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2天2次直升機救驢友惹爭議 每小時3千元疑浪費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隊員反思

  “用反射光吸引到救援隊”

    歐珀萊説,當時他們聽見救援隊直升機的飛行聲音,但是因為他們在山間目標較小,直升機沒能馬上發現隊員。

    “我們之間接受過相關培訓,在這種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用鏡子反光,吸引救援隊員的注意。”歐珀萊説,其中一名隊員拿出鏡子,對著直升機照過去,很快救援隊員就發現了他們。

  “勞師動眾,很不好意思”

    歐珀萊説,經過這次事件讓她對登山有了更新的認識,“保護好自己,儘量不麻煩別人。”

    2004年開始從事登山活動的她,自稱幾乎爬遍了北京周邊大小山頭,認為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現實情況是,山上依然時刻充滿風險,稍不留神自己就將陷入危險的境地。

    歐珀萊説,2006年9月23日,也曾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當時我組織了一些隊員在北京昌平的虎峪活動,沒想到進到山裏後,迷失了方向。”

    走不出大山的他們同樣是在北京警方的救援下平安出山。歐珀萊説,通過這兩次事件,促使她以後對登山運動更小心,更細心,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

    隊員祝先生則表示,他以後寧願多加小心去準備登山,也不想再次因為他而動用直升機,“勞師動眾,很不好意思”。

  警方呼籲

  不是穿上衝鋒衣就能成為驢友

  救援産生的各種耗費也是對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

    在兩次救援行動中,北京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不間斷進行滾動播報。

    華西都市報記者注意到,門頭溝的救援行動是從昨日淩晨4點開始播報的,有網友感嘆“太給力、太及時、太敬業了”。

    昨日中午1時許,“平安北京”以“登山提示”為話題,發佈6條微博,對登山者進行提醒,其中第一條微博中寫道:隨著天氣回暖,不少朋友都愛外出登山踏青,登山是件好事,但近期也發生了登山愛好者集體被困的情況。在此提示大家不是穿上衝鋒衣就能成為“驢友”,不是有一兩次個人探險經

    歷就能擔負起帶領團隊的使命。追求挑戰要從確保安全出發,不能把探險變成冒險,不能把開心變成傷心。

    “平安北京”説:登山的目的在於健身和旅遊,在於放鬆和快樂,而不是冒險、涉險和追求刺激。並表示“每次對登山迷路者的施救都需要出動大量的警力和各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如果天氣條件惡劣或被困人員的位置無法確定時,還需要其他救援設備輔助。因此,在不具備必要的登山知識或充分的準備時,不建議大家貿然登山,這既威脅自身安全,另外因救援産生的各種耗費也是對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

  專家解析

  “要進山,先要了解大山”

  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西方登山已形成一整套的機制

    著名登山家、中國登山協會對外交流部主任兼中國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昨日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表示,中國登山運動與西方相比興起較晚,在制度程序上都有很多不足。

    “國外的登山路線一般都很成熟,登山者也都會選擇這些路線進行活動。其次,西方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機制,比如進山要和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備案等等。”王勇峰介紹,國外對於探險式登山活動要求更嚴,對於登山者的身體素質、經驗等會進行基本的評估。

  除了前期的制度性排除危險

    外,後期的救援保障中國和國外也存在差距。歐美等戶外登山運動發達國家,都有發達的立體化登山戶外救援體系,很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從預警信號的發佈到救援的實施。

    王勇峰説,目前在中國,山難的救援機制和救援體系尚未建立起來,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和危險,報警、救援都存在很大的困難。

    針對北京發生的兩起登山者山中迷失事件,王勇峰建議,登山者在登山前一定要對路線進行徹底的了解,“要進山,先要了解大山。”(記者王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