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糧食生産何喜何憂(春耕調查 上)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0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錦銳正在農資門市部查看化肥質量。

  本報記者 賀勇攝

安徽鳳臺縣農業合作社對麥苗進行病蟲害統一防治。

  陳彬 單兆偉攝

  編者按:“節氣不等人,春日賽黃金。”陽春三月,春耕備耕的熱潮在祖國大地上從南至北掀起。在糧食連年增産、農民持續增收的背景下,今年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如何?生産資料及生産資金是否有了著落?農村勞動力供給形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深入安徽和內蒙古的春耕一線進行了調查,文章將分上下篇刊出。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糧食面積穩中有增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素有“塞上糧倉”之稱。

  4月4日一大早,家住土默特左旗城留村的農民王同所就忙碌著往地裏送農家肥。王同所家裏種著70畝地,今年,他準備種50畝玉米、3畝小麥,其他的地再種些瓜菜。

  和王同所一樣,今年土左旗農民早早地就開始了春耕備耕生産。在田間地頭,到處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一派人勤春早的景象。今年2月,土左旗普降中到大雪,平均降水達10.5毫米,有效緩解了旱情,各水庫、機電井全部開閘放水,已完成冬春匯地50萬畝,並且匯地面積還在不斷增加,基本可以做到不誤農時,適時播種,為今年的春播生産打好了基礎。

  “這幾年,國家對糧食生産越來越重視,種糧趕上好時候了。”王同所樂呵呵地説。

  去年玉米行情好,“6萬斤玉米基本上是按8毛的價格賣的!”僅玉米一項,去年王同所家的收入就達到4.8萬元,加上瓜菜收入再扣去成本,純收入大約3萬元。王同所對這個收入很滿意,“家裏6口人的地,實際就我和老伴兒侍弄,一年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有1000多塊錢的收入,不錯啦!”

  “這些年,中央對農業補助政策一個接一個,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每一項都觸動著農民的心。在土左旗,去年國家對農業的補貼,每畝達到了65元。”土左旗農牧業局黨委書記李寶志説。

  改善農村和農業生産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增收的積極性。近幾年來,土左旗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我們村原來只有7口井,這幾年新修了39口井,現在共有41口井(原有的部分機井已不能使用),澆地比以前方便多了不説還省錢。”今年71歲的白廟子村村民雲錦銳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硬化的水泥路面進院落、連地塊,種地收糧的農機具可以從家裏開到地頭。”

  雲錦銳介紹説,去年家種了60畝地,除了3畝種小麥做口糧田外,其他全部種青儲玉米。“畝産4噸,每噸270元。”雲錦銳一家的毛收入達到6萬多元,刨去成本,純收入達到4萬元。

  “如今想要多種些地也不行了,家家戶戶都想種,沒人願意外包。”城留村村長王金良告訴記者。

  李寶志介紹,受玉米漲價和國家對種糧實施補貼性投入的激勵,今年全旗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預計突破100萬畝,其中玉米將達到85萬畝,較上年增加5萬畝。

  合作社發揮規模效益

  農民種糧收益有保障

  地處淮河中游的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被譽為“淮河明珠”,89萬畝耕地,以麥子和水稻種植為主。2009年和2010年,鳳臺連續被評為安徽省糧食生産先進縣,並且實現了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七連增。

  4月3日,車子在鳳臺楊村鄉店集村的鄉間小路上穿行,路旁的麥苗因為一場及時的春雨,顯得鬱鬱蔥蔥。接受記者採訪時,53歲的蘇國有剛剛從田裏回來,鞋子上沾滿了濕潤的泥土。“現在正是防蟲的時候,不久前村裏剛打過藥。今年的小麥雖然遇旱,但是長勢不會比去年差。”蘇國有説:“種了30多年的地,這幾年格外省心。”

  幫老蘇省心的,正是村裏的專業合作社。老蘇種了40多畝地,一季小麥、一季水稻,從農資的籌備到播種(插秧),再到中期的田間管理,最後的銷售,幾乎都由村裏的幾家農村專業合作社一手包辦,“農民抱團闖市場”不僅僅實現了規模化的種植、養殖,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在店集村,從最初的機插秧協會開始,到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多個專業的農村合作社,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負責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騫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耕種、秸稈打捆;宏天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秸稈利用……同時,幾家專業合作社和店集糧油工貿有限公司共同組建騫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的引進與推廣、種子繁育與供種,以及農産品的回收銷售工作。

