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核輻射籠罩下的救援 中國國際救援隊在日本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2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東方時空]>>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3月21日淩晨,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5人,完成在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任務返回北京。作為第一支抵達、最後一支撤離大船渡重災區的外國專業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獲得當地政府、民眾及同行的高度評價。

    中國國際救援隊在日本八天七夜的救援行動中,對地震海嘯重災區岩手縣大船渡市近4平方公里的重點區域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共完成400多棟房舍排查標識和600多個作業點的排查確認。在撤離災區時,前來送別的大船渡市市長戶田公明説:中國救援隊付出的努力,令人終生難忘,也將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

  仿佛炸彈炸遍了這裡

    記者:你們多次參與國內外地震、海嘯災難的現場救援,這次到日本地震海嘯重災區,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尹光輝(救援隊領隊、中國地震局應急救援司副司長):確實和以往很不一樣。大船渡市是一個小海灣,三面環山、一面迎海,有居民4萬多人,曾是一個富足的小城。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了這座城市,沿海約1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都被毀了,是這次日本地震海嘯最嚴重的災區之一。

    當地地形特殊,屬於臨海丘陵地帶。海嘯來臨時,大浪繞開小山,以更快的速度衝擊海岸,海浪對海岸進行了反復沖刷。如果地震後沒能及時撤離,能在海嘯中逃生的人會非常少,因為被海水和泥沙淹沒後很難倖存。

    陳慶開(救援隊隊長):海嘯的威力太大了,比我想象的更糟。當地房屋基本為木質結構,在海水中漂浮、撞擊、損毀。靠海的房子全部沒了,仿佛炸彈炸遍了這裡,到處都是碎片。

    海嘯帶來的破壞性比地震本身更大,廢墟中可供倖存者躲避的生存空間非常少。

    彭碧波(救援隊首席醫療官、武警總醫院醫務部副主任):遭受地震和海嘯雙重襲擊後,當地很多房屋被平移了100多米遠,路面被掀起,電線桿被吹倒,廢墟上到處都是汽車殘骸和各種物品。

    “翻箱倒櫃”精確搜索

    記者:面對當地實際狀況,救援隊是如何展開救援的?

    尹光輝:我們是13日19時30分抵達岩手縣花卷機場的,當時日方派出一輛運輸車和一輛客車把我們送到了大船渡市,到達時已近23點了。我立刻趕到當地消防署,了解受災情況和救災進展。

    據消防署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該地區的外國救援力量。

    我們這次沒有帶搜救犬,只能靠人工“翻箱倒櫃”的搜索。為了提高搜救效率,我們分為兩個組,一組為偵察組,通過現場勘探和詢問當地居民等方式,預先定位重點房屋;第二組為搜救組,採取重點搜救、人工排查和生命探測儀等技術手段。

    我們實施精確搜索,對每一處排查過的建築物,都用紅色標注上“CISAR”的符號,畫上大圓圈、寫上時間,表明這個地方中國救援隊已搜救過。

    8天時間裏,我們與當地消防力量攜手合作,搜索和排查遇難人員,對140余座重點廢墟包括廠房、車間、汽車等進行了拉網式搜排。

    記者:救援隊找到了一具遇難者遺體,當時情況是怎樣的?

    陳慶開:3月15日7時10分左右,我們在進行地毯式搜救過程中,在一所損毀房屋的二樓找到了一位年長者的遺體。那棟房子被海嘯沖毀了,他被擠在角落。當地人和他的親人找了幾次也沒找到。

    我們對這具遺體進行了清理,並把他交給了大船渡市消防署。當地官員告訴我們,這是在大船渡的海外救援隊排查到的首具遺體。

    記者:隊員們每天工作多長時間?

    尹光輝:每天都在11個小時以上,一般早上6點半左右出發,晚上6點左右返回營地。前幾天大家睡得很少,趕路、搭營地、適應環境,每天平均睡3個小時。後來好多了,搜救隊員差不多每天能睡8個小時。我們幾個人因為每晚要去聯合國救災現場協調中心開會,還要做第二天行動的準備工作,基本都是夜裏12點以後才能休息。

    彭碧波:救援隊員中有不少都“一專多能”,搜救隊員中有結構專家、通信專家,我也有雙重身份,既是救援隊員,也是隨隊醫療官。

    (編輯:吳衛平 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