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從“暫”住到“居”住 一字之變為何暖人心?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8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30日,在武漢市一家服裝廠工作的重慶青年王曉艷(左)和四川青年遊玲展示剛剛領到的《武漢市居住證》當日,武漢共現場發放居住證507張,年內計劃發放100萬張。這意味著在武漢實施了15年多的外來人口暫住證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居住證全面取代暫住證。 新華社發(史偉 攝)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陳健、劉巍巍)蘇州市今年4月起開始受理居住證申領。在這之前,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已先後對外來人口推行居住證制度,取代此前實行的暫住證制度。從“暫”住到“居”住,一字之變對於城市流動人口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字之變彰顯社會進步

  來蘇州已有8年的李標原是安徽阜陽人,他是蘇州市首批領取居住證的市民之一,目前在蘇州金閶區環衛所工作。李標説,居住證能解決孩子的讀書問題,所以“一定要辦”。

  與李標一道領到居住證的還有退休人員曹文剛,他5年前隨兒子從徐州來到蘇州。曹文剛説:“原來憑暫住證,雖然可以辦理園林卡等社會服務內容,但我最關心的醫保問題沒辦法解決。因為退休手續是在原戶籍地辦理,在蘇州異地就醫後的報銷就成了麻煩事。”

  蘇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繼紅曾對蘇州472名外來人口進行抽樣調查,對於“您對蘇州市實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的看法”這一問題,31.9%的被調查者回答“降低城市門檻,突破戶籍限制”,24.4%的人回答“切實考慮到了外來人口的利益”,做出肯定回答的合計為56.3%。對於“蘇州市有無必要實行居住證制度”,50.5%的被調查者給予了肯定回答,另有31.6%的人回答“不知道”,僅有不到兩成的人給予了否定回答。由此可見,多數外來人口希望實行居住證制度。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願望越來越迫切。蘇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躍進説:“建立居住證制度,最核心的意義是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促進流動人口融入當地社會。”

  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推行了居住證制度。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全市有戶籍人口1100余萬人、流動人口300余萬人。成都已於今年1月取消暫住證,全面推行居住證,使流動人口在一些方面享有與當地戶籍居民同等權益。

  成都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張俊國説:“近年來,成都堅持把流動人口作為市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推進服務管理理念創新,公平公正對待流動人口。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雖然只有一字之差,體現的卻是政府以人為本、彰顯民生的執政理念,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外來人口將享受更多權益保障

  張俊國表示,居住證制度以人員的居住狀態重新界定了“居民”的範圍,明確了動態社會下城市服務和管理的對象,有利於消除外來建設者的心理隔閡,增強城市的凝聚力。通過居住證逐步賦予持證人與戶籍居民接軌的優惠待遇,從制度上保障了外來建設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更多的權益保障是居住證的一項重要功能。成都加強了流動人口勞動合同管理,指導企業依法與流動人口簽訂勞動合同,健全和規範流動人口工資支付信用制度。在民生改善方面,成都統籌考慮流動人口需求,不斷擴大教育、衛生、醫療、就業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覆蓋範圍,將市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按照均等化原則向流動人口延伸。

  據悉,成都市推行的居住證分為《成都市居住證》和《成都市臨時居住證》兩種,有效期分別為5年和1年,流動人口按照擬居住時限長短及就業狀況分別領取不同證件。

  以《成都市臨時居住證》為例,持證人可以在評選先進、計劃生育、醫療衛生、機動車駕駛執照申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法律援助、勞動就業、參與社區管理8個方面享有與成都戶籍人口同等的權益。同時,持證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可根據當年入學政策辦理入學手續,由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安排入學。

  張躍進表示,蘇州市的居住證制度除要求政府部門提供使用保障外,同時還鼓勵其他公共服務機構、商業服務組織以居住證作為居民身份“認證”依據,為居住證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社會便利,以有效提升居住證的“含金量”。

  突破傳統戶籍藩籬 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

  去年11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提出徹底破除城鄉居民身份差異,推進戶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參與社會管理的權利;市外人員入戶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按照成都的制度設計,持有《成都市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可在成都市申請轉為常住戶口。

  “推行居住證制度,有助於在城市戶籍管理上建立流動人口融入當地的戶籍制度。”張俊國説,居住證制度將為促進成都市城鄉居民自由遷徙制度的推進、全面建立戶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實現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基礎。

  蘇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繼紅認為,戶籍制度以及它衍生出的暫住證制度是阻擋流動人口城市化的絆腳石,雖然城市戶籍改革並不能在一夜間完全消除不平等,但是,居住證制度顯然弱化了傳統的戶籍概念。“居住證制度突破了傳統戶籍制度的束縛,保障了公民遷徙的自由。”

  “在傳統的暫住證管理模式下,登記辦證率不高是長久以來的難題。”葉繼紅分析,這裡既有暫住證折射出的制度性歧視問題,也有流動人口辦證熱情不高的原因。由於居住證和各種城市居民待遇挂鉤,對外來人口來説具有一定吸引力。非戶籍人口為了儘快融入當地,會積極主動登記,可有效解決人戶分離的問題。

  葉繼紅認為,城市政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因為實施居住證需要增加的財政支出。一般來説,公共政策的經濟資源佔有量與其政策目標的期望值成正比例關係。對流動人口給予市民待遇必然會贏得他們加倍努力工作和回報,這不僅會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會産生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