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近期食品安全問題事件頻發 學者吁監管切實負責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染色饅頭" 2011年4月初,央視報道,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超市染色饅頭的生産日期隨便更改,食用過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後,溫州等地也發現類似染色饅頭。

  "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黃色。市場上一些熟食店、面館為牟利而用牛肉膏將豬肉"變"成牛肉。2011年4月有報道稱南京市場"牛肉膏"瘋賣。

  "毒生薑"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對生薑進行熏制,使正常情況下視覺不夠美觀的生薑變得嬌黃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獲兩個使用硫磺熏制"毒生薑"的窩點,現場查獲"毒生薑"近1000公斤。

  "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類動物用藥,例如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倫特羅(Clenbuterol)等。將瘦肉精添加於飼料中,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體報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養豬場採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生豬,有毒豬肉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

  近期,頻繁發生的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再次觸動了消費者脆弱的神經。

  當消費者把矛頭對準了超市、企業、商販的同時,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拷問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也增加了一層。人們不禁要問: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現有監管體制下,食品質量安全屏障為何屢被突破?如何從根本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安全標準要細化也要進化

  4月11日,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違規加工生産的"染色饅頭"被曝光。據調查,其違規行為至少有兩條,一是在麵粉中非法添加山梨酸鉀、色素、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二是將超過保質期的饅頭回收重新製作新饅頭。

  "到底加多少玉米才叫做合格的玉米饅頭?目前依然無標準可循。國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管理規範的時候,也沒有把餐飲食品納入應用範圍當中。沒有要求這些無包裝産品制定嚴格的食品標簽,沒有要求這些産品説明其中到底添加了什麼、加了多少、主要成分是什麼……總之,監管部門缺乏監督管理的依據,生産企業也沒有準確的規則需要嚴守。"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説。

  據了解,目前對於包裝食品來説,大多數産品都有相關的産品標準,並印在包裝上面。然而,饅頭這類沒有包裝的食品,包括飯菜、小吃等各種餐飲産品,大部分沒有産品質量標準。這就造成一個執法的空白。

  這引發了消費者對非包裝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的高度關注。

  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已達80%,日本國家標準有90%以上採用國際標準,而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為60%。專家指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依然存在數量偏少、標準陳舊、與國際接軌程度不高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食品監管標準嚴重滯後。一方面我國的標準太老太少,未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國食品標準太多太亂,衛生標準、質量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各標準間重復交叉、層次不清,而且同一個産品甚至有幾個互相矛盾的標準。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還應進一步完善。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加速完善食品標準,應組織制定和完善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在內的食品標準體系,對標準統一整合,統一公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標準建設的另一要求就是動態先進性,就是説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標準實踐情況的追蹤、調查、評估,不斷的修訂原有標準或者制定新的標準。"洪濤説。

  監管要切實負起責任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涉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這些部門是按照從原材料到産品、市場、餐桌的順序進行分段監管。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把關,為公眾的食品安全構築屏障。

  然而,這個安全屏障卻屢屢被突破。

  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後,人們都在質問,有關部門為何在媒體曝光後才加大監管和執法,我們的監管為何不能"未雨綢繆"。這就説明目前我們的監管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今年3月15日,國務院發佈文件,對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這個文件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轉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翁士洪博士認為:"這種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還存在缺乏有效的決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關係不順、部門利益導致監管碎片化等許多深層的體制性障礙。"

  在此次上海饅頭事件中,違規加工生産饅頭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並非沒有監管,監管部門一個月會抽查一次。當監管部門來檢查的時候,公司就把東西拿到辦公室給他們檢查,不讓他們去車間,"他們一來我們就把車間的門關上,不讓他們進去。"

  "這麼多年的經驗證明,一個事情如果一個部門管不了,多個部門必然也管不好。"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説,消除監管真空地帶、建立無縫對接的監管理念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在執行上依然不到位。在劉俊海看來,對食品安全應該是零容忍,對監管不力的政府部門與相關責任人都要做出嚴厲處罰,該撤職的要撤職,該降職的要降職,不能總是無人為監管缺位負責。現有的監管隊伍已經足夠了,卻總是監管不好,總要有人為此負責。

  "不少政府部門依舊將發展放在第一位,認為企業發展起來了,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劉俊海説,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發展必須是在規範中的發展,不能總是無規範地髮發展。

  食品的信任體系需要重建

  在食品質量問題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業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但仍有不少後來者踏上這條"不歸路","前車之鑒"很難成為"後世之師"。除了有監管不力的因素外,道德和責任的缺失也不容忽視。

  對此,溫家寶總理近日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也強調,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裏特説,"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秩序經濟,是道德經濟。食品安全的有效檢驗必須建立在生産者、交易人有著良好的經營理念和誠信的基礎上。"

  李裏特曾對日本農業考察,他説,與中國情況相反的是,日本農民會把不好的東西留給自己,他擔心這些東西賣出去後會砸了自己的牌子。"農民對自己的産品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他們成立公司,農産品是有品牌的。"

  "小、散、亂不僅僅存在於農業領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指出,中國食品工業的現狀是企業分散、技術薄弱、裝備落後。這種現狀的直接結果是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産經營成本,在利益的驅動下,非常容易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種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行為。

  對於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周立認為,食品安全鏈上的生産者、消費者、企業、政府四個主角都有責任,並且環環相扣,每個主角扮演的責任需要清楚地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而針對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特點,出臺更有效的措施,通過嚴格執法築牢企業的道德基石,是廣大人民群眾所期盼的。

  "食品安全危機背後是信任危機,信任危機背後實際上是食品的生産模式帶來的。"周立説,"目前,消費者還沒有達到自發監督的境界,但是又不相信目前的産業鏈條,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終究還是要重新建立食品的信任體系,比如生態農業模式。"

  本報記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