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穩定是“幸福大廈”的地基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個春天,“幸福”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兩會期間,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繪幸福“路線圖”,更為上上下下所關注。全國人大代表程靜説:“幸福感的第一要義應該是安全感。只有國家富強、社會穩定,老百姓對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的確,幸福的路徑可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任何幸福大廈拔地而起,都離不開穩定牢固的基礎。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古往今來,歷覽治亂興衰,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始終是政治家們勵精圖治的目標,也是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無論世易時移,穩定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

  關於“穩定”,小平同志有兩句話,至今仍然振聾發聵:

  “我們搞四化,搞改革開放,關鍵是穩定。”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正是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中,我國經濟以年均近10%的增長率實現了起飛,國家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百姓生活也迎來了改善最大的時期。“老話講,家和萬事興。國家也是一個道理,沒有國家的穩定,老百姓哪去找這麼多惠民的好政策?國家和諧穩定,事事興盛,得實惠的還是咱老百姓。”北京市西城區一位普通居民的樸實話語,道出了廣大百姓的心聲。

  “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動亂,往往是國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劇。一場“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結果是發展滯後、物資奇缺、民生凋敝,給國家和人民烙下了深深的傷痕。去年底到今春,中東北非一些國家政局持續動蕩,社會混亂,衝擊經濟,殃及百姓,利比亞更是深陷戰爭漩渦。“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這些國家人民的遭遇令人同情,對所有愛好和平、嚮往幸福的人們,也是一個沉重的警醒。

  重溫這兩句話,使我們對“穩定”這個似乎耳熟能詳的問題有了新觀照、新思考。有時候,在對比和變化中,人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世界,對於穩定更是這樣。

  經歷了“314” 事件的風雨,西藏農牧民們更加堅定地表示要“維護團結穩定的局面”;走出了“75”事件的傷痛,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穩定是最大的民生”。對於剛從戰火紛飛的利比亞撤離回國的近3.6萬名中國公民來説,“刺刀在雨水中閃著寒光”的可怕回憶,讓他們備覺家裏燈光的溫暖;“枕著槍炮聲入眠”的痛苦經歷,讓他們感受和諧發展的祖國是何等強大,安定環境中的睡眠是何等香甜。即便是日前的盲目購鹽風波,也讓人們反思風險和謠言衝擊之下,保持社會秩序和理性心態是多麼可貴。

  穩定,連著國事與家事,關係整體和個人,它就在我們身邊,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全國政協委員葉小文感慨:“和諧穩定就像我們周圍的空氣,平常也許感受不到,但稍稍稀薄,其重要性就立刻凸顯出來。”

  穩定是福,動亂是禍。這一道理看似樸素,其實深刻。“沒有社會穩定,幸福只能是一句空話”。身在福中,我們應該“惜福”,珍惜來之不易的和諧穩定局面;更需要“造福”,用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斷夯實民生改善的基礎,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在穩定中獲得更大的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收穫幸福的果實。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地“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