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言難盡“小高考” 會否成為全民趕考的盛宴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試,學子“趨之若鶩”,其中又有多少是“情非得已”?

萬人趕考的場景,從每年6月提前到2月出現

自主招生考試,除了考學生,同樣考家長

多了一條“獨木橋”,肩上增添多少負擔?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 攝(資料照片)

  ■為了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選拔,最後會否變成全民趕考的盛宴?

  ■自主招生考試人數逐年增加,正常高考備考又該如何應對衝擊?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進入4月份以來,參加自主招生的各大高校陸續公佈加分結果。與以往5-10分的加分幅度相比,今年不少學校突然將分拔高到20分,40分,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自主招生大戰的激烈程度。

  其實這場爭奪,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

  2月份一個週末,越秀區某培優班王老師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卻驚奇地發現,原本容納93人的大課室一下子變得空蕩蕩,僅剩下37個學生———沒來的學生都去參加北大、復旦、中大等“北約”13校聯考了。雖然王老師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但今年如此多的學生去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還是讓他感到有點意外。

  進入第九個年頭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今年突然打破往年的沉寂,變得大熱。據稱,今年全國有近20萬人次的考生參加自主招生考試,自招也因此被冠以“小高考”的名號。九年以來,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打破一考定終身,引導中學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為預期目標的高校自考,是否變成另一場全民趕考的盛宴?

  趕考

  不少考生將自己的行為歸納為“趨之若鶩”,但他們稱這是情非得已

  來自廣州執信中學的賴綺玫同學已經參加過幾場自主招生考試,她笑言,這樣的考試就是一次練兵,自己的備考節奏並未因此而改變,“高考才是主線”。

  不少同學都像賴綺玫一樣,參加了自主招生考試,他們都將其作用歸納為“保險栓”。從復旦“千分考”,到“北約”、“華約”聯考,再至“理約”的筆試,穿梭在不同考場,成了許多考生2月裏共同的行動“軌跡”。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幾所重點中學了解到,執信中學有300人左右參加考試,幾乎佔到年級人數的50%;廣雅中學今年由學校推薦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有200人,加上自薦考生,最終參加考試約250人,佔高中三年級人數的1/3;華師附中方面,學校推薦的有100人,加上自薦人數,約有300人參考,佔高中三年級人數的60%。此外,由於今年考生可同時報考聯盟內的2-3所高校,只要通過其中一所高校審查,即可參加考試,這也讓報考的學生人數激增。

  執信中學的高三級曹禹豪同學已經拿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他也參加了“北約”聯考,只因為他內心裏仍存在著對國內一流大學的嚮往。在廣州重點中學的高三班裏,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參加了自主招生考試,僅有那些已經提前獲得名校保送資格的特優生沒有來湊這個熱鬧。

  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和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執信中學每年都會在開考前開一次家長會。該校高三年級長黃培英老師告訴記者,在這次家長會上,校方向家長傳達兩個觀點,一是不要盲目跟風;二是要有選擇地參加,即自己想讀什麼學校,而那個學校又有自主招生考試的前提下,可以報一至兩所學校的考試。

  與校方想法不同,更多的家長則希望能夠讓孩子多參加這些學校的自主招考,一位家長表示,雖然自己知道孩子最後也只能讀一所大學,但還是希望能夠多爭取一點機會,一方面是練兵,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碰碰運氣。在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不少參加了考試的學生也將自己的行為歸納為“趨之若鶩”,但他們稱這是情非得已。

  應考

  很多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同學,都評價這些試題比平常備考的高考試題更靈活

  復旦的“千分考”試題一度在網絡上瘋傳,“大蒜在中國的主要産區是哪”和“《天使之城》的作者是誰”等問題成了許多網友見面打趣的提問。對於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題目,很多同學都有不同的感受。

  很多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同學,都評價試題比平常備考的高考試題更靈活。賴綺玫同學認為,“華約”聯考的數學題目“很可惡”。已經成功保送北大的李暉域同學曾經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的一等獎,他看出這些試題裏不少都是奧數的“老面孔”,而對於一般的同學而言,即便是能夠在學校裏考出不錯數學成績的他們,卻很難在這次考試中再次獲得佳績。

  已經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錄取的曹禹豪同學因為在高二的時候參加過美國的基礎能力測試考試,記者請他將美國的基礎能力測試考試與中國的自主招生考試進行下比較。

  在曹禹豪眼裏,這兩場不同類型的考試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他認為美國的基礎能力測試中,比如自然科學科目更注重於廣度,而不是深度;英語注重閱讀;理科的試題也很簡單,美國高校看重的是考生在考試之外的競賽和試驗發明方面有沒有特別之處。與之相比較,“清華係”考試因偏重某一方面的人才,所以每科感覺都很難。而“北大系”則是文理科學生都做一套題目,對學生的全面性要求更高。記者了解到,曹禹豪能被斯坦福“看上”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化學競賽、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上都有過精彩的經歷。曹禹豪認為,中國的自主招生也可以學習國外知名大學錄取學生的做法,不要一考定終生。

