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核專業人才缺口很大 補上人才斷層需十幾年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未來5年,上海核科技領域人才每年的供求比例將是1:10;讓專家們憂上加憂的是,別因為眼下公眾中的“核恐懼”、“核誤解”,嚇跑了有志於投身這個領域的年輕人,造成新的人才斷層

  被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嚇了一大跳的我們,突然發現自己之前很“懵懂”:原來我們早已身處“核時代”,生活中有核電站、核醫療、核農業……可一直沒有明確的意識。現在意識到了,但許多人的意識中恐怕就是對核安全的擔憂。這讓核專家們憂上加憂:別因此嚇跑了有志於投身核科技領域的年輕人!當年日本電視劇《血疑》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都曾嚇跑過一批年輕人,結果造成了我國核科技人才的斷層。要知道,中國這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上海市核學會的統計顯示,未來5年,上海核科技領域人才每年的供求比例將是1:10,也就是説,每年學成走出校門的專業人才僅能滿足十分之一的需求。上海如此,全國的人才缺口也大。這個缺口必須補上,因為我們不可能不利用核能,至於核安全,缺乏人才自然容易缺乏安全。

  專業人才不能滿足需求

  “這次幫日本‘會診’福島核電站事故,美國一下子派出了40多個核專家。”核物理專家、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務副院長朱志遠借此解釋,圍繞核與核工程,需要眾多核學科領域的專家協同工作。而設計、建設、運營一座核電站,更要求一個國傢具備綜合“核實力”,它關聯到堆型設計、核工程材料、乏燃料處理、環境監測等多方面,需要核物理、放射化學、核工程,以及核電子學、核醫學等幾十個核學科做支撐,這麼多學科都要有人才、有研究團隊,但是,我國目前的專業人才數量、人才結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係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們接到上海市輻射環境監測站的電話,由於監測任務緊迫,希望馬上輸送幾名畢業生,但可惜,這個專業恢復重建後首批招收的23名學生要到2013年才畢業,而且似乎多數想讀研究生。

  根據上海市核學會最新的調研數據,到2015年,上海核科學技術領域每年的人才需求在1000人左右——市核學會秘書長許道禮介紹説,上海的核能設備製造企業每年需要大約200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每年需要核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500名左右,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每年要150名左右碩士以上學歷的專才;與此同時,上海核醫學發展很快,越來越多的醫院擁有了核磁共振、PET等核醫療設備,保守估計每年需20-30名專業人才。但上海每年培養出的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總數僅100多,“人才供求比例大致為1:10,且不説其中一部分畢業生會去外地工作。”

  補上人才斷層還需十幾年

  我國的核科技人才有一個斷層。一位核物理專家告訴記者,日本電視劇《血疑》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嚇跑了一批本來有志於投身核科技領域的年輕人,這個斷層長達15-20年。

  這15-20年意味著什麼?許多高校的核專業一度關閉,師資流失,結果如今年富力強的科研骨幹十分緊缺。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係教授袁竹書説,1997年復旦物理二係(原子能係)也停招了本科生,直到2009年才恢復核專業,同時恢復本科招生,這期間一些教師不得不轉換崗位。

  核專業人才培養,投入高昂。離子加速器、輻射測量等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的購置費用,動輒以百萬元計。近年來,雖然我國有40多所高校開設了核專業,但擁有高水準師資和完備教學設備的十分有限。

  “一般的核專業人才通過本科、碩士教育即可輸送到社會,但骨幹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還必須在實踐中錘煉,脫穎而出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一位專家説,面對像日本福島核電站這樣的重大事故,就需要精通反應堆頂層設計的大師級人物來對事故作出精準判斷。很明顯,我國核科技領域的人才斷層要真正補上,還需十幾年。

  核人才培養必須從嚴

  核輻照能為農産品保鮮、質子刀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的利器,就連一些常見的煙霧報警器中也有放射性物質的身影……既然核人才如此緊缺,能不能招募其他相關專業的人才進行核專業培訓,以此應急而彌補缺口呢?似乎也難。

  陳建新告訴記者,核專業人才必須嚴格培訓,對核理論、輻射防護、儀器操作等等有深刻認識。比如操作核相關的儀器,不僅要能動手,更要求知其所以然。許多核儀器由核技術專業出身的人操作,性能方能充分發揮,安全也有嚴格保證。

  “受到就業形勢的影響,這幾年核專業的招生質量在逐年提高,但總體而言,學生的物理基礎、邏輯思維與恢復高考之初的那批學生還有一定距離。”袁竹書説,20年前,他給研究生上核理論課,無論課堂講授還是學生作業,全都要求用量子力學來推導,但後來他不得不逐漸降低了授課難度。“明年起,我們招收的首批本科生要開始上專業實驗課,我極力主張嚴格要求,這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社會、對公眾負責,從事核技術工作的人必須有嚴謹的作風。”本報記者 許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