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墓地沒有所有權令生者難安 專家呼籲應改變現狀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4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墓地續費費用高

  “不看了,大通鋪似的,活著扎人堆裏,死了還是人擠人。”《非誠勿擾2》裏,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在看墓地時説的經典臺詞,成為對現實生活的莫大諷刺。事實上,能住上“大通鋪”已算奢侈,網友哀嘆:生時做房奴,死後做墳奴。

  又到一年清明,倍受關注的“天價墓地”近日又曝出新的“禍端”,深陷“20年使用期限”的爭議漩渦。如何才能終結公眾年復一年“死不起”的憂慮,又能讓逝者“有尊嚴”?廣東各地頻出惠民殯葬措施,為何依然有天價殯葬事件發生?

  在一連串的疑問面前,專家市民齊聲呼籲,相關殯葬改革法規不該一拖再拖,是時候該出臺了!

  墓價對比:

  不到20年起碼漲十幾倍

  廣州一家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公墓,第一批墓地價格最貴的3000多元,而目前每穴墓地面積不到2平方米,最便宜的差不多5萬元,最貴的超過10萬元。“購買了墓穴,自然要建造墓碑,過去一塊碑才20元,現在最低的5000多元,最貴的差不多2萬元,刻字費500元。如果購買兩個墓穴合建墓面的,還要另掏所謂流水位費。市民梁先生的母親在其父親去世20年後壽終正寢,近日他把母親與父親合葬時一共花了8萬多塊錢,佔了整套殯葬費用的五分之四。

  “墓地沒有所有權”令生者也難安

  經營性公墓20年使用期滿,廣州已開始出現未續租而欠交管理費問題。這是否意味著欠費墓穴將成為“無主孤墓”?目前尚未明確。

  “天價墓地”年年被“炒”後,今年的清明時節因“不少地方出現公墓20年使用期滿,面臨續收管理費問題”而有了新的爭議點:墓地只能用20年是否合理?

  根據民政部1992年發佈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到了1998年,民政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意見的通知》要求,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則上以20年為一個週期;而此前一年頒佈施行的《殯葬管理條例》,並未涉及20年後續費問題。

  如今,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出現公墓20年使用期屆滿,面臨續收管理費的問題。記者走訪廣州幾家公墓發現,一些公墓已經開始出現欠交管理費的情況。上世紀五十年代建成的銀河革命公墓,近年來就出現個別墓穴到期,卻沒有來續租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極個別的。出現欠費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有的後人可能舉家搬遷或移民了,有的也可能出現了沒有後人的情況。”有關負責人表示。

  4月2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李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我們一直強調,墓地只是租賃關係,不是産權關係,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簽訂合同時,20年是一個期限,20年到期以後,雙方根據協議規定執行管理費的收費。

  霎時,互聯網上針對這一“言語”的聲音一浪蓋過一浪。截至昨日中午12時,單是三家門戶網站組建的微博即時交流平臺上就有近萬條次的轉貼,爭議之聲更是不絕。一則名為《雷人催款單:您的墓位已欠費》的網帖還直言:“活著,買個商品房還有70年使用權呢!死了,花那麼多錢買三尺見方的地方安個身,怎麼就只剩下了20年使用權?”

  “安迪兒的blog”在微博上哀嘆,“生時為房奴,死後做墳奴”;網友“蜜蜂豬”則在自己的空間上説,“城市墓地每隔20年便要被催費一次,否則就要視作‘無主孤墓’,這讓死者何安,又令生者何安?”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殯葬專家喬寬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這個墓穴的使用年限是十幾年前定出來的,那時候的人們平均代際年齡還是20年,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計劃生育的實施,晚婚晚育的現象很多,許多家庭的代際年齡都拉長了。他建議,一方面要延長墓穴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如何處理過期墓穴,應該有法律條文明確規定,然後統一執行,同時要考慮老百姓可承受的方式。

  據介紹,由於很多地方,比如廣州的許多墓園建設時間都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而民政部和各地的相關規定都是在九十年代出臺的,因此,20年的使用期限也將臨近,可以想象,在未來幾年內,公墓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續租問題。而無主墓穴應該如何處理,目前也無明確規定。

  李波強調,民政部門一直在調研這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準備下一步修改相關規定,對收費情況作進一步規定。

  墓穴到期天價續費著實受不了

  天價殯葬事件頻發,“當花了一大筆錢後卻被告知20年使用期屆滿還要續收管理費時,民眾的反應較大,甚至無法接受,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20年限制引發諸多問題,有沒有可能“一墓定終身”?廣東省、廣州市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均解釋,根據民政部門的規定,規定管理費只能收取最長年限為20年。這個政策是全國執行的,因此目前不存在這樣的墓園。

  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卻發現一些“早期墓園”,如廣州市的新塘中華永久墓園就由於建設時民政部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因此早期墓主就能按照“老人老辦法”,即第一批墓穴就不用再續交管理費;而後來入葬的墓地都要在20年管理費到期後,續交管理費。

