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視公眾心理調適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06: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面對社會利益格局的變化、收入差距的擴大和社會地位的變動,一些公眾産生了心理失衡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心理焦慮,包括對社會環境變動的焦慮、對個人發展和收入的焦慮、對社會安全及生活保障的焦慮等;二是情緒受挫,包括工作挫折、生活挫折、社會挫折等引起的不良情緒;三是不公平感,主要是在比較中覺得自己的所得不如他人而産生的不公平感。這些心理失衡問題容易使人們對社會産生失望、懷疑和抵觸情緒,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消極因素。“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的不和諧因素。因此,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來調適公眾心理。

  引導公眾自我調適。社會公眾心理問題一般表現為個人心理問題的累加,而個人心理問題通常又是由於自我調適能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造成的。因此,提高公眾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是解決社會公眾心理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引導公眾自我調適,應提高公眾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公眾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引導公眾正確對待社會問題,指導公眾自覺加強個人修養。例如,讓公眾明白,在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化會逐漸得到緩解;解決好社會問題,需要人們客觀、冷靜、辯證地看待這些問題,增強對深化改革的信心,積極支持、推動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轉型。

  重視組織內部調適。組織和群體作為個人生存和發展的主要載體,對個人的需求最了解,對個人的影響最直接,對個人行為的調控最有力。因此,注重組織和群體內部的心理調適是搞好公眾心理調適的關鍵和重點。組織內部的心理調適應把握好幾個要點:一是科學設置組織目標,合理滿足個人需求。二是積極做好思想工作,努力形成群體合力。重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服務,有效排解公眾的不良情緒。三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嚴謹科學的決策制度、公正客觀的用人制度、公開透明的辦事制度、嚴肅規範的財務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嚴格週密的責任制度等,不斷增強制度管理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加強社會總體調適。社會環境是影響公眾心理的重要因素,社會總體調適是公眾心理調適的重要保障。社會總體調適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作為掌握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代表公共利益、承擔公共責任的特殊社會組織,既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規範及公共政策來影響和調節公眾的心理和行為,又可以通過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和推動公共媒體發展來引導、營造社會思想氛圍、文化氛圍和輿論氛圍,還可以通過社會動員、社會協調、社會強制等多種方式來調動各種力量達成社會目標,因而應充分發揮對公眾心理調適的主導作用。目前,我國迫切需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思想文化建設,為建立良性競爭、互助協作的新型人際關係提供思想動力和文化支持,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促進家庭、社區和社會和諧。

  (作者單位: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