎的病情在不斷惡化。“專家説,新穎的病就像到了癌症晚期。後來僅病危通知書就下了四五次。”杜岩松説,“最終唯一的希望是骨髓移植。可由於病情嚴重,時間緊迫,等骨髓庫裏的骨髓已經不可能。”

  李新穎是獨生女,父親年過70,還患有高血壓。母親69歲,體質非常虛弱。李新穎的4位堂哥、堂姐都進行了檢查,可沒有一人配型成功。萬般無奈之下,杜岩松想到了年幼的女兒杜文軒。

  2010年2月,杜岩松得到通知,母女兩人的骨髓配型成功。“一邊是生命隨時會有危險的妻子,一邊是只有8歲的女兒,我……”説話間杜岩松眼中噙滿淚水,“當時國內最小的捐獻骨髓者是11歲。我孩子只有8歲,體重剛滿30公斤!” 妻子李新穎同樣備受煎熬:“孩子這麼小!我不忍心!”

  但小文軒卻異常堅定:“如果我不救媽媽,就成了沒媽的孩子。為了救媽媽,我什麼都不怕。”面對病重的媽媽,年幼的杜文軒仿佛一下子長大了。

  【鏡頭二】

  2010年5月6日,小文軒到北京做骨髓移植的全面檢查。做骨穿時,醫生關愛地囑咐她,你可以哭,可以喊,但是不能動。為了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杜文軒咬著牙、攥著拳,忍著沒有哭一聲,更沒有動一下。手術做完,她的汗珠順著頭髮往下滴,手心被指甲掐出一道深深的血印。類似強度的手術,8歲的杜文軒又做了4次。

  小文軒跟媽媽的骨髓配型只有3個點相合,在醫學上稱為半相合狀態。為保證移植手術的成功率,醫生要從小文軒體內抽取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兩種成分。

  2010年6月17日,小文軒來到北京進行第一次造血幹細胞提取。由於小孩血管細,成年人3個小時可以完成的過程,小文軒用了5個小時。一天下來,她不斷地頭暈、噁心。第二天,又用了5個小時,第一次提取造血幹細胞才算完成。因為小文軒體重不到媽媽的一半,第一次提取的造血幹細胞根本不夠,只能把這些造血幹細胞冷凍起來,等文軒身體恢復一些,再進行提取。

  “那段時間,孩子經常問,我能抽取骨髓了嗎?”杜岩松説,“她覺得,只要進行了第二次提取,媽媽的病立刻就好了。”

  2010年11月,杜文軒第二次來到北京進行骨髓移植和造血幹細胞提取。手術前,一位醫生問:“手術很疼,怕不怕?”“叔叔,我不怕疼,只害怕手術不成功,我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小文軒説。

  16日、17日,杜文軒被推進手術室進行第二次造血幹細胞抽取。手術一做完,小文軒就強撐著給媽媽打電話,放下電話,她便難受得嘔吐起來。

  【鏡頭三】

  今年4月13日,聽説媽媽從北京回家了,杜文軒激動地跳了起來。她從學校一溜煙跑進家門,扔下書包,就一頭撲進了媽媽懷裏:“媽媽,我做夢都在想你。媽媽看好病,我又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牽著媽媽的手上學了。”

  2010年12月9日,做完手術的杜文軒回到學校。與以前不同的是,每天接送她的人由媽媽變成了姥爺。

  “孩子每天做完作業,就給在北京住院的媽媽打電話,問媽媽的病情,説自己在學校的情況。”文軒的姥姥説。回到濱州後,杜文軒把對媽媽的思念與祝福寫在心形的彩色卡片上,貼在房間裏。

  經過骨髓移植和精心治療,李新穎的病情逐漸好轉,血象正在回升,並由移植倉轉到普通病房,但還需要住院觀察半年。得知這個消息,小文軒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墻上的日曆:“等數到180張,媽媽就能回家了。”

  今年4月13日,李新穎回家辦理相關的醫療手續,小文軒高興得又蹦又跳。“回來後,孩子撲到我的懷裏説,媽媽,醫生告訴你病好了,你要第一個告訴我。”李新穎説。

  小文軒的堅強不但感動了醫生,也感動了社會。杜岩松夫婦就職的濱州市濱北辦事處,幹部職工自發為李新穎捐款2萬多元,濱城區民政局、工會,省、市、區計生部門紛紛送來了捐款……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涌向這個不幸卻大愛無言的三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