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李克強:大規模實施保障安居工程 完善住房政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6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求是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李克強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完善住房政策和供應體系的必然要求。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當前和今後幾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實施好這一重大民生工程,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方向,理清思路,完善政策,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意義重大

  2008年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其中第一項就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兩年多來,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一是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加快了廉租住房建設,全面推動了城市和國有工礦等棚戶區改造,突出了公共租賃住房發展,初步形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體系。二是建設力度持續加大。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末,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300萬套,竣工800萬套;其中2010年開工590萬套,竣工370萬套,是歷年來建設進度最快的一年。三是政府投入大幅增加。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總投資累計超過1.3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和預算內投資1300多億元,地方政府也大量投入。國家還明確了稅費優惠、土地供應等措施,使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政策逐步完善。四是經驗逐步積累,認識不斷提高。各方面積極探索、開拓前進,形成了有效做法,達成了基本共識,為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打下了基礎。五是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上千萬戶住房困難家庭搬進了新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保障性安居工程成為重大民心工程。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起步時間不長,住房保障的覆蓋面不大,今後一個時期解決困難群眾基本住房的任務十分繁重。必須高度重視,堅持不懈地做好這項工作。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十二五”時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標誌性工程,也是當前和今後幾年經濟工作的硬任務。“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未來五年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其中2011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管理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呈現穩健有力的增長勢頭,但發展面臨的環境依然十分複雜,其中一個突出矛盾是價格上漲壓力加大。國際上糧食、礦産品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桶,新興經濟體面臨較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國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流動性規模較大。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較高。針對這些情況,在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關係的過程中,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近年來,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有的城市房屋租賃價格也明顯上升,給群眾改善住房條件帶來很大壓力,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住房價格如果持續過快上漲,容易形成房地産“泡沫”,帶來潛在的或現實的金融風險,擾亂乃至破壞經濟正常循環。在這個問題上,國際上有不少深刻教訓,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美國發生“次貸”危機,都與房地産“泡沫”有關,應當引以為戒。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在我國大規模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既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應,分流商品住房市場需求,還可以穩定群眾住房消費預期,對市場起到“鎮靜劑”的作用,有利於管理好通脹預期,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保持下去。

  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是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現階段,在人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中,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但住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住房是人的生存之所,發展之基。古人講,“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現在説,安居才能樂業。住的問題解決了,群眾生活就更有奔頭,就業創業也就更有信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群眾住房條件總體上得到顯著改善。近幾年,通過推進棚戶區改造、公租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又解決了一大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但也要看到,目前住房困難家庭數量仍然比較大。特別是在城市、工礦等棚戶區裏,還有不少工業化初期形成的簡易住宅,大多是危房,缺乏供水、排污、取暖等生活設施,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巷道狹窄,環境臟亂,不能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同時,由於一些城市房價收入比較高,不少新就業職工、新畢業大學生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住房條件很差,又出現了新的住房困難群體。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來的社會理想。通過政府保障和政策支持,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住房問題,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在發達國家,住房保障覆蓋面通常在25%—40%甚至更高。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更應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讓困難群眾早一點實現安居。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必然要增加政府投入,這實質上是通過加強公共服務,對收入進行再分配,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 “托底”。這種做法順民意、解民憂,有利於紓緩群眾困難,調節收入分配關係,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於體現公平正義,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途徑。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增長質量效益的內在要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既能增加投資,又能帶動消費,對擴內需、調結構、轉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支出,可以發揮乘數效應,發揮房地産業鏈條長的作用,帶動大量社會資金投入住房建設,促進相關産業發展。群眾有了新居,要進行裝修,購買傢具、電器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會直接擴大消費需求。解除居住的後顧之憂後,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也會增強,從而增加其他商品的即期消費。還要看到,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僅對全局發展有利,而且對地方發展有利。更重要的是,這有利於當地群眾安居樂業,有利於推進社會和諧。此外,一個城市如果人居環境差,還會影響市容市貌,影響投資與發展環境,影響城市長遠發展。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通過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推進棚戶區改造,既解決了貧困人口集中成片居住的問題,促進了社會結構優化,又改善了城市環境和形象,吸引各類生産要素集聚,有利於實現産業再造和經濟轉型,起到“建設改造一片、帶動提升一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