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探秘西漢大墓:關中首現2000年前完整竹笥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14: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探秘西漢大墓

昨日,專家在拆除耳室封門磚。記者 侯智 攝

M1號漢墓耳室內的文物。新華社發

  昨日,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園的M1號墓,進入開啟耳室的關鍵階段,耳室裏面有一件漆器和11組竹笥。專家稱,這是陜西關中首次發現保存完整的竹笥(竹制盛器)。

  ■驚喜一

  關中最完整漢代竹笥“露面”

  上午9時多,考古人員將耳室封門磚一塊塊取下。記者在現場看到,2000多年前的封門磚色澤如新,令人嘆為觀止。漢磚通常用黃土燒制而成可保存千年,採用幹砌方式,不需泥漿。耳室大約深2.4米,寬1.3米,高1.5米。

  封門開啟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部部長趙西晨“全副武裝”,把頭探進耳室內評估文物狀態。他看見了意料之外的東西。

  前一日的內窺鏡顯示,耳室有排列整齊的橢圓形不明物體。現在可以確定,不明物體是11個竹笥,這是漢代一種普遍使用的竹制盛器。雖然材質已經灰化了,但是形態完整。

  “沒有想到居然有竹笥,由於關中地區氣候條件限制,竹笥很難保存下來。”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仲立坦言很驚喜,這次發現了關中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漢代竹笥,而且裏面疑有食物,有一組清晰可辨為動物骨頭。

  難題:灰化竹笥如何提取

  負責文物保護的趙西晨卻坦言,當他看到竹笥的時候,焦慮大於驚喜。

  儘管竹笥形狀還在,但是已經完全灰化了。一口氣就吹散,一摸就粉碎,到底該如何保護,如何提取?另一方面,漢代竹笥在關中地區能保存下來的非常罕見,至今還沒有完全相同的提取經驗。

  用什麼藥劑?什麼方式?多長時間?如何提取?擺在考古人員面前的,是一道全新的難題。

  ■驚喜二

  發現近兩平方米大精美漆器

  在耳室裏,趙西晨還看到了一件漆器,這也出乎意料之外。

  耳室裏有漆器,是意料之內的,但是卻沒有想到這個漆器相當大。它靠近室門,是一個花紋精美的漆箱,長約60多厘米,寬30至40厘米。面積將近兩平方米。

  漆器的木質底胎如之前的預測,已經全部腐朽了。但是表面一層的漆皮花紋精美複雜,非常亮麗,更難得的是,這個漆器99%的形制保存得都很好。

  難題:脆弱漆皮怎樣保護

  相比罕見的竹笥,漆皮的提取對考古人員來説,比較有經驗。但是,這一次卻和以往不同。

  趙西晨説,漆器的底胎非常脆弱,輕輕一碰,可能就化成一堆灰。漆皮雖然花紋還在,但實際上也非常脆弱。這一次漆皮的面積大,而且非常完整。相比小型的漆器,提取難度無疑大了很多。

  張仲立説,漆器體積越大,保護難度越大。以往考古工作者提取的多是十幾厘米、幾十厘米大的漆皮,這一次的體積相當於一個小型旅行箱。主要是保證它的完整性,提取中避免裂紋和斷開的現象。

  不過,最讓考古人員欣喜的是,M1號墓的耳室沒有被人為或自然因素擾動過,保存完好。

  本版稿件由記者陳黎 實習生車孟瑩 周雯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