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五、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完成和十年建設成就

    八屆十中全會以後,政治上“左”的錯誤雖有進一步發展,但總體上還沒有對經濟調整工作産生重大干擾。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調整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生産方面。從1961年到1965年,經過五年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農輕重的比例關係實現了在新的基礎上的協調發展;國民經濟中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基本恢復正常;財政收支平衡,市場穩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當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的時候,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宣佈:我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66年將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全國人民要努力奮鬥,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宣佈四個現代化的任務。這個宏偉的任務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發生而沒有能夠按計劃付諸實施。

    從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前的十年,是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十年。其間,雖然遭受過嚴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業建設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産按原價計算,增長了三倍。棉紗、原煤、發電量、鋼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工業産品的産量,都有很大增長。石油工業的發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經實現原油的全部自給。電子工業、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興工業逐步建設起來,初步改善了工業佈局,形成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的工業體系。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電等事業都有較大發展。十年新修鐵路8000公里,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了鐵路,寧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車。農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大規模展開,並逐步收到成效。全國農用拖拉機産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長6倍以上,農村用電量增長70倍。十年的教育事業有很大發展。高等院校畢業生近140萬人,為前七年的4.9倍。經過整頓,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科學技術工作取得比較突出的成果,國防科學技術的進展最為顯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也取得突破性進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國科學技術達到的新水平。

    在這十年裏,無論是建設事業的專門人才,還是黨政幹部隊伍,都有較大發展。這期間成長起來的成千上萬各類專門人才,大部分成為後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各方面的骨幹力量。黨的組織部門選拔了一批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幹部到基層挂職鍛鍊,並提拔一些人到省、部級領導崗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人經受住了後來政治運動的考驗,成為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成就是在國內發生嚴重經濟困難,在國際上遭到戰爭威脅和巨大壓力(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長期封鎖禁運,蘇聯撕毀合同、撤銷援助)的情況下取得的。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頂住壓力,戰勝困難,表現出無比的英雄氣概和高昂的精神狀態,涌現出像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解放軍戰士雷鋒,科學家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等先進人物;還有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國防尖端科技事業和三線建設中默默無聞地作出奉獻的許許多多幹部、職工、科技人員和解放軍指戰員。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他們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進。社會主義建設在戰勝嚴重困難後逐步地重新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這十年裏,黨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借鑒,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形成了一系列正確的理論觀點。黨的八大前後,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提出的富於創造精神的方針政策,使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有了良好的開端。毛澤東在1957年春提出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並進一步闡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和中國工業化道路。他還提出“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他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在領導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時,他提出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反對平均主義,強調發展商品生産、遵守價值規律和做好綜合平衡,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等觀點。其他中央領導人也提出許多正確觀點和主張。這些都是八大路線的繼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黨中央在六十年代調整國民經濟過程中陸續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業、商業、教育、科學、文藝等方面的工作條例草案,比較系統地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分別規定了適合當時情況的各項具體政策。所有這些,都是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有益探索。當然,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十分艱巨而複雜的任務。由於國際局勢的複雜多變,由於國內建設任務的艱巨繁重,由於缺乏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現成經驗,使黨在探索過程中難以避免曲折。這一時期的失誤及其深刻教訓,對黨以後的工作也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總之,我國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幹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黨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