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項目負責人稱地震局未公佈21城市活動斷層帶(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1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網站2011年3月18日公佈的《中國地震和火山分佈圖》

  記者:文中提到的“地震斷裂帶”和“活動斷層帶”有何異同?

  徐錫偉:地震斷裂帶,也叫地震破裂帶,一般指的是地表可見的、沿活動斷層帶狀分佈的最新一次地震産生的地表破裂總稱。活動斷層指“距今10~12萬年以來有活動的斷層”,常常是多次地震破裂累積、疊加的結果,是同震地表破裂和錯動引起地震災害的根源。在許多場合見到地震斷裂帶與活動斷層有混用現象。

  記者:城市斷層帶發生地震的概率有多高?是否避開了這些斷層帶就不會發生地震了?

  徐錫偉:地震,特別是6.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城市活動斷層發震的概率並不高,但它是地表地震災害的源,是城市可能遭遇的直下型地震。因此,一旦發生這樣的直下型地震,橫跨這些活動斷層的地面建構築物將遭到毀滅性破壞,後果不可設想,美國、日本等科技發達國家正式立法來避讓這些災害源,可以達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

  “是否避開了這些斷層帶就不會發生地震了?”這個問題本身是不對的,避開了不是説就不會發生地震了,如果要發生還是一定會發生的。避開的好處就是一旦發生地震同震錯動,地面建構築物就不會被活動斷層的同震錯動毀壞!

  記者:斷層帶的研究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早先沒有過類似的研究?如果有了是否就能避開類似的大地震?

  徐錫偉:斷層帶作為地球表層的一種構造現象,早在上世紀初就引入中國並加以研究了,但真正意義上的我國活動斷層研究則在1966年邢臺地震後,活動斷層的鼻祖為丁國瑜、馬宗晉和鄧起東等3位院士,他們跟蹤國際活動斷層研究的前沿,逐步完善有關活動斷層研究理論、方法,在活動斷層幾何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真正認識到活動斷層同震破壞具有局部化和帶狀破裂特性的研究始於1999年以來國內外的多次大地震現場考察,近幾年以來才為地震界和工程界認可,涉及到工程抗斷的實際問題,政府和學者非常關注避讓活動斷層災害帶。美國早在1972年San Ferando地震後觀測到地震破裂帶狀分佈現象,提出了地震斷層特別關注帶這一概念,但到1994年北嶺(North Bridge)地震後美國加州才正式立法給出了活動斷層兩側各50英尺即15米的避讓帶寬度,作為避讓活動斷層相關的減災法規。

  記者:地震研究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您對地震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有何建議?

  徐錫偉:我國地震科技工作者目前一直致力於地震預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和應急救援等基礎性科研工作。目前,地震預測預報尚未過關,屬世界性的科學難題,我國是地震災害非常頻發和嚴重的國家之一,有許多人在努力地探索着地震預測預報方法和途徑,希望有能力進行準確的地震預測預報是地震預測預報人員的心願,也是全社會的願望。也有一部分人致力於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這也需要養兵千日做準備,儲備先進救援技術,才能夠用兵一時在地震災害來臨時發揮作用。

  此外,我國的震害預防基礎科研工作十分薄弱,從地下發震構造,即活動斷層鑒定與探測定位工作,到地面建構築物合理、科學的抗震設防標準研究與制定等,均有待進一步科學技術支撐,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墊底,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震害預防工作起步時間遠遠晚於發達國家,我們也希望像美國一樣基礎打好後,達到7級左右地震零死亡或死亡人數很少的能力,包括避讓活動斷層和嚴格按照抗震設防標準把我們居住的房屋造好,但這不僅需要全社會努力,也需要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更需要時間去做基礎工作。沒有這些踏踏實實基礎工作,我國的防震減災事業將為空中樓閣,我永遠不相信一口飯能夠吃出一個胖子來。但我們會將我們得到的科研成果及時地公佈,為社會服務,更好地回報社會。同時做好科學普及宣傳,讓減災工作深入人心,從自己做起,不至於出現類似的“鹽慌”現象。日本人經受了9級特大地震災難,社會井然有序,這一點是我們也應該學習!謝謝大家的關心、鼓勵。(記者 魏艷)