  “過去打一次藥就需要20元,現在打4次也只需要這麼多錢,而且不費力氣,還能避免過量打藥。”老蘇介紹:“與過去相比,現在一畝地産量最少提高100斤左右。”由於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在價格上,比農民自個單賣高了1毛多。老蘇坦言,自己的一畝地,加上補貼,一年下來利潤應該有1500元。

  店集村村支書陳宏斌介紹:“合作化組織覆蓋了農業生産的各個領域,並且逐步在實現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旋耕(育苗)、統一播種(插秧)、統一開溝(調水)、統防統治、統一收割、統一回收銷售、統一秸稈綜合利用等。實行‘十統一’後,我們村5000多畝地,每畝地能增産兩成,減少投入約200多元。”

  目前,鳳臺縣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已經達到了205個,農産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自然人註冊的各類農産品商標已經由“十五”期間的50多個增至120多個。

  但在陳宏斌看來,由於合作社往往是村民自發組織,合作水平低,領導層重盈利、輕服務,社員重分配、輕積累的現象比較嚴重,社員與合作社之間沒有法律約束,並沒有真正抱成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仍然較弱。

  農資産品價格上漲

  農民增收壓力加大

  “今年種子和化肥的漲幅都比較大!”土左旗察素齊鎮一家農資經銷點老闆趙雪松告訴記者,今年玉米的種子價格普遍漲了25%以上,“像樂玉1號,內單314現在都要10元一斤,去年只要8元。”記者在價格表上看到,除了“九園一號”外,其他的玉米種子價格幾乎都為每斤10元,個別的為11元。

  化肥市場也普遍看漲。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今年二銨(磷酸二銨)100斤一袋需要180元,而去年只要145元;尿素漲得不多,去年一袋93元,而今年要100元一袋。

  “種糧收入多了,可農資漲價太快了!”王同所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遍賬,每畝至少需要5斤玉米種子,每斤平均漲3塊,這就是15塊;化肥每畝需要50斤,大約上漲20元,僅這兩項就增加成本35元,按照50畝地計算,大約需要增加投入1800元,而這還不算油價、水價、人工成本的上漲。

  説到油價,王同所有些激動,“去年柴油每升4.6元,今年漲到7元多,這樣算下來,今年總成本至少比去年增加3000元以上。”

  “如果今年糧價仍然維持在去年的水平,那麼種糧效益肯定就不如去年了!”王金良對今年的狀況有絲隱憂。

  説起高漲的農資價格,趙雪松指著門前停著的一輛輛農用三輪車説,以前,雇他們把農資從倉庫運到門市部,一趟只要4塊錢,現在是10塊。連這都漲了,農資漲點價也算正常。

  “農資漲價可以理解,但關鍵是有關部門對漲價幅度要嚴格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儘量和國家下達的農資綜合直補金額相匹配;如果過度漲價就會嚴重打擊農民種糧、種菜、種棉的積極性。”王金良説。

  隨著農資價格上漲,春耕資金需求也相應增加。據呼和浩特市農牧業局局長范挨計介紹,今年全市共需春耕資金21.67億元,較上年增加4.87億元,其中農民可自籌8.18億元,需金融機構貸款13.49億元。目前有關單位正積極協調銀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加快辦理速度,以彌補農民資金缺口。

  雖然農資價格普遍看漲令前來購買的農戶多少有些抱怨,但據土左旗農業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李洪江介紹,從檢查結果看,該旗農資市場總體較規範,農資質量令人放心,同時市場供應充足,誤不了農時。

  記者了解到,目前,鳳臺縣春耕農資和春管各項措施已經落實到位,該縣已出動農業執法人員60余人次,檢查了50個種子交易市場86戶種子經銷商、抽驗130份種子樣品,全縣春耕備耕物資已經籌備尿素6000噸,複合肥10000噸,水稻良種18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