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安徽六安戰國古墓考古發掘 南墓棺蓋“弧形頂”或體現古人“天圓地方”思維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3: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8f7595dc97248a28b6cb769378b6b06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中國新聞]>>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繼續關注安徽六安戰國古墓考古發掘的最新情況。經過考古人員兩天的努力,目前,南北兩座古墓內棺都已整體吊運出來,順利轉移到六安市的皖西博物館。

  按照考古人員的設想,18號就應將南北兩個棺木吊運到博物館。相對較小的北墓內棺吊裝還算順利,而南墓內棺起吊工作卻不太容易。在吊走南墓外棺蓋後,大家驚奇的發現,內棺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造型很特別。棺蓋像一個弧形的蓋子卡在內棺上。專家告訴記者,這種“弧形頂”造型可能就是古人“天圓地方”思維的體現。同時在南墓內棺的東側發現了一面保存完整,長約20cm,鏤空雕刻著像飛鳥花紋的金屬片狀物,專家初步認定該器物為棺飾,可能是身份的象徵,但具體含義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和北墓吊運流程一樣,工作人員首先拆卸南墓棺木外的內槨。南墓內槨不僅木材厚重,並且所有木結構的連接處都是榫卯結構,做工精細,嚴絲合縫。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內槨四週棺木上發現許多用以起固定作用的金屬榫。折斷後的榫,裏面呈銀白色,專家推測,當時可能是預先在木頭上留下孔,之後再將融化的銀水或錫水澆灌以成型。

  在半個多小時後,考古人員終於將內槨厚重的木板逐一拆開,巨大的內棺呈現出來。讓人驚嘆的是,歷經兩千兩百多年,棺木沒有任何腐朽印跡,棺板紋路依然清晰可見。在內棺的底部還完好的保存著兩千多年前下葬時使用的繩索,編織紋路均勻。

  由於南墓內棺的體積遠遠超出了考古人員的預想,吊運工作只好暫時停止。19號,8噸吊車改為25噸的大吊車後才得以繼續起吊工作。然而由於內棺太大太沉,只能先吊運棺蓋。1800斤的棺蓋移開後,讓眾人驚訝的是,棺內裏還有一層密封完好的棺材,在棺蓋的四角考古工人員發現了四個絲織物。

  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 汪欣:抓手的、四個抓手的一起放進去的。

  記者:什麼材質的?

  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 汪欣:應該是絲綢之類的。當時是拎放上,但現在不能拎了,現在肯定是不能拎。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2000多斤的南墓內棺終於緩緩被吊起,運往皖西博物館。據考古人員介紹,由於內棺保存完整,棺內文物損毀的可能性也不大,20號,考古人員會開啟兩座內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