  根據廣州市殯葬管理公共信息網提供的消息,目前廣州有12個經營性公墓,在購買墓地的同時,逝者家屬還要根據墓地的不同價位繳納管理費。記者走訪部分墓園發現,這筆管理費包含了日常的維護、綠化、管理等,而最便宜的一年也要200元左右,相比每年只需幾十元的骨灰寄存管理費,墓地管理費用也不菲。

  據了解,廣州早早就制訂了《廣州市十區公益性骨灰樓規劃》,十區共規劃興建公益性骨灰樓72間,增城市、從化市也各自製定了轄區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規劃。目前,全市已投入使用的公益性骨灰樓近40間。雖然目前市民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骨灰寄存的還佔多數,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墓地。

  “尤其是現在骨灰寄存已經超出飽和狀態的時候,越來越多人寄望‘一勞永逸’的墓園,以為花一大筆錢就能買個‘安穩’。”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雖然各地都出臺了惠民殯葬措施,但另一方面天價殯葬事件卻頻發,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墓地的不確定性,稀缺的資源使得一些商家有利可圖,並把高額的負擔轉嫁到民眾身上。“所以,當花了一大筆錢後卻被告知20年使用期屆滿還要續收管理費時,民眾的反應較大,甚至無法接受,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民政部有關人士也表示,墓地不屬於殯葬基本需求之列,所以並不鼓勵大家都要去尋找墓地,也就不屬於國家必須要去保障的範圍。

  第二次殯葬改革急需進行

  “入土為安”是天價墓地“死結”,而規範殯葬服務市場的基本法律仍處“難産狀態”

  “動輒幾千元,甚至十多萬元的殯葬費雖然有非正規的‘白事先生’從中欺騙,但與國人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及面子文化也不無關係。”一些學者指出,“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是推行殯葬改革的最大障礙,也是天價墓地、天價殯葬費的“死結”。

  記者了解到,廣州目前市中心區域的公墓墓穴的價格最便宜的也要在6萬元以上。這些墓穴一般約1平方米,以廣州年火化量3至5萬具的數量來説,如果全部要下葬,就必須佔去5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顯然,“入土為安”的觀念在當下及未來都是不現實的。但很多市民卻覺得,喪葬費花得越多,逝去的親人似乎就越有面子,在這個時刻再討價還價,似乎不合時宜;讓逝者儘快入土為安、盡善盡美地辦好喪事被視為對逝者“最後的禮物和尊重”等,使得一方面墓地價格扶搖直上;另一方面,廉價節地的“綠色殯葬”卻備受冷落。

  “由於民俗文化的慣性,以及社會心理壓力的影響,民眾對綠色殯葬還需要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atii00”等網友紛紛建議,現階段須依賴“完善的法律法規來支撐”,“政策不能拍一下腦袋就出臺”“要經得起論證”。

  民政部日前發佈了《遺體火化服務》等七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將從4月5日清明節當天實施。據悉,這是中國殯葬行業首次發佈服務標準,將對提升殯葬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群眾殯葬服務需求産生積極影響。但學者們指出,除了行業標準以外,還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時代要求、滿足百姓需要的殯葬新法。

  其實早在2002年,民政部就已開始進行《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的調研工作,2005年,國務院法制辦將修訂該條例正式列入當年立法計劃。2007年,《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全文公佈徵求意見,其中明確嚴禁任何人炒買炒賣公墓,因而一度被輿論寄予“終結殯葬暴利”的期待。然而歷經數年,這一規範殯葬服務市場的基本法律仍處於“難産”狀態。

  有學者指出,中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第一次殯葬改革,初步實現了從保留遺體到保留骨灰的轉變,現在急需進行第二次殯葬改革,提倡少佔地或不佔地的葬式,即實現從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轉變。殯葬工作不應當只局限于管理,國家應當制定殯葬法,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同時,從“入土為安”到綠色殯葬觀念也需要各方推動、推廣。

  觀點PK:經營性公墓該不該控制規模?

  正方:正如活人都需要有住房一樣,人死後也必須做到“死有所葬”,因此,政府應當把公墓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

  反方:殯葬改革的目標是火葬,火化後的骨灰不再佔地埋葬,以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因此,經營性公墓作為一個歷史性産物,應當控制其規模,不應鼓勵其發展。

  90歲的彭老太太坐在老伴的墓碑旁曬太陽,從2001年至今,老伴逝世已逾10年。彭老太太三代的兒孫們,正在墓前忙著焚香獻花。放眼望去,墓碑在蔥鬱的松柏間,層層疊疊。

  這裡是存放著2.5萬骨灰盒,有著8000多塊墓地的廣州銀河公墓。在這片佔地300畝的公墓園內,去年新建的500多個墓地,如今剩餘量已不到70個。“搶手”的墓地,儼然已是一種稀缺資源。

  “地總有用完的一天,你看,現在的新墓是越來越小了。到時候,有錢可能還沒處買去”。老人家有心無心的念叨,恰恰牽出了一個讓人更為關注的話題:如果墓地資源趨於飽和,“綠色殯葬”又不斷遇冷,若干年以後,上哪找墓地去?

