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部分富二代講述工作生活稱不應因財富被貼標簽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14: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新一代企業家。楊 威繪

  富二代=紈绔子弟嗎?

  ●由於收入條件、生活經歷等不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社會需求會有較大差異。不應該讓"身份標簽"成為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

  開著奔馳跑車、背著愛馬仕包、戴著香奈爾項鏈、拿著蘋果手機、穿著剛從香港"血拼"回來的時裝,精緻的粧容、悉心的搭配,艷艷就這樣來到記者面前。

  艷艷今年23歲,老家在安徽,父親本來在老家某工廠有一份穩定工作。艷艷初中畢業時要到北京學表演,父母擔心獨生女兒一個人生活不好,加上家裏的親戚朋友都在做服裝生意,父母就辭職陪著艷艷一起到了北京。由於頭腦靈活,不怕吃苦,幾年光景,艷艷父母就把在北京的服裝批發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還在廣東開了加工廠,很快積累了大量財富。

  學了5年表演,眼看著同學們開始拍戲、拍廣告,長相甜美又喜歡表演的艷艷卻留在家裏,過起了"啃老"的日子。

  "爸媽不想讓我進娛樂圈發展,覺得不適合我,他們只想讓我快樂地生活。"艷艷説。

  艷艷住在北京中央商務區附近,她每天的生活是睡到自然醒,仔細打扮後,要麼出去做美容、按摩,要麼約好友逛街購物、看電影、 唱卡拉OK,有時晚上去酒吧坐坐。她最常做的事是研究服裝新趨勢和化粧技巧。艷艷在外消費全部刷信用卡,60萬元的信用額度讓她基本不用擔心自己的消費會被"卡"住。今年春節前後,艷艷去了兩次香港,50多萬元的消費,已經全由父母"報銷"。

  總體上看,艷艷似乎符合人們對"富二代"的全部印象,但這個小姑娘卻不希望被貼上"富二代"的標簽。

  "現在社會有種誤解,一説'富二代'就是那些不好的事兒:敗家、炫富、飆車撞人……這只是個別現象。"艷艷説,她的圈子裏就沒有誰是為了炫耀專門進行高消費,"我們的父母在創業過程中吃了很多苦,他們不希望我們再過同樣的生活。如今,經濟條件好了,父母讓我們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住得舒適一點,應該沒什麼錯吧。"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龔維斌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加深,人們的需求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於收入條件、生活經歷等不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需求會有較大差異。對此,應該正確面對,不要讓"身份標簽"成為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

  他認為,富裕起來的人希望穿著高檔名牌、出入有私家車接送、打高爾夫球玩高雅運動,這些需求都是正常的。

  最近,艷艷做了一件自己覺得很正確的事:曾經給艷艷家做過裝修的一位老鄉,近來家裏突遭變故,一家老小生活陷入困境,艷艷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去銀行取了2萬元交到那位老鄉手裏,她説:"別的忙我幫不了,拿點錢給他救救急是我力所能及的。"

  以前為了消磨時間,艷艷曾經學過英語、蛋糕製作等課程,但都由於目標不明確而沒有堅持下來。現在她打算認認真真地做事了,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一家咖啡店:"這是我喜歡的事,一定努力把它做成功。"

  富二代=沒有煩惱嗎?

  ●當別的年輕人還在為求學、就業而發愁時,父母就幫他們安排好了學校、工作,但無論是從國企基層做起,還是在家族企業位居高位,他們同樣感覺身心很累

  每個工作日,北京復興門地鐵站,也許很多乘客會跟一個長著大大眼睛、皮膚白皙、陽光帥氣的小夥子擦肩而過。和每一位在金融街上班的年輕白領一樣,他也是腳步匆匆。可能不會有人去多想這個男孩來自怎樣的一個家庭。

  他叫楊思臣,今年28歲,籍貫浙江溫州,父親是一名房地産商人,資産有幾億元。還在楊思臣讀書時,家裏就在海淀區給他買了一套複式結構的房子,現在家裏有一輛奔馳、一輛路虎。但他寧願每天早上坐40多分鐘的地鐵,一路"擠"著去上班,因為這在他看來是最快捷的出行方式。

  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親在楊思臣初中時就把他送到北京。考大學時,因為家裏生意的關係,他填報志願時選擇了金融。金融碩士畢業後,經過父親朋友的推薦,楊思臣進入一家國有企業從事專戶理財。從基層做起,5年時間他已經能夠帶領一支團隊,操控的資金也達到幾個億的規模。工作能力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去年還入了黨。

  楊思臣為人低調。在北京讀大學時,雖然學校離家很近,但他基本都住在8個人一間的宿舍裏,不願意顯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工作以後,每天擠地鐵,不穿名牌,所以至今幾乎沒有同事知道他的家庭出身。

  雖然生活和工作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但楊思臣也坦承,和他一樣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有煩惱,普遍感覺心很累。像他這樣在外面闖蕩的,要從底層做起,會害怕自己發展不夠快,害怕被淘汰,學習壓力很大,時刻不敢懈怠;至於那些在家族企業裏工作的,年紀輕輕可能"被安排"在很重要的崗位上,他們要比別人更加不能犯錯,因為一個決策失誤可能會給整個家族帶來顛覆性的損失。他們的日子並不輕鬆。

  為了繼續充電,楊思臣目前正在參加一個培訓課程。課程通常安排在週末,他堅持每堂課必上,風雨無阻。中午不能回家吃飯,他會和班裏同學一起吃,AA制。但有時他也會婉拒同學們的邀請,在超市買個麵包,然後坐回他停在角落的奔馳跑車裏,就著礦泉水慢慢啃。

  廣東省工商聯曾經對部分民營企業展開調查,發現有六成企業主對第二代不刻意強調接班,而是要他們先打好知識基礎,提高綜合素質,再通過不同崗位鍛鍊,發展個人興趣,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繼承父輩事業。這些企業主認為,這樣才是對企業負責、對下一代負責。

  富二代=容易成功嗎?

