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依然活著(2011.04.05)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5日 2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畢士敏的姐姐:

    如果您去墓碑去看的話,墓碑上面不止他一個,因為在她之後,從九月底到現在,真的得有上百個捐獻者的名字了,覺得還是挺多的,做這些善事的人還是挺多的。

    主持人:

    實驗室裏的解剖是一個理性科研的過程,但是學生們營造的那種儀式感,卻又充滿了人文關懷。岩松,為什麼説這是必須的?

    白岩松:

    其實不光是在醫學院的學生們,要給予對他們科學進步這種幫助的遺體捐獻者表示足夠的尊敬,其實也是對逝者家屬們的一種告慰。其實不僅僅是這些學生要這樣做,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未來恐怕也要這麼做。每年清明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仔細想想不都是他們的受益者嗎?直接或間接,因為醫學的這種進步也在護佑著我們。

    每年在這樣一個時刻,不僅僅祭奠我們的親人,祭奠我們的友人,每年也能感謝一下為這些醫學事業作出貢獻的,還會在後面不斷添加的這些名字。我覺得如果這些學生表達了足夠的尊重,當社會開始表達越來越多尊重的時候,也許勇敢地走進這樣一個讓眾生受益的行業的人會更加增多,我覺得這就是人類的希望所在。

    主持人:

    而每一個遺體捐獻者,他們做的決定,確實在提醒我們如何看待生,如何看待死。

    白岩松:

    沒錯。其實説句良心話,我覺得對中國人來説,其中有一堂大課一直沒有很好的上過,就是關於告別這個世界,或者説關於死亡。因為死亡在我們的身邊太過陰暗,太過悲傷,太過忌諱,甚至人們都不敢談論它。也正因為如此,它被徹底地恐懼化了,但其實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也可以笑著去告別我們的親人,而且人或許有另外一種方式活著,比如李白,我始終認為他今天還活著,而且再過200年還活著,不僅在中國人的心中,在世界各國都是,像小畢這樣也是。

    市民2:

    這是我們按照她的遺願來做的,有些親人還是有些想法。不過終究還是他們自己,這樣高境界選擇,我們非常佩服。

    市民3:

    我認識很多大夫,包括親戚裏也有學醫的人,他們所有的成長,一定是建立在這種基礎醫學之上。

    市民4:

    看這些墓地的這些人,他們佔的地方不多,就這一點,但是他們的這種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非常可敬的一些人。

    市民5:

    我也準備捐獻,在去世以後,能用的部分。

    市民6:

    她很早就要把遺體捐獻,要做公證,當時她也徵求我們的意見,其實我們的意見改變不了她什麼。

    市民7:

    其實説實話,婆婆選擇這條路,每次清明的時候,我們也覺得沒地方可去,但是我們還是覺得無怨無悔吧,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