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多家日化巨頭暫緩提價 學者批成本只是漲價藉口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02: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 范旭光)昨天傍晚,聯合利華中國公司發表聲明稱,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公司已決定暫緩原定於4月1日執行的價格調整。

  記者同時獲悉,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已經接到了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和寶潔部分産品延後提價的確認函。其他部分超市將自行暫緩漲價。之前,上述四大日化巨頭旗下部分産品定於4月1日提價。

  延後日期不等

  昨天,聯合利華發表聲明稱,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公司已決定暫緩原定於4月1日執行的價格調整。

  之前,北京多家超市接到提價通知稱,聯合利華旗下力士、夏士蓮、旁氏和金紡柔順劑將從4月1日起漲價,提價幅度在6%-15%之間。寶潔、立白、納愛斯旗下部分産品也將提價。

  昨天,記者了解到,北京某家大型超市已經接到了聯合利華部分産品延後提價的確認函,聯合利華旗下力士的提價時間延後至4月10日。同時,立白、納愛斯旗下的洗衣粉、洗衣皂提價時間也延後至4月5日、6日。

  昨天,寶潔中國仍舊對産品提價問題不予置評。北京有超市昨天稱,寶潔公司旗下的飄柔洗髮水和碧浪無磷洗衣粉的提價時間也有所延後。

  “庫存充足不會漲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收到廠家提價時間延後確認函的還屬個別超市,有的超市將自行暫緩漲價,但個別超市由於進貨價已經上漲,部分日化産品在今天還是得漲價銷售。

  昨天,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富宇表示:“現在庫存比較充足,4月1日不會出現大規模漲價。”

  記者了解到,除了食用鹽是政府定價的商品以外,其他商品在超市方面有一定的價格主動權。超市方面也會向廠家要求提供商品漲價的“證據”,然後再根據公司自己的定價系統,進行售價方面的調整。不過,超市之間也存在競爭,富宇告訴記者:“在競爭對手店商品不漲價的情況下,物美不會輕易漲價。”

  昨天,華堂超市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進貨價已經漲了,所以部分日化産品在今天還是會漲價。但寶潔旗下洗衣皂肯定不在4月1日提價,它的提價通知這兩天才收到,有關方案還在確定過程中。”家樂福中國則稱,暫未收到上述供應商其他新的通知。

  ■ 觀點

  “不會形成壟斷性漲價”

  本報訊 (記者范旭光)就洗滌用品價格調整的問題,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在官網上表示,洗滌用品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幅度都超過了40%,加上其它一些漲價因素,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産品成本上升25%左右。該協會稱,洗滌用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由於競爭激烈,且內資外資共舉,無法形成壟斷性的漲價行為。

  協會表示,即使産品價格上漲20%,對百姓的生活也不會帶來大的影響。以普通洗衣粉平均價格計算,調價前每噸洗衣粉為8000元左右,如果價格提高20%,則為9600元/噸;以每袋500克計算,每袋洗衣粉價格將上漲0.8元。以城市家庭洗衣習慣為例,每週洗2次衣服,每次洗滌洗衣粉用量50克計算,每次洗滌成本增加0.08元,每月0.64元。因此,此次洗滌用品價格的調整,不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大的影響。

  成本只是集體漲價的藉口

  繼方便麵和日化産品之後,報道顯示,卡夫食品中國公司近日已上調部分産品的價格。對此,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發改委已經約談了相關企業了解情況,並明確表示,各類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不得隨意搭車漲價,更不許串通漲價、哄抬物價。

  對於日化與部分食品的漲價,原材料成本上調成為廠商們眾口一詞的解釋理由。但現在的問題是,成本提高是否必然意味著成品價的集體上漲、由廠商們提出的漲幅是否合理?

  不可否認,廠商們所稱的成本上升問題的確存在:日化行業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産品,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漲到了現在的100美元;而餅乾蛋糕生産所需麵粉等原料,也處於上漲通道之中,今年2月份用於製作餅乾的特一粉相比去年10月份每噸上漲了170元。而且,隨著去年年底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的徹底終結,相應的稅收也隨之增加了。

  但是,成本及稅費的提高並不是業內價格“齊步上調”的充分條件。畢竟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中,率先漲價者將面臨其他同行的價格挑戰與客戶流失,更多廠商將會先嘗試“內部消化”。

  然而,國內日化與食品市場卻經常出現廠商同步調價現象。2007年,國內方便麵行業就曾出現過一次“集體漲價”,最終調查發現,雖然成本只有不到5%的上漲,可價格卻上漲了20%-40%。同樣在成本上漲的大旗下,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等四大日化品牌近日齊聲宣佈,旗下洗滌類日化用品漲價,漲幅為5%-15%。至於因成本增加而導致價格上漲所佔的比例為多少,卻並未向外界做量化説明。更有康師傅6包一盒的家庭裝蛋黃卷已從18元漲到27.8元,而此前其毛利率高達36.86%,産品如此大幅度漲價似乎並非簡單的成本原因。

  究其根源,廠商們借成本上漲“東風”大刀闊斧調價的底氣源於其強大的市場地位。例如,上述四大石化巨頭,幾乎佔據了國內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康師傅蛋酥卷類的市場銷售額佔有率也高達28.5%,居市場第一位。

  雖然有媒體推算,一個三口之家在日化品漲價之後,每月多支出不會超過5元,對生活開支的影響並不算大。但問題是,這些日化産品大多為生活必需品,具有消費剛性。這類民生類産品集體提價,無疑將對人們心理上産生較大影響。發改委以約談等方式介入市場,固然可以安撫民心,但只要成本佔比不透明、巨頭價格聯盟現象續存,價格再次集體上漲的隱憂就難以徹底消弭。可見,對於生活品價格異動現象,主管部門除了要扮演好事後“消防員”的角色之外,還應當儘早著手培育健康的供給市場。□馬紅漫(上海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