  ●父輩的財富會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一場長跑比賽,擁有良好的起點雖然重要,而最終的成功與後天的努力也密不可分

  家裏的財富會給他帶來什麼?面對這樣的問題,楊思臣略微沉吟後説,財富會提供一個平臺。對個人而言,這個平臺可以讓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接觸到高層次、大場面,從小會培養出一種見識和氣度。對所有出身富裕之家的孩子而言,這個平臺可以充分挖掘天賦,施展他們的才能。

  楊思臣的説法印證了一種觀點,即:"富二代"腳下是金子做的墊腳石。父輩的財富和資源會讓他們在發展競爭力上強于普通人,"馬太效應"會使強者愈強。但楊思臣覺得,人生是一場長跑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未必是最終取得勝利的那個人。後天的努力以及自己能力的提升都很重要。

  楊思臣説,公眾之所以會對"富二代"有成見,是因為我們的財富來得太容易,沒有通過個人奮鬥就成為了"有産者"。部分"富二代"的生活方式也的確會引起年輕人財富觀的變化。未來還要重視培育健康的國民心態,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肯定務實進取,鼓勵個人奮鬥,克服急功近利、貪大求全、炫富鬥富等不健康心態。

  龔維斌認為,經濟在發展,"富二代"本身無可厚非,關鍵是要看社會流動的機會是否公平合理。他提出,直面"二代"現象,首先我們應正視現實,科學理性地分析社會流動中存在的問題,既不要漠視、掉以輕心,也不要情緒化地誇大、驚慌失措。如果在代際傳遞中把那些通過自身努力、合法致富的"富一代"全都變成"窮二代",這也是不可取的。

  專家提出,"二代現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底層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看不到提升社會地位的希望。

  龔維斌建議,要從制度和政策層面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制定完善的公共政策,拓寬社會流動渠道。進一步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資源,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強對普通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權益保護,促進起點公平,提升他們獲取資源的能力。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和機會配置中的作用,也要充分發揮公共政策特別是社會政策對資源合理配置和弱勢群體保護的作用。

  (根據採訪對象本人要求,文中艷艷和楊思臣均為化名)

  每個人都該有致富機會(市場漫步)

  "富二代"受到關注,實際上也是人們對社會公平的不滿和對自身命運的焦慮。要深入改革財富分配機制,消除造成階層固化的制度樊籬,讓越來越多的人腰包鼓起來

  上世紀80年代出生,持有鉅額家産,多以飆車、炫富等字眼出現在公眾視野,但也面臨著教育、接班等困境……這兩年,一撥年輕人逐漸"浮出水面",這就是"富二代"——社會轉型中一個特殊群體。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原有較簡單的社會結構細化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産業工人、農業勞動者等多個社會階層。一些人抓住機會,率先致富,並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子女,"富二代"應時而生。

  "富二代"受到關注,主要在於貧富差距鴻溝。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5919元;而去年南方某省對部分"富二代"群體的調查顯示,他們中超過半數的月消費水平在5000元至1萬元之間,1萬元至2萬元的佔17%,2萬元以上的佔6%。如果普通人辛苦一年的全部所得,還不如"富二代"一個月的消費支出,這其中的巨大差別,怎能讓人平靜!

  "富二代"受到關注,也是人們對社會公平的不滿和對自身命運的焦慮。如今,當一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當很多普通人面對高房價只得蝸居……那種隨意花錢、甚至有意炫富的"富二代"生活方式,自然引起質疑。近期,隨著飆車傷人、生活奢靡等負面新聞連續傳出,"富二代"幾乎與"紈绔子弟"畫上了等號。

  在經濟社會轉型期,"富二代"之所以受到高度關注,根本原因還是"富一代"的合法性還沒有完全被民意接納,對"富二代"的合法性也就多少有些疑問。

  應當承認,在完善市場機制的過程中,確實有人鑽了制度的空子,走了致富的"捷徑"。但也應當承認,大多數"富一代"的財富都是艱苦創業、努力拼搏的結果。一些"富二代"炫富、招搖、張狂,但很多"富二代"有抱負、有理想、有教養,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少"富二代"憑藉自身努力已經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尊重。

  人生而平等,人事實上又不可能絕對平等。根據《胡潤財富報告》,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陸千萬富豪和億萬富豪人數分別達到87.5萬和5.5萬人,中小規模的家族企業則更多。今後,必須繼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對那些侵吞公共利益和社會資源的非法致富,給予嚴厲打擊;鼓勵、扶持合法致富。同時,改革財富分配機制,消除造成階層固化的樊籬,讓每個人都有致富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腰包鼓起來。

  另外,財富的多少只是外在差別,心靈的隔閡更值得關注。如今,一些"富二代"只願意待在自己的圈子裏,與"窮二代"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必然加劇階層割裂,影響和諧穩定。有關方面應引導"富一代、二代"將部分財富通過捐獻等方式回饋社會,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作為"富二代",也應繼承父輩吃苦耐勞、奮力創業的精神,秉持節儉傳統,強化公平意識,主動在傳承家業、建立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