  墓地正在變小

  “死不起”已經不是一句玩笑話。

  此前有媒體報道,廣州墓地每平方米的均價早已超越了房價。一塊普通墓地售價在2萬元到6萬元之間,而靠近市中心的墓區,墓地價格超過3萬元,最高的達幾十萬元。

  以新塘公墓中華墓園為例,墓穴價格從18800元到64380元不等,而新塘藝術園香園的價格則是每平方米14400元,與樓市價格相差並不遠。此外,石墳價格同樣不菲,根據新塘公墓的價目表,一個青石浮雕中堂就要50570元,其他的石墳款式,基本上都在25000元到50000元中間徘徊。

  除了墓穴價格,每個墓碑還需要收取管理費、安葬費等。像彭老太太老伴在銀河公墓的墓地,10年前,面積約6平方米花費就將近20萬元。一筆賬算下來,墓地每平方米均價超越房價的説法並不誇張。

  價格越走越高,面積卻越來越小。如今墓地的另一個現狀是,不一定有錢就能買到那麼大面積的墓地。有墓地園區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現行規定,每具骨灰安放墓穴的面積不能超過1平方米。“以前,骨灰安放墓穴的面積大多是2米乘以4米的規模,但是現在墓園也在嚴格控制面積,因為土地資源太有限了。”

  更重要的是,花了這麼大筆錢做了“墓奴”,並不意味著長久擁有,公墓使用20年後還要續費。對此,彭老太太搖頭大嘆不可思議“我們以為已經買下來了”。

  墓園擴建難産

  墓地確實太過緊俏。在3月28日的廣州清明工作新聞通報會上,銀河公墓管理處主任侯雪軍介紹,擁有2.5萬個骨灰盒和8000個墓地的銀河公墓目前墓地資源趨於飽和。據初步統計,去年公墓內還有新建墓地約500多個,今年就只剩不到70個了。據某墓園的知情人透露,此信息第二天一齣街,惹得不少市民來電諮詢。

  墓地供不應求,已經成為不少墓園無法回避的現實難題。不少市民稱,一味的縮小佔地面積不是辦法,擴建才是出路。

  事實上,2003年前,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籌備廣州市第二銀河公墓的選址工作。然而選址一直都沒成功,原本商榷選址的地皮頻頻“流産”。2008年曾傳出,廣州市規劃部門又提供了三個地址供廣州市第二銀河公墓選擇其一,三處地址分別在白雲區、花都區以及蘿崗區,當時這三處地址均是山地。

  然而,直至今天,第二銀河公墓啟動選址工作進入第八個年頭,落戶何方依然是個未知數。

  有專家呼籲,另擇址籌建第二銀河公墓刻不容緩。

  專家認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墓所處位置已由當年的市郊變成市中心區,如果繼續發展墓地和骨灰樓,將會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既影響城市景觀,又會進一步加劇所在地段的交通、治安、衛生等問題。其次,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銀河公墓的現址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骨灰存放需求。最近幾年,符合條件而且要求存放進銀河公墓的骨灰數量急劇增長,年遞增率達20%左右,現址的殯葬設施將很快不能滿足喪葬需求。

  然而,有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國家嚴格控制墓園的發展,倡導環保、少佔土地的方式,辦一個墓園其實十分困難,要國土規劃、民政等部門審批。正是因為關卡重重,廣州市最新的墓園,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距今已有10多年了。

  新式殯葬難推

  廣州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稱,廣州市的墓園都是向市場開放的,離市區遠近自然決定了墓地價格的高低。“墓穴價格越來越貴是有一定原因的,墓穴不可能建十幾層,而土地是有限的。”該負責人表示,骨灰全部都安放在墓園也不現實,國家政策在逐步推廣少佔土地的殯葬方式,目前政府除了鼓勵市民骨灰放在骨灰樓外,還大力鼓勵市民骨灰還林、撒海,節約土地。此外,有的墓園還推出草坪葬、花壇葬。

  不過,據初步統計,一年骨灰還林和撒海的僅有2000具。這種新式殯葬,並不是每個市民都能接受。

  72歲的吳伯告訴記者,骨灰還林、撒海對很多人來説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農村的觀念依然保守”。他告訴記者,他印象最深是以前看新聞播出周恩來總理骨灰撒向大海的畫面,當時自己很有觸動,也曾感慨了好一陣子,可事情如果真到自己頭上,恐怕還是不行。

  “以前流行土葬,但是90年代叫停土葬後,我周邊的親戚朋友都選擇把骨灰停放在骨灰堂裏。”吳伯坦言,“把骨灰還林、撒海,總是比較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