  事實上,很多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同學都沒有花特別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專門準備考試。因為他們意識到,“不知道從何準備”。但也有同學認為自主招生考試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化學科的提綱是按照全國考綱來設置的,廣東的考綱與全國的有所不同,從而會影響到廣東的同學發揮。

  據了解,絕大多數重點中學都沒有為迎接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而進行專門的備考。記者只是從廣州執信中學了解到,有兩名已經獲得北大保送資格的“數學高材生”譚子豪和李暉域同學利用寒假裏的四天時間,給班上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數學“補課”。為了這次補課,他們提前做好了講義和備案,將自己在參加數學競賽中積累的一些經典題型和經驗與同學們分享。

  增負

  如果自主招生人數再繼續放開,不僅給參考學生增加壓力,也給不能參加考試的學生帶來壓力

  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報名的程序還是比較繁瑣的。在報名開始的時候,除了學生要樓上樓下地來回跑之外,很多高三級的年級長和學校校長的工作都因為得不停地給學生簽名和蓋章而被擾亂。

  “08屆的時候感覺挺好,那時候學校限制人數很嚴格,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同學就不用操這個心了。”黃培英老師認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在他看來,現在自主招生考試人數有點氾濫,甚至有點“變味”了,對學生而言,也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壓力。他記得上一屆有個學生報了很多所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問其為什麼要報這麼多?學生答是媽媽讓報的。看著自己學生不堪重負的模樣,黃培英老師真想打電話給孩子家長,説乾脆讓媽媽自己去考吧。

  然而,正當自主招生聯考有擴張之勢時,教育部謹慎地收緊了自主選拔錄取政策,重申“自主選拔錄取招生人數控制在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以內”。實際上,這一規定早在2003年便隨自主招生試點同時出臺,但一直未被強調執行。隨著高校自主權的逐步擴大,這一“紅線”逐年被各校突破。

  廣雅中學的一位老師認為,雖然目前還沒有感覺到學校的高考備考節奏發生變化,但如果自主招生考試的人數再繼續放開的話,真的可能會影響到學校的高考備考,這不僅給參加考試的學生增加壓力,也給不能參加考試的學生帶來壓力。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廣州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培訓機構開始打出自主招生考試培訓的招牌了。在廣州許多重點中學年級長的辦公室裏,許多培訓機構的材料和宣傳單頁雪花般地飛來。在黃培英老師的辦公桌下,已經堆壓了許多這樣的宣傳單頁,他表示,學校絕不會推薦學生去參加這些培訓。

  廣州立尚教育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大機構都嗅到了自主招生考試的商機,“但這個‘香餑餑’聞起來香,吃起來不容易”。她表示,因為沒有考綱,也沒有太多所謂獲取“一手信息”的渠道,所以很多機構還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自主招生的培訓業務,但她表示,“現在很多家長都很看重這個考試,為了迎闔家長的心態,很快會成為一門生意,今年是第一次大熱,明年會更熱”。

  記者也了解到,廣州目前的輔導機構報出的“自主招生”輔導班費用大都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但學生響應的程度並不算熱烈。此外,很多前來廣州參加考試的省內學生也是和家長至少提前一天抵達廣州,路費和食宿費用也要花掉一千多元。

  聲 音

  偏才、怪才?

  優惠加分?

  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機會,關鍵取決於往哪個方向走。其核心使命是為高校選拔創新型人才,這條路走對了,不僅會影響到國家的人才儲備,也會對中學的教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有些特別的人才通過一般高考的程序很難進入理想的大學,高校自主招生應該為他們開一扇特別的門,像有些有發明創造的中學生,像韓寒這樣的人才,都應該是自主招生的對象。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偏才和怪才的成長空間並不大,但在任何時代、任何教育制度下,必然都會産生偏才和怪才,關鍵是要有個發現和培養他們的途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

  優惠加分?

  自主招生考試應該變政策加分優惠為多元錄取。依照目前的自主招生規則設計,學生先參加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通過考核,取得相關加分優惠,然後參加集中高考,達到高校的優惠錄取條件即可錄取。這種優惠加分,雖然體現了對學生高考成績之外的其他素質的關注,但是,也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重要性。

  把加分政策變為多元錄取,則可以徹底改變這種分數觀念。香港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就是如此,學校自主提出申請者的高考分數要求,然後根據申請者的高考分數、中學學業成績、綜合表現,結合學校舉行的面試考察綜合錄取。內地高校可以借鑒香港高校,與其在考前確定資格加分,還不如在考後綜合評價。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

  掐尖?

  自主招生考試現在被指責為“掐尖”,暴露了當前自主招生考試的弊端,即它的保守性。“掐尖”是懶漢式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一種挑選,這樣的人才學校裏大把,通過高考就可以實現選拔了。如果某一方面有獨到之處,但成績並不優秀的學生通過自主招生被錄取了,那麼這個學生的“傳奇”會成為街談巷議的事,這可能會成為影響一個學校甚至一個地區的事件。而現在的事實是,人們不相信“傳奇”,只相信分數。如果自主招生考試背離了選拔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就失去了意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

  薛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