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南海未受日核泄漏污染 海鮮可照食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6日 15: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愛吃海魚的廣東人,近期被日本核泄漏鬧得沒了胃口。羊城晚報記者日前在廣州市內的市場調查發現,本在銷售旺季的海産品零售銷量明顯下降,不少市民還通過短信、網絡勸告親友“忌吃海産品”這樣的“核恐懼”是否有必要?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相關專家,他們給出的回答都是“不必要”。

  “黑潮”成為天然屏障

  大海互通互聯,不少人擔心,受污染的海水會不會流到中國,影響國內漁業?

  核泄漏發生後,位於福建廈門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進行海域監控。該所負責人表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日本海域有一股被稱為“黑潮”的洋流,構成海域的“天然屏障”,使福島污水只會東流,難以西進中國海域。

  從走向看,“黑潮”確是上天賜予中國的厚禮。它是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又稱“日本暖流”,由北赤道發源,經菲律賓緊貼台灣島東部進入東海,然後經琉球群島,沿日本列島南部向北行。“黑潮”因海水“深藍似黑”而得名,其水溫較高,給日本帶去暖濕的氣候。

  “説‘黑潮’是中國的屏障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不能下定論,説核污染就完全到不了中國海域。”第三海洋研究所林茂15日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達極為謹慎,“因為洋流的變動很多,比如表層的海水還受氣流的影響,不排除有風把海水吹到中國海域。‘黑潮’能起多大的保護作用,需要研究。”

  至少到目前為止,南海還沒有受影響。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15日淩晨,南海巡航監測點的輻射量並未超過國家標準,放射性物質水平也與歷史監測水平相當。

  市面海産品多産自本省

  “黑潮”流向令人安心,但生物是可以“逆潮而動”的。有市民擔心,會不會有污染海域的魚逆流遊入中國?會不會有受輻射的浮游生物被小魚吞食,然後大魚吃小魚,一層層遞進入中國海域?

  南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邱永松認為不會:“日本海域的魚一般不會遊到中國海域來,中國海域的魚也不會過去,魚不會跑那麼遠的。”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調研員黃偉健則直言,忌吃海産品“太多慮”:“省內的海産品大都是本省産的,像大亞灣、閘坡漁港、湛江港灣都是優良漁場,只要南海沒有被污染,就不會有問題。”

  黃偉健表示,市面海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活魚,多是近岸網箱養殖的,以冰鮮魚為飼料,也有部分用人工飼料;一種是冰鮮魚,比如很多紅衫魚、白鯧魚都是漁船捕撈的,但作業海域也多在南海。

  “不過現在流通那麼發達,市面從外省、外國進口的水産也不少。多寶魚廣東省內少生産,主要從山東、遼寧進來,有些可能從台灣、香港進來;龍蝦多數是澳大利亞來的,流通環節要加強監管。”黃偉健提醒。

  留意巴特魷魚和秋刀魚

  邱永松也表達了對遠洋漁船漁獲的擔心。

  “國內每年很多遠洋漁船去西北太平洋捕魚,都是大公司的船隻。五六月份就是捕撈旺季了,他們捕的魚還是運回國內賣,進國門要檢測。”邱永松介紹,如果檢測關沒有做好,容易産生食品安全問題,因為放射性物質沉積在魚體內,不能像沾有輻射煙塵的蔬菜一樣“洗洗就掉”。

  邱永松強調,未來幾個月要強化檢測西北太平洋北海道漁場的海産品,如巴特魷魚和秋刀魚。但眼下市民購買的巴特魷魚和秋刀魚,多是上一個漁汛